一封產科醫生的告白信:被過分誇大的分娩疼痛,如何才能遠離?

“一隻白鴿要飛越過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灘上得到安眠。”而想要身為人母,一個女人必須要經歷的,就是分娩時與之相隨的疼痛。

疼痛,已被世衛組織稱為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後的“第五大生命體徵”。對於產婦來說,分娩之痛不僅難熬,也往往伴隨著危險。

生孩子到底有多疼?有人說九死一生,有人說輕而易舉。幾乎沒有人可以給出完全準確的回答——除非自己經歷。據中華醫學會統計,6%的初產婦感覺輕微疼痛,約50%的初產婦感覺明顯疼痛,約44%的初產婦感覺疼痛難忍,痛不欲生。而這個痛苦的過程往往十分漫長,有些情況下甚至是致命的。

一封產科醫生的告白信:被過分誇大的分娩疼痛,如何才能遠離?

於是無痛分娩就成了產房裡的一根救命稻草。

可如今,根據一項最新麻醉課題研究組在全國46個醫療機構的調查顯示,國內目前無痛分娩的使用率仍然僅在10%左右。

成為母親是否就“天經地義”需承受分娩之痛?“忍忍就過去了”的老一輩觀念要不要更新?究竟哪些因素會造成分娩痛苦?選擇“無痛”就能徹底 “告別”產痛?讓我們就一起看看權威專家的相關解答。

☽☽☽

三大因素影響分娩疼痛

研究表明,孕媽媽對分娩疼痛時間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能幫助她加快產程。宮頸口開到3釐米時,宮縮總時長為20-40分鐘。宮頸口為3-7釐米時,宮縮總時長為30-60分鐘。宮縮口為7-10釐米時,宮縮總時長為30-40分鐘。這樣算的話,宮縮疼痛的總時間小於3小時,而且這3個小時並不是一直持續的疼,是間歇性的。

而影響分娩痛的因素包括以下三個:

一是痛閾值。痛閾值是機體對外力刺激最大的承受能力,痛閾值越高,承受疼痛的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每個人在生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人打針都覺得很疼,而有些人不怎麼疼,這就是因為每個人的痛閾值不相同。

每個人對疼痛的感覺都不同,屬個人主觀感受。

三是疲勞、緊張和急躁等心理因素。過於疲勞會加重分娩的緊張情緒與疼痛感,促使準媽媽分泌過多的兒茶酚胺,兒茶酚胺分泌過多會影響大腦垂體催產素的分泌,從而影響第一產程。

因此,準媽媽們要注意,一定要冷靜、放鬆和從容對待從未感受過的宮縮及其帶來的疼痛和說不出來的不適。尤其在應對宮縮疼痛時,不要大聲喊叫,而應養精蓄銳,安撫自己的情緒,準備十足的信心迎接宮縮疼痛。

☽☽☽

北京地區重度分娩恐懼發生率約為10.5%

有研究顯示分娩恐懼前三大原因為畏懼疼痛(53%),擔憂分娩時的母子生命安全(42%),分娩信心缺乏(21%)。

分娩恐懼較為普遍,一項對歐洲六國6870名孕婦進行的橫斷面研究顯示,重度分娩恐懼的發生率為11.0%,其中初產婦為11.4%,高於經產婦。北京地區的發生率約為10.5%。分娩恐懼對分娩過程及結局存在諸多不良影響,可導致藥物分娩鎮痛需求的增加、難產、產程延長、選擇性剖宮產,並且可延續至產後,對母乳餵養、家庭關係產生消極影響,降低女性再次妊娠需求。

目的是讓孕婦熟悉分娩環境,瞭解分娩過程,掌握疼痛應對方法,清楚產程中母親和孩子可能接受的醫療護理干預,針對分娩恐懼發生原因對因施治,幫助孕婦預防緩解分娩恐懼,從而減少分娩恐懼的不良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改善孕產婦的分娩體驗,可以降低她們的分娩恐懼。

☽☽☽

“無痛”是否徹底“告別”產痛?

惠尚懿介紹,據經歷過無痛分娩的產婦表示,那是一種“從地獄到天堂”到感受。從理論上講,從麻醉醫生給藥開始,經過大概10-15分鐘後會開始顯現鎮痛效果。之後會視情況繼續追加藥物直至鎮痛效果滿意。有些比較幸運的媽媽會覺得整個分娩過程基本不疼了,但多數人會覺得是疼痛顯著減輕。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產婦在這個過程中感覺一側麻木重於另一側,這種情況需要向麻醉醫生描述,麻醉醫生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椎管內置管的位置和方向。

其實,無痛分娩和剖宮產的麻醉都可以通過硬膜外麻醉實現,但給藥劑量、頻率有所不同。從產婦個人體驗的角度而言,可以說穿刺操作帶來的體驗是基本相同的。

至於大家都關注的“無痛分娩打的麻醉劑對孩子和產婦是否有啥影響?”的問題,惠尚懿答案是,不會有影響。她說,“麻醉劑”也即分娩鎮痛的藥物是通過從後背穿刺入椎管的針內給藥的,幾乎不會入血,濃度也非常的低,所以對孩子並不會產生影響。對產婦來說,由於分娩時間可長達數小時,產婦得到充分的分娩鎮痛不僅有助於緩解產程不適,還可以有效覆蓋產後急性期的疼痛,並有助於避免因疼痛刺激而導致的產婦初乳分泌減少。

至於麻醉劑是否對產程有影響,目前尚無定論。惠尚懿表示,既往研究多認為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第一產程沒有影響,但可能會延長第二產程。但最近的一些研究也表明,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第二產程時間並沒有影響。

惠尚懿認為,雖然硬膜外分娩鎮痛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但所有臨床操作都有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包括頭疼、腰背疼痛、一過性血壓降低、噁心,甚至是局麻藥中毒、硬膜外血腫、產後神經功能損傷等,但這並不能被稱為“技術缺陷”。

☽☽☽

提供人性化服務也可緩解產痛

醫學上一直在嘗試通過物理或藥物的方法為產婦減輕疼痛。除了藥物類分娩鎮痛(分為全身用藥和局部用藥),非藥物類分娩鎮痛(包括音樂助產、水下分娩等)也可降低分娩過程中的痛苦。

“其實,我對藥物類無痛分娩方式持中立態度。”馬良坤坦言,既不建議給90%正常分娩的孕產婦都進行硬膜外麻醉來進行有創性的操作,也不建議無視孕產婦疼痛的感覺而不提供人性化的服務。一般較理想的情況是對孕產婦和家屬開展分娩相關知識的教育,讓他們瞭解應對分娩的多個技巧,做到有計劃有準備的應對無痛分娩。

“國外無痛分娩的普及率非常高,大概在90%以上。”惠尚懿透露,基本所有產婦在就醫時都會主動提出要求無痛分娩;產科醫生也普遍認為,多數產婦適合無痛分娩:“管理一名產程舒適的產婦,比管理一名痛得直叫的產婦容易得多”。

☽☽☽

無需過度強調分娩痛苦

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李銀河曾說過,產婦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為產婦減輕痛苦,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也反映出一種生育文明。

作為產科醫生,關於分娩疼痛,馬良坤錶示,過度強調分娩的疼痛和風險,會忘記分娩本身的神聖感,分娩是母親孩子第一次的合作和努力,是新生命誕生的重要過程。在分娩過程中,身體會分泌三種主要激素:

第一種催產素(Oxytocin),會促進子宮收縮,幫助我們順利生下寶寶,還會給我們帶來滿足、幸福、舒緩的情緒,讓我們在懷孕生產以及產後和寶寶的相處過程中,感覺到做母親的本能的幸福;

第二種內啡肽(Beta-endorphin),主要作用就是減痛。

第三種激素腎上腺素

(Adrenaline),當我們緊張、焦慮、興奮、不安時都會主動分泌這種激素。然而,在生產過程中,腎上腺素的大量分泌會抑制催產素和內啡肽的分泌。

馬良坤建議,要從心理上滿含對新生命的期待來迎接這次挑戰,在生產過程中,保持情緒舒緩、充滿自信、保持平靜,不要過於緊張焦慮不安。這樣不但會加速產程,也會有效緩解身體的痛感。


微博ID:協和產科馬良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