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PMO:避開錯誤的海底撈、西貝成功品牌運營背後那些事

做品牌的你是不是也總這麼想:

做好品牌,要策劃一次爆炸性的事件傳播;

做好品牌,要鋪稿刷屏,做好品牌PR;

......

但是花了這麼多時間策劃爆炸性事件、進行品牌PR,你的品牌還是得不到認可。

那些好評如潮的品牌,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究竟避免了哪些錯誤?來這裡看一看。——品牌圈圈

市場人PMO:避開錯誤的海底撈、西貝成功品牌運營背後那些事

正文

前些天,一位朋友跟我介紹了一種“新的賺錢方式”:

現在有這樣一群人,先與人合作開一家餐廳,並給它取個很有互聯網味道的品牌名。

再策劃一些與這個餐廳有關的視頻,放在抖音上,讓這些視頻火起來。

然後再利用自己的媒體資源,在一些創業媒體上宣稱某某餐廳火了,它如何如何受歡迎,並以此來吸引人們去加盟,從而賺取加盟費。

據說,光是加盟費就足以覆蓋掉之前開餐廳的所有成本,即使這家餐廳後來的生意根本就不好。(當然,這種方式其實一點也不新,只不過相比於其他主要靠加盟費來賺錢的商家,他們是用了抖音這種比較新的渠道而已)

其實,如果我們僅僅把它當成一種賺錢方式的話,那的確有它的可取之處。

別的不說,光是在抖音上能火一把,就已經算是本事了。

不過,如果要把它歸類為打造品牌的方式,那就真的有點對不起“品牌”這兩個字了。

這裡的問題並沒有出在抖音,你當然可以利用這個渠道去宣傳。

問題出在哪?出在經營的價值觀上。

大家都在談品牌,但我覺得“品牌”這兩個字都快被說壞了。

品牌是什麼?它不是商標,也不是名字。

按照中歐商學院朱天教授的說法,品牌就是企業創造的一種重複博弈的機制。什麼意思?

如果消費者覺得你好,自然會重複購買或者推薦他人;

如果消費者覺得你不好,那你就應該持續改進,或者為自己的錯誤買單,重新獲得消費者青睞;

但如果消費者覺得你不好,你卻什麼都不做,也什麼都不改,那就只能是一錘子買賣,品牌也就不會存在了。

上面那個例子,其實大家都明白:擺明是騙加盟費的。

它從最開始就沒想過重複博弈,就是一錘子買賣,並且從上到下整個根都是壞的:

品牌方:自己的生意都做不好,還讓別人來加盟。

能被騙進來的也多半是行業新人,在得不到足夠支持的情況下,關店就是幾個月的事情。

所以這個品牌也就只有幾個月的壽命。(到時候他們重新起個新名字,設計個新LOGO,換個細分領域就能繼續這種買賣了)

加盟商:最開始就不瞭解餐飲行業,去加盟也僅僅是因為“聽說能賺錢”,純屬投機。

也許你認為這種品牌方該拉出去槍斃?

但我認為真正應該被消滅的,其實是那些加盟商,以及他們所折射出來的一系列及其普遍的、錯誤的價值觀。

錯誤價值觀之一:為什麼要開店或公司

扎克伯格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要解決問題,而不是開一家公司。這在硅谷是很普遍的問題,很多人在沒有想到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之前就開了公司,在我看來是很瘋狂的。”

上文所說的加盟商,其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們之所以要去加盟、去開店,僅僅是因為自己想(更輕鬆地)賺錢。

至於餐飲業究竟要解決人們哪些問題,提供給人們哪些價值,他們從未真正思考過。

其他很多商家也一樣。

為什麼我們要一再強調“用戶視角”?

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用戶視角”,一切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他們想問題的模板全都是“我該如何賺錢”“我該如何賣貨”,而不是“我能為用戶解決什麼問題”。

這既是視角的問題,也是價值觀的問題。

他們不明白企業、品牌、店鋪之所以能存在,並不是因為你自己想讓它存在,而是因為消費者需要它存在,它能為消費者解決問題

包括那些騙加盟費的品牌方,它們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為它們能解決人們“想開店掙錢卻不知該怎麼做”的問題。

當然,你也許會說:那些加盟商開了店之後,不就能解決人們吃飯的問題了麼?這也是解決問題啊!

但是開餐館的又不是隻有你一家,吃飯的問題哪都能解決。

你真正需要解決的,是其它餐館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而要做到這一點,不下一番苦功夫或本事的話,又怎麼可能呢?

另外,完全出於“掙錢”的目的去開一家公司,還容易導致另一個問題——只關注盈利,而沒有考慮虧損。

李嘉誠曾說過:“任何事情,先考慮失敗。”

這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價值觀。

因為大部分生意其實最後都是失敗的,失敗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你做生意之前,要先確定自己是否虧得起,而不是一上來就想著能賺多少錢。

如果虧得起就做,虧不起就別做。不然失敗之後就很難再有翻身之日,不是所有人都有史玉柱的命。

所謂的“趨利避害”,其實應該反過來理解——先避害,再趨利

而所謂的“破釜沉舟”,只不過是大家都喜歡去聽、喜歡去說、喜歡去信的故事而已。

錯誤價值觀之二:為什麼總在找方法

很多人都非常痴迷於一些“討巧的方法”。

比如奶茶店生意不行了,就想著換一個更有意思的包裝吸引人眼球,來緩解這一情況。

比如餐廳生意不行了,就想著策劃一次事件在當地形成傳播,吸引更多人前來用餐。

或者更具體一點的,奶茶店在客人少的情況下,奶茶就要故意做得慢一些。

淘寶上宣稱只需9塊9郵費,就送一套價值15元的禮物(實際上總成本不超過5元)之類的...

去想這些方法當然也沒有錯,只要不犯法。

但一個普遍的問題是:人們似乎花了太多時間和心思去專研這些小方法、小技巧、小貼士,卻忽略了很多最基本的東西——如何做好產品?如何做好服務?

有人說那是因為最基本的東西大家都在做,所以要想辦法去求異,要做到“出奇制勝”。

但我想請問的是:最基本的東西,大家真的都做到了嗎?

比如開餐廳的,它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是衛生和可口,但都做到了嗎?你回憶一下平時下館子或者點外賣的經歷就知道了。

比如搞網購的,它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是產品質量要過關,但都做到了嗎?這個就更做不到了。

就是因為最基本的東西做不到,所以才整天去討論模式、方法、技巧、奇招、怪招、三十六計...這全是價值觀出了問題。(上文的加盟商也是一樣,都是投機取巧的心理在作祟)

只有最基本的,才是最考驗功夫的,同時它也是最重要的

中國足球為什麼不行?

不是因為中國人體質不行,也不是因為團隊協作能力不行。

而就是因為他們平時基本功練的太少,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打比賽了,這就是典型的“練武不練功”。(外國球隊恰恰相反)

市場人PMO:避開錯誤的海底撈、西貝成功品牌運營背後那些事

基本功是什麼?

對於運動員來說,就是體能和基本動作的訓練;

而對於商業來說,就是產品和服務。

雖然在打比賽的時候,的確要講究隨機應變和兵不厭詐,但真正決勝負的,主要還是平時的基本功,你總不可能光靠做假動作就能取勝。

所以之前有讀者問我“西貝的新媒體營銷對其他傳統企業有何借鑑之處”時,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西貝的確做得好,但它並不像其他網紅品牌那樣主要靠新媒體營銷做起來的。

那它主要靠什麼?還是過硬的基本功。

當然,如果我說它味道好,肯定有人跳出來說它難吃。

如果我說它產品研發下苦工,連個饃饃都要研發幾百次,肯定又有人說這都是宣傳...

那就說個客觀點的吧:有幾家餐廳的衛生條件能做到西貝那麼好?

別的不說,光是它一桌一換的桌布,大部分餐廳根本就做不到。

我也只有在西貝里,才敢把整個手撐在桌子上玩手機,其他餐廳我都怕桌上有油。

市場人PMO:避開錯誤的海底撈、西貝成功品牌運營背後那些事

這才是它最值得借鑑的地方。

錯誤價值觀之三:為什麼總想維護形象

很多公司都設有公關部門,其主要職能就是維護公司或品牌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而公關部門最忙的時候,一般都是品牌被爆出負面消息的時候,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公關危機”。

應對公關危機,公司應該如何處理?

找KOL幫忙打圓場?刪帖?找靠山?不說話?

以上這些,都反映出一種錯誤的價值觀——不敢承認錯誤,不願承擔責任

都覺得自己應該是十全十美的,生怕有人說他一點點的壞話。

殊不知,如果你能主動承認錯誤並暴露自己的不足,那公眾也會對你更加寬容。

為什麼奧巴馬只要做一點點壞事,就會被很多人罵?因為他自稱是好人,好人當然不能做壞事。

為什麼特朗普就能做這麼多壞事,卻沒那麼多罵聲?因為他從未說過自己是好人,所以就什麼壞事都能做。

市場人PMO:避開錯誤的海底撈、西貝成功品牌運營背後那些事

再回到剛才的問題:應對公關危機,公司該如何處理?

答案就是:及時承認錯誤,主動尋找原因,提出改進方案

具體可參考去年海底撈“老鼠事件”,那才是一個品牌真正應該做的事。

至於前段時間的滴滴事件,從其過於遲鈍的反應和刪微博的行為就可以看出:這明顯是出於輿論的壓力故作姿態。

錯誤價值觀之四:為什麼總想表現自我

很多公司都喜歡去搞一些公益活動,或者去做些其他什麼好事。

做這些事本身當然沒有錯,但它們做這些事的動機和方法有沒有錯,那就不一定了。

很多人之所以要做好事,都是為了“做好事讓別人去說我好”。

雖然我不確定這種觀念是否絕對錯誤,但大部分人的操作方式,明顯是過了頭——他們太想表現自己了。

像這種,你越是想表現自己,就越不容易被認可,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小子故意在演戲。

這就是“私心”太重。

雷鋒為什麼名聲這麼好?因為別人做好事從來不留名...

市場人PMO:避開錯誤的海底撈、西貝成功品牌運營背後那些事

比如一些文案人在寫文案的時候,由於太想表現自己了,所以在創作文案的時候,他們考慮的重點就不再是“如何通過文案解決企業的問題”,而是“如何通過文案顯示自己的文案水平”。

或者更具體一點——“如何才能讓文案看上去更加走心”。(因為大部分人都認為走心的文案就是好文案)

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下面這種文案:

市場人PMO:避開錯誤的海底撈、西貝成功品牌運營背後那些事

左右兩邊一點邏輯關聯都沒有,左邊的文案根本就是多餘,只能是自己感動自己。

【總結】

其實,以上所說的4種錯誤的價值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它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產物

  • 之所以想開店或者想開公司,僅僅是因為自己想賺錢;
  • 之所以更喜歡投機取巧的方法,也是為了自己能偷懶;
  • 之所以如此拼命維護形象,還是因為把自己看的太重;
  • 之所以要有所作為,更多還是為了表現自己...

之前有人問我:“做營銷,最重要的是不是要有用戶視角?”

是!但用戶視角從來就不是一種技巧,它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通過滿足別人的需求或解決別人的問題,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謂的“買賣”,也都是先有“買”,再有“賣”。

所以,營銷從來就不是去解決“賣”的問題,而是去解決“買”的問題

只有明白了這層道理,不管是營銷還是品牌,才會有它存在的價值。

畢竟,是顧客成就了品牌,而不是品牌自己。

市場人PMO:避開錯誤的海底撈、西貝成功品牌運營背後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