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自主創業寶媽:在家庭和事業之間沒有平衡點

在現在這個時代中,作為媽媽不是隻要養育好子女就萬事大吉。時代的進步,自身的追求,她們身上揹負了更多的能力和職責。工作、家庭、長輩關係,這些是她們除了育兒外還要平衡的部分。

而對於老一輩的母親來說,隔代教育的普遍,如何與時俱進的當好“母親的母親”是擺在她們面前的新題。母親節將至,親子學堂策劃了一組人物選題,希望從她們生活點滴中,審視在這個時代下,她們對母親這個身份的全新理解。

講述者:張女士,生於1988年,現居山西大同

80后自主创业宝妈: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没有平衡点

兩個寶貝兒子,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

我記得第一次給媽媽過母親節,是在讀初一的時候。其實那個時候並不是很清楚母親節的意義。只是班裡同學都吵吵著給媽媽準備母親節禮物,我也用零用錢,花了1.5元給媽媽買了一支粉色的康乃馨。

我第一次感受到母親節是在三年前,大兒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年,母親節前他從幼兒園回來,拿了個小賀卡,裡面歪歪扭扭的畫著媽媽和一束花。他稚嫩的聲音,抱著我說,“媽媽我愛你,長大我給你買真的花。”話音未落,我已激動的哭成了淚人。

要說我印象最深刻地一次母親節,是結婚第一年。我送婆婆一束康乃馨,她哭著的抱著我說謝謝,因為這是她當媽媽26年來,第一次收到母親節禮物,之前我老公從來都沒給她過過。而遺憾的是,今年我得不到這個擁抱,幾年前她因病就已離開了我們。

我是23歲有的第一個孩子,從那個時候對於母親這個身份,才有真切的理解。只有自己當了媽媽,才會耐心的聽自己媽媽對你嘮叨。而自打孩子出生後,我也陷入了不自覺操心的循環模式。

那個時候我急於給予孩子最好的,焦慮一切他能接觸到的事物,無論是學習還是體能。從他剛會坐我就堅持天天給他讀繪本。從他懂得吱吱呀呀的開口說話,我就開始和他用英語交流。在他六個月的時候,我就帶他去上早教班。每次餵奶粉前,我都會嚴格要求長輩一定要給奶瓶消毒3分鐘。所以那時除了上班,我把所有心思都鋪在了孩子身上。

在老大3歲的時候,我有了二寶,同樣還是個小男孩。如果按照我上述老大的養育方式,我的生活滿地雞毛應該是必然趨勢。但慶幸並沒這樣發展下去,當有了二寶後,我發現原來很多所謂的育兒理念,並不是都適用。

我開始反思之前的育兒方式,之後我帶孩子變得隨性起來。我不會非要他們去游泳,也沒有一定讓他們去早教中心,一切都跟隨他們的喜愛。而對於奶瓶消毒這件事,當兩個寶寶都哭著要喝奶的時候,其實是沒時間容許你斤斤計較奶瓶到底有沒有消毒到位。這時我也理解了三年前長輩口中“不用這樣”的含義。

在二寶出生後除了育兒理念的轉變,我自身也完成了職業轉型。在二寶出生的那年,其實我的好多同學都剛剛碩士畢業。在20歲剛出頭就去結婚生子,學業自然是被耽誤了,但我沒後悔過。我發覺自己的知識層面和同齡人有差距,決定去首爾建國大學繼續深造。

當然有這樣的決定,也得益於老公和長輩的支持。在那兩年裡,我基本每個月都往返於大同和首爾,課不多就想回家看寶寶。而畢業後,我覺得辭去原來穩定的工作,自己創業。一是,原來每個月3000元的工資,對於支撐兩個寶寶的日常開銷是不夠的,我想再搏一搏給他們好的生活。二是,依附老公的生活沒有挑戰,當然我也不想把所有重擔都壓在老公一個人身上。兩人共同進步,也許才是維持夫妻關係和諧不可忽視的點。

從現在來看,當初的決定還算正確,我的小事業幹得不錯,接下來還打算再擴展一家奶茶店。有得就有失,在事業上升的這三年中,我錯過了很多孩子成長的點滴。在我看來,事業和家庭真的找不到平衡,我只有平衡自己心態。就事論事地在關鍵時刻分清哪個更重要。

在給孩子創作良好條件的時候,自己累點也覺得幸福。當然,我現在也會盡可能抽出時間陪伴他們,每天早上除了出差趕早班機,我都會把兩個兒子送去幼兒園。晚上儘可能回家輔導他們做功課。週末抽空都會帶著他們出去玩,我也會一年安排一到兩次帶他們去旅遊的時間。

80后自主创业宝妈: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没有平衡点

兒子喜歡在海邊玩,我就每年都陪他來。

對於母親這個身份,通過這六年的時間,我越發覺得小學課中把母親比作大地,是貼合的。今年的母親節,我最期待二寶的小禮物,這是他上幼兒園的第一年,雖然知道這些小禮物都是老師佈置的,但只要是寶寶親手做的,我都喜歡。而我也打算在母親節那天,帶著寶寶外出去玩玩,畢竟能陪著他們健康成長,才是我最想要、最珍惜地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