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託、餄烙、過油肉、太原頭腦……咀嚼山西味

關注家庭建設 關注書香生活

霍金坐在弦上(ID:HKingBOOK)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1

“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

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

榆次太原祁縣城,

拉麵削麵香煞人。”

山西人對本鄉本土美食可謂是熱愛,編成詞譜成曲,代代傳唱。

這要放到我剛來北京那會兒,才不這麼覺得呢。

北京校園食堂的伙食水平伴隨著迎接千禧年的喜悅而蓬勃發展。

我頭一次吃了地三鮮、醬爆雞丁、雞塊湯米飯、牛肉板面、茴香餡肉包……還有麻辣燙。

那時候我早餐能吃兩大碗八寶粥,晚上睡前還能吃上一大碗牛肉米線。

香得直咂嘴。

我爸打電話說:“女女吃得飽嗎?吃飽了不想家。”

何止是吃得飽,簡直是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啊!

這麼多年下來好像擁有了五湖四海的胃。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刀削麵

刀削麵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麵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2

不過,有一樣老家山西的小吃,即使在我最熱衷品嚐各地美食的時候,也常常惦念。

呂梁碗託。

蕎麥麵同水揉到一塊兒,加熱熬成粥糊狀,置於瓷碗裡,晾涼以後即成。

吃的時候澆上醋、蒜、秘製油辣椒、芝麻醬。

碗託可以用小刀划著吃,切成條涼拌著吃,豆芽子炒著吃……

最香的就屬油辣子,每家的味道略微不同,攤主決計不會告訴你製作秘方。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碗託

碗託是在山西流傳千年的傳統麵食小吃,在方言裡又叫做“碗凸、碗託、碗坨、碗脫”,晉中一帶也被稱為“灌腸”。碗團是用蕎麵同水揉到一塊兒,加熱熬成粥糊狀,晾涼以後即成。

我們小時候路邊很多這樣的小攤,老闆能夠清楚地記得常去吃的小孩的名字,誰喜歡吃辣誰不要蒜,坐下來不用你多說啥。

我們那兒的小孩,至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碗託的薰染下長大。

實在想念那個味道時,幾百塊錢高鐵打個來回,吃上幾碗,不虧。

我們那兒愛吃五穀雜糧,除了蕎麵碗託,玉米麵、豆麵、紅高粱面,都可以做成好吃的食物。

以前去外婆家,她總會做一些雜糧吃食。

用玉米麵或者黃米麵攤一些“糊煎”。

用豆麵或紅高粱面就對半摻上白麵,做成餄烙

莜麵搓成扁魚子或者做成栲栳栳,醋蒜調成汁蘸著吃。

黃軟米麵包上紅糖,炸成油糕,也是人間一道美味。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栲栳栳

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區(主要是大同、呂梁、忻州等地區)用莜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小吃。栲栳是用竹篾或柳條編製成的一鐘上下粗細一致的圓框,形狀象鬥,是農家專門用來打水或裝東西的一種用具,也叫笆斗。

外婆家住在晉西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晝夜溫差較大,大豆作物普遍。

比如麻峪豆腐就做得極好,質地細膩、軟而不碎。用大豆先去皮,水浸軟,再磨成豆漿,煮熟,加滷水,後空出水分,在木製容器內壓制成型。

直接蒸煮出鍋,蘸辣子為佐料,口味鮮美,特別有豆味。

也可把豆子放入鐵沙鍋中炒制,蠶豆、黑豆、黃豆,都能炒。

誰家炒豆子時,滿院子都飄香。當成小零食吃,既健康滋補又美味。

呂梁人還擅長把土豆做成各種食物。

大一點的土豆去皮,粉成泥,揉成“合楞子

”(土豆丸子),或者把土豆擦下來與麵粉攪拌,做成“不爛子”。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合楞子、不爛子

合楞子是流行於山西呂梁山區的一道美食,為山西十佳傳統小吃之一。主料是土豆,主要通過上鍋蒸煮的方法做成。

不爛子也稱撥爛子,是一種山西省、河北省南部部分城市傳統麵食。在山西方言裡把“拌”這個字拆成bú和làn兩個音來讀,諧音就成了“不爛子”。晉南以及部分其他城市叫做“饋壘”,如大同市靈丘縣也叫“奎lui或奎lv”。

小一點的土豆,外婆會烤進炭火裡,不一會就會散發出濃郁的烤土豆的香氣。夾出來的小土豆,就著那熱乎勁捏掉外皮,咬一口軟糯可口。

每每說起這些晉西北的鄉土美食,還是咱們臨縣秧歌裡表的真切。

“東山的果子西山的棗,

暖泉會漏的是好漏粉,

磧口的碗禿子招賢的“熬”,

城裡的油餅子關王廟的糕,

棗圪墶的幹饃饃籠的焦,

三交的紅印印大“火燒”。”

3

從呂梁市區駕車上青銀高速,延路經過汾陽,出孝義,便出了呂梁地區。

再往南20公里,即行至介休。

這個城市因春秋時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而聞名於世,也足見歷史上山西介休人之忠厚。

山西第二大支流汾河,將文水、孝義、介休、太原、侯馬等地連接著,最後在運城市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村匯入黃河。

萬榮是我父親的老家,我的祖籍。

以前入學入職填表時總是奇怪,祖籍出生地居住地,要填那麼多地址。而祖籍,對於漂泊在外的人生來說,看起來最不中用。

後來是靠年輪明白的,一個人的根是不能改變的,總有一天,你會抱著或好奇、或驚訝、或遺憾、或想往的心情,去領略你的生命起源地。

我在運城生活過最長的時間,是初中畢業之後的一個月,寄居在二叔家。雖短暫,卻絲毫不影響它在我心中具有的象徵性的崇高地位。

運城因“鹽運之城”而得名,運城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

由於其鹽含量類似中東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譽為“中國死海”。運城也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發祥地。

橫跨山西境內,基本都以小麥為主,運城人也愛吃麵,刀削麵、油潑面、空心面……面以多樣的形式出現在餐桌上。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運城鹽湖

運城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由於其鹽含量類似中東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譽為“中國死海”。

運城鹽湖是個古老而又典型的內陸鹹水湖,地質研究表明,運城鹽湖誕生於新生代第三紀喜馬拉雅構造運動時期,約有0.5億年曆史,自東北向西南延伸,長約30千米,寬3千米~5千米,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處約6米,總面積132平方千米。

當然,在運城一般人吃了麵條後,總還要咬兩口饅頭,說是饅頭耐飢,也是生活習慣。饅頭掰開夾入油辣子,香而不膩。

聞喜的煮餅、萬榮的蘋果、北景的柿子、稷山麻花、解州的羊肉泡饃,還有無鹼饃……這些都是小時候父親常帶回來給我們吃的。

因為食物,即使沒有居住在父親走出鄉關的城市,我們也與老家運城一直有著掛念和聯結。

直至現在,父親也總說,真想再吃一吃老家的豬頭肉和肉拌菜,他蒸包子和紅燒肉的手藝也從我爺爺那兒傳承下來。

4

後來父親考學後離開運城,之後又帶著我們一家四口從呂梁山舉家遷至山西中部的晉中和太原。

相比起來,山西中部地區向來富庶,餐飲更是豐富。

過油肉、蒸餃、太原頭腦、羊雜割、老豆腐、炒麵皮、小酥肉、紅燒肉……不勝枚舉。

每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燒熱油鍋,炸丸子、炸土豆、炸帶魚、炸豆腐……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太原頭腦

“頭腦”是太原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裡放上三大塊肥羊肉、一塊藕、一條山藥。湯裡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品嚐時可以感到酒、藥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特點:益氣調元,滋補虛損,活血健胃,富有營養,具有撫寒喘和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的作用。

如今這些原本只在過年過節時吃的東西,平常也端上了餐桌。各種鮮蔬肉類炒成一鍋,撒一些花椒大料粉,出鍋後舀一大勺,澆在麵條或米飯上,聞一聞都覺得香味撲鼻。

麵食依然是主要的。有人笑晉中人,說榆次家一天三頓面,一年365天吃一樣的都不嫌膩。

過去的山西人不太吃海鮮,內陸地區的特點。但山西人卻也挺聰明,我想有一樣東西起了作用。

胡麻油

胡麻是亞麻籽的俗稱。

胡麻油中,亞麻酸的含量高達48%左右,其在人體內可轉化成DHA和EPA,可以與“深海魚油”相媲美,是一種經濟實用的“深海魚油”。

然而胡麻油有其獨特的氣味,炒菜的話外省人恐怕吃不慣。我們帶著山西的胃呢,胡麻油炒土雞蛋那可是一道厲害的菜呢。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胡麻油

胡麻是亞麻籽的俗稱。胡麻油中,亞麻酸的含量高達48%左右,其在人體內可轉化成DHA和EPA,可以與“深海魚油”相媲美,是一種經濟實用的“深海魚油”。

5

當然,美食還得配美酒才夠勁。

山西的汾酒歷經幾千年的歷史,因呂梁汾陽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優質泉水和精湛的釀製工藝,給汾酒以無窮的活力。

據說山西人其實喝不慣別的酒,怎麼都覺得只有汾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

每逢年節,開一瓶陳釀的老酒,對這個有著文明記載三千年的三晉大地的情懷,與這沉香的美酒便相互交融。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汾酒

汾酒,中國傳統名酒,屬於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

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

伴著美酒佳餚,就能想起1959年毛澤東主席在廬山會晤了老戰友賀子珍,毛主席斟了一盅山西杏花村老白汾酒,自己先呷了一口,微笑著對她說:“我還是這個習慣,酒要喝的,但不多喝,汾酒很純正,我愛喝……”

周恩來總理也曾說過:“汾酒純正”。

好酒配英雄。

6

如果說遠銷海內外的杏花村汾酒已成為了山西的名片,老陳醋是山西人離不了的味道,它的釀製也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

屬於“中國四大名醋”的老陳醋以色、香、醇、濃、酸五大特徵著稱於世,享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

山西人愛吃醋也會吃醋,山西醋的種類也非常繁多。餃子麵條炒菜涼拌,缺了醋總覺得少了點味道。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山西老陳醋

山西老陳醋是山西地方傳統名產,屬於中國四大名醋之一,它的生產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山西老陳醋以色、香、醇、濃、酸五大特徵著稱於世。

按照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山西老陳醋產品質量新標準,山西老陳醋不用再標註保質期,且只有酸度為6度才能被稱為正宗的老陳醋。

位於太行山以西,呂梁山以東,黃河中游東岸的山西,即使被層巒疊嶂的蒼涼大山包裹著,山西人的性格卻跟典型的西北人有所不同。

或許是被醋軟化的原因,山西人性格不僅質樸厚道、淳樸勤儉,更明顯的是,他們知進退、懂謙讓,細膩柔軟的內心讓人覺得與粗獷不拘小節的外在存在著巨大的衝突,在大風大浪前會拐彎,處世圓潤。做人做事總留一步,不會把話說盡把事做絕。

被稱為“山西王”的閻錫山就代表了典型山西人的性格特徵。

哲學家梁漱溟在1922年到山西考察村政建設時,曾說道:“現在全國各地都亂到極點,個人自由的權力,全被剝奪無遺。哪處不是民不聊生!山西這方面,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可以讚美地方政府有一種維持治安的功勞。”

這其中閻錫山居功至偉。

他有學識、通軍事、會治理、善總結,更重要的是,很圓滑。

1937年2月4日,閻錫山寫了一篇日記談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反對左可以,自己不當站在右邊。反對右可以,自己不當站在左邊。站在左邊反對右,站在右邊反對左,不是消敵是樹敵。”

性情之通融圓潤可見一斑。

當然,如果就因此而說山西人性格懦弱謹小慎微,那也是不公平的。

劉胡蘭、左權、範鬱文、賀昌……都是寧死不屈、光榮而偉大的硬骨頭。

是非優劣,都只由後人評說了。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為武廟之祖,地處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鹽池,面對中條。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於火,經十餘年始修復。

解州關帝廟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公信俗”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文化節”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活動之一。2012年,“關聖文化建築群”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7

我離家也已十八載,很多人事物都不夠熟悉。我所瞭解和熟稔的,只那麼一點點。

如果要說我對家鄉山西有多摯愛,真不敢妄言。倒不如這樣說,我對自己走過的每一步路,都充滿熱愛與懷念。

人無再少年。

每一點留於世的印記都是珍貴的。

幾十年以來我反覆做好幾個關於家鄉的夢,外婆家的山、我的小學和中學、家屬樓的後院、從家到學校的路。

那些人和事忽遠忽近,清晰又模糊。

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壺口瀑布

山西臨汾壺口瀑布是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號稱“黃河奇觀”。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了黃河流域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

1988年被確定為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2002年,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

家鄉不僅僅是有父母的地方,也是自己成長的地方。至少,它應當也有價值以一種意境的方式存在於我們的情懷之中。

當然它並不是虛無縹緲的。

家鄉不僅長存於夢中,更以它特有的美食和風土人情讓我們留戀,又是那麼的真實。

“稷山的紅棗甜格盈盈,

夏縣的蓮菜最出名,

虞鄉的柿子甜又紅呀兒呦,

杏花村的特產竹葉青。”

……

每當母親唱起這首歌時,我總會想,山西的特產真是數不盡啊。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往後我要是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就坐一趟G91,路上裝幾個汾陽的石子餅,任由飛馳的列車把我帶回老家。

回去就來一碗噴香的炒“不爛子”。

進可攻退可守,嘿嘿。

掃描二維碼關注 霍金坐在弦上

添加我們:HKingBO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