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話︱金受申:喝茶(三)

茶人茶話︱金受申:喝茶(三)

茶人茶話︱金受申:喝茶(三)

偽茶

北京西山附近一帶,有山中人扛荷席簍荊筐,內實所謂山茶,脫售於當地。村民因其價廉,爭相購飲。後京茶莊以山茶羼入真茶劣品中,是為偽茶。山茶產於京西翠微西北山套中,過上方山往南便逐漸少了。山茶的原料最初以紫荊為主(紫荊,北京人稱為“荊條”,山裡人稱為“荊蒿”),採其嫩芽曬乾,不需蒸焰即可出山售賣。喝山茶的,必須用沙包熬著喝,越靠茶葉越濃,尤以冬日喝山茶更為深厚有趣。

初期的紫荊芽茶尚稱不惡,後以銷售發達,飲者漸多,遂將已成小葉的紫荊大芽加入,且多加荊枝,以壓分量,但仍不失原味。再後乃有雜質加入,但山中人不採夏日長葉,亦不採秋後小葉,只採春日嫩芽,因紫荊花芽雖可代茶,而紫荊則頗有毒質,偶有不慎,與肉類同食,即易致死。西山龍泉塢一帶,產杏頗多,山中人每於冬末春初,拾取隔年陳杏,用以泡茶,絕無酸味,而有一縷清香氣息,飲之令人心遠。

茶人茶話︱金受申:喝茶(三)

拾此幹杏,又必須經過雪壓,方能有味,於是拾得售賣,人以“踏雪尋梅”稱之。我與翁偶虹兄於民十五在小樓流連時,日以此物加茗中飲之,想偶虹尚能記及罷!山茶雜質中,以“剪子股”草、“酸不溜”草、“苣蕒菜”為三大原料,其他樹葉是絕不加入的。後城裡人見山茶可以混充茶內以求厚利,始而收買山茶,選淨粗枝,批售茶行,頗能魚目混珠。後乃廣收“嫩酸棗葉”,繼則一切嫩棗葉皆可,再則嫩柳葉亦可加入,經過炮製,反成為中等以上的茶葉,是為高等偽茶了。

此種假茶的製法是:將採得的芽葉洗淨曬成半乾,然後上籠屜用火蒸,至二分熟。傾出再曬,至半乾再蒸,每蒸曬一次,熟的成分即加一分,七蒸七曬芽葉已成稀爛,觸手欲碎,所謂“爛成軟鼻涕”程度,傾在席上陰至九分幹,以手搓成茶葉卷,置於瓷罐中悶放。悶置愈久,茶味愈佳。此種用酸棗芽、棗芽、柳芽所制的偽茶,亦以此順序排成等級,成為“龍井綠茶”或介於茉莉窨茶和綠茶之間的大方茶,外行人絕喝不出邪味,其茶品亦可列在中等之間。不過真正講究名譽的大茶店是不肯以此損壞名譽的。

茶人茶話︱金受申:喝茶(三)

近年西山下畫眉山一帶村民,亦覺紫荊山茶只適於冬日,夏日應飲龍井茶以清心火,於是也仿效制棗芽的“伏地龍井茶”。但自制柳葉茶的很少,這是不肯自欺而已。伏地綠茶暢行以後,於是又設法制窨茶,便採剪子股、酸不溜、苣蕒菜諸草葉,加以焙制。

偽制大路貨的粗茶,更有采嫩榆樹葉、嫩椿樹葉的。榆樹葉沒有特殊味,椿葉有臭味,需經加工處理。京西齋堂以西群山中,制偽茶者以其物易得,遂將嫩椿葉採取後,反覆蒸曬至六七次除去青氣臭味,再潑上大量的薑黃水。沏出茶來,色作濃赤者,味苦如大黃,以售下級飲客。

茶人茶話︱金受申:喝茶(三)

窨真茶向在產花區的豐臺諸村,制偽茶的原在廣安門內,後因偽茶也需窨制,移到窨真茶的豐臺附近了。

選自《老北京的生活》,北京出版社1989年版)

溫馨提示:窨(xūn)制,也叫熏製,是製作花茶的一種工藝。基本原理是將茶坯與剛剛採摘下來的鮮花混合在一起,鮮花吐香,茶坯吸香,茶香與花香最終融合,花茶製成。採用這種窨制方法制作的花茶有: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花茶、珠蘭花茶等, 其中以茉莉花茶產量最大。

茶人茶話︱金受申:喝茶(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