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反思,一種可以抗衡曲意迎俗的力量

陳春花:反思,一種可以抗衡曲意迎俗的力量

收聽主播鄭海音朗讀音頻

陳春花:反思,一種可以抗衡曲意迎俗的力量

文/陳春花

在去往南極的郵輪上,我的大愛是每天早晨起來圍著甲板繞行一圈,彷彿在繞行一個水上小花園,看到很多同船客人也在這樣徒步晨練時,覺得並沒有離開陸地,如果不是四周全是水面,根本感受不到是在行走於大洋的浩瀚之中。

上船後一切都是「免費」的,包括 24 小時的餐飲,餐食非常豐富,口感極佳。在二樓的中庭中,有優美的薩斯風、淡淡的咖啡以及美味的曲奇餅,隨著音樂翩翩的舞步,安逸而又溫馨。讓我驚訝的是遊輪廚師還會集體出動做雕花表演,看著一個個蔬菜、水果在廚師的手中變為「小狗」、「汽車」、「企鵝」、「玫瑰花」,真是讓人瞠目結舌,驚喜萬分……船上的活動多到沒時間去感受無聊。

散步是我的開胃菜,對我而言,途中閱讀才是最愉快的主菜之選。當在海面漂行時,全球通也不通了,我可以不受任何打擾地、安靜地在一個由完全陌生人組成的場景中,找一個最舒服的沙發,在海風與南美洲暖陽下,舒展自己,此時最適合的讀物莫過於哲學書籍。愛默生提倡一種

「創造性的閱讀」,此時我正體驗著這種閱讀方式的愉悅。書籍註解著我的思想,詞語宣洩著我的想象,在這個陽光明媚的甲板上,滿船的熱鬧繞過我的一隅天地,手握一杯清水、讓活躍的靈魂,穿越清透的空氣,與先哲的思想交匯。

陳春花:反思,一種可以抗衡曲意迎俗的力量

在字裡行間,看到公元前 399 年 6 月的那個傍晚,雅典監獄中一位年屆七旬的老人。只見他衣衫襤褸,散發赤足,面容卻鎮定自若。打發走妻子、家屬後,他與幾個朋友侃侃而談,似乎忘記了就要到來的處決。直到獄卒端了一杯毒汁進來,他才收住「話匣子」,接過杯子,一飲而盡。之後,他躺下來,微笑著對前來告別的朋友說,他曾吃過鄰人的一隻雞,還沒給錢,請替他償還。說完,老人安詳地閉上雙眼,睡去了。這是蘇格拉底給我印象至深的場景,一個不違背自己信仰而安然的場景:

象徵著對雅典法律的服從,又象徵著對自己內心召喚的忠誠,這是生命完成昇華的那一刻。

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在看到描述蘇格拉底之死的畫作之後,這樣反思過自己:「我在與人談話時總是重視取悅於人甚於講真話。為了討好別人我常常為素然無味的笑話大笑,我從不對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公開表示懷疑。但是這位哲學家寧願失歡於眾,獲罪於邦,而絕不折腰。他絕不因別人指責而收回自己的思想。」德波頓的表達引發我的思考。蘇格拉底能夠既遵從於法律又謹守自己的信仰,正是源於他內在的自信,這份自信來自於內在的、深層次的哲學底蘊,使他能夠面對不公正卻保持合乎理性、安然自若的選擇,並以其非凡的智慧流傳於後世。這種思想的獨立性給我巨大的啟迪與震撼,它也向我揭示了一種內在的力量,一種可以抗衡曲意迎俗的力量。

陳春花:反思,一種可以抗衡曲意迎俗的力量

跟隨著蘇格拉底,我此刻身處希臘雅典歷史悠久的 agora(阿格拉),agora 這個名詞源於希臘文的動詞 ageiro,意為「聚集」。千百年前聚集到商業及市民生活中心的人,不只是來此地以物易物,尋求生活的滿足,也是來這裡交換並檢驗彼此的觀念,尋求理想與人性的光輝。agora 坐落在雅典城邦的中心,而雅典城邦則是第一個真正民主政體的搖籃。史學家丹尼爾·布爾斯汀(Daniel Boorstin)贊其為「西方世界賴以定義道德、肇造社群、陶鑄國族、建立帝國」的發祥地。

就在 agora,就在這樣一個聚集之地,蘇格拉底不斷用反問和對話來啟示人的崇高境界:何謂正義(dikeosyni)?何謂德(arete)?何謂中庸(sophrosune)?何謂勇(andreia)?何謂善(agathos)?何謂虔心(eusebeia)?正如蘇格拉底自己所說,他雖無知,卻能幫助別人獲得知識,好像他的母親是一個助產婆一樣,雖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夠幫助新的生命誕生。蘇格拉底從不給對方現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他的思想影響。下面是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例子。

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麼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

學生:是善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並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

陳春花:反思,一種可以抗衡曲意迎俗的力量

何謂善,經由蘇格拉底的不斷反問,學生自己在內心中獲得確認。蘇格拉底不只是想獲得一種對於善的本質及其特質更好的理解,更想讓每個人在自己的內心升騰出屬於自己的內在精神世界,以便使自己及其他人藉以瞭解到自身的稟賦與更為崇高的潛力。這是反思的力量,也是對話與辯論的力量。

可惜現下的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去對話,沒有時間去反思。在一個不做思考的世界裡,人們盲從於所看到的現象,對世事茫然而彷徨,甚至無法界定真正的信仰。觀念不健全幾乎成為常態,人們沒有先論證其邏輯性就全盤吸收流行的規範;人們堅定信仰的,往往是一種被奉為常識的思想;卻渾然不知,這也是經驗本身而非真理。

人們日復一日乏味地生活,即使是擁有巨大的財富,依然覺得貧困;即使擁有實現可能的創新技術,依然覺得匱乏;即使生活在充滿生機的現實中,也覺得毫無出路而言。在一個過度物質化的世界裡面,人們賴以撫慰痛苦、寄予希望的靈魂,已經不再真實。(選自《讓心淡然》)

陳春花:反思,一種可以抗衡曲意迎俗的力量

陳春花:反思,一種可以抗衡曲意迎俗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