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孩子被寵壞的跡象,你家娃有幾個?

現在這代孩子,應該最大程度上被釋放天性了吧。

我們這代父母,最看不慣上一輩人壓抑、壓制、父母說了算的養育觀念。

所以自己有孩子之後,更倡導的是獨立、平等、自由的育兒方式。

前些天跟幾位教育界的長輩聊天,他們卻說,現在的孩子,都被寵的“沒大沒小”,“不尊重文化”大行其道,只有小部分的孩子謙恭有禮,這樣下去,孩子不像孩子,父母不像父母。

細想,好像確實隨時能看到頂撞父母、對爺爺奶奶呼來喝去、對身邊成人不報以尊重的孩子。

矯枉過正,說的便是如此了。

養孩子的路上,還是需要時刻保持“偏離正軌”敏感度,畢竟,我們沒有第二次教養寶寶的機會。

這些孩子被寵壞的跡象,你家娃有嗎?

01

靠發脾氣就能達到目的

發脾氣是每個父母都會抓狂的事,甚至有的時候,娃根本就是無理取鬧。

其中獨立意識的萌發、執拗期等等成長中的必然階段自然不能忽視。

但如果孩子得不到滿足就大發脾氣,而父母總是屈服,那麼他慢慢的就會明白,哭鬧和發脾氣是一種要挾父母的手段。

這會導致三個惡性循環的結果:

1、外人覺得孩子很熊;

2、孩子學不會心平氣和描述需求的能力;

3、家長找不到孩子發脾氣的破解之法。

惡性循環就是,你越不想外人覺得孩子熊,你又沒有其他辦法控制他,就只好越沒有底線的滿足他。

02

可以隨意拒絕父母

當一個孩子對“父母提出的合理要求”隨意拒絕時,說明,你已經給了他過多的權利。

有些事,當孩子被告知要做時,根本不值得討論是與否。

我們不需要徵求孩子:你是不是想收拾你的積木?你需要告訴他:你應該收拾你的積木!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不能總是選擇我們想做的事。

你是這個家庭的一部分,我們都必須做家務來共同保持整潔。

我也不是很想做晚飯,但我做飯,是因為它是我需要做的一部分。

如果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不能做好“需要做”的事情,那他長大得覺得生活多艱難?

老師讓一個字寫10遍多無聊?

老闆天天讓我整理這些報表多大材小用?

結婚之後整天就是柴米油鹽真是讓人受夠了?

生活中有太多無趣的瑣事,我們不能逃避,但是卻可以改變看待它的態度。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應該給他們設定一些行為準則,讓他在力所能及內做到最好,如果他違背了這些行為準則,他需要承擔後果和責任。

03

總是敷衍大人“等一會”

當我們讓孩子收玩具時,叫他過來吃飯時。如果他總是敷衍的說等一會兒,說明在他心裡,你並不太值得尊重。

當我告訴孩子做某事時,我希望他立即執行。

但是,很多孩子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磨蹭。

有句話說,“ 緩慢的執行就是不執行”。

敷衍你,一是為了逃避當下的責任,二是他知道,即便逃避了你也不會怎麼樣。

但是,這會讓父母,以及今後的同事、或伴侶都很抓狂。

誰都不喜歡一個只會嘴上應付你,但實際最後什麼都不會做的人。

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我會告訴CC:“如果你想完成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可以明確的跟我請示,“媽媽,我可以先搭完我的積木嗎?”而不是不耐煩的敷衍我說,等一會。

如果是他自己的事,確實也不著急,我可以同意等一會,但完成手頭的操作,就要執行。

有的事情確實不該等,比如該吃飯了,她說,我可以先看完這一本嗎?

這種時候,我確實會拒絕。

飯做好了,就需要一家人過來一起吃,這是一種禮節。

所以我會告訴她:真遺憾你還沒看完,不過吃飯時間到了,我們先吃飯吧,因為過了飯點就沒飯可以吃了,吃完你可以繼續看書。

如果她因此大哭大鬧,那可以看書,不過,要接受沒有晚飯吃。

當然,如果寶寶比較小,更好的方式是,在他剛好看完一本的時候,通知他吃飯。

但無論哪種方式,我都向她展示了寬容,她也向我表示了敬意,我們彼此就都不會感到壓抑和沒被尊重。

04

對成年人無理

如果孩子不尊重你,那麼他們肯定不會尊重其他成年人。

我常常見到這種畫面:

鄰居/同事:“嗨,露露。”

露露:(沉默)

露露父母:“露露,你能告訴阿姨謝謝你嗎?“

露露:(沉默)

4個孩子被寵壞的跡象,你家娃有幾個?

不同的人對這個情況會採取不同的方式。

有些父母會讓孩子站在那裡直到他說話,這讓孩子和其他人都感到尷尬。

我不贊成這樣逼孩子,有些孩子就是內向、害羞;有些孩子就是人來瘋,不拘小節,這些人格特徵不能忽視。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這些人格特徵已經漸漸變成了一種孩子可以無禮的擋箭牌。

孩子很害羞,對鄰居的招呼就可以裝作沒聽見沒看見,完全不作回應嗎?

孩子不拘小節,就可以對成年人沒大沒小,說臭屁爺爺、說我討厭這個奶奶嗎?

不應該是這樣的,性格特徵,不等於性格缺陷。

我想沒有成年人會介意一個害羞的孩子對自己的回應詞語簡單,哪怕只是簡單的,你好,謝謝。

但是如果直接被一個孩子無視、或者讓一個孩子搞得下不來臺,那滋味絕不舒服。

4個孩子被寵壞的跡象,你家娃有幾個?

不管怎麼說,當一個成年人對孩子說話時,出於基本的尊重,他都應該學習禮貌用語,恰當言辭。

當然,孩子小的時候,確實也需要多一些的包容,所以教他們最好的方法,是在你進入公共場合之前在家裡練習。

假裝你是另一個大人,向孩子說些什麼,比如“你好嗎?”“你叫什麼名字?”和“你今天的裙子很漂亮!”

然後指導孩子如何回應並讓他們練習。

同時跟孩子解釋,不回應跟你打招呼的大人是不禮貌的,哪怕僅僅是回應你好和謝謝。

即便對最內向的孩子來說,通過練習這也不是不能完成的。

C媽說

孩子被寵壞的跡象有很多,一個好的檢測法則是問自己:“我能接受別人這樣對待我嗎?”

如果不能,讓你的孩子也不要這麼做。

昨天的文章裡有媽媽說,我們就是太怕孩子受傷、受挫了。

連正常的立規矩、懲罰和教育,我們都變得小心翼翼。

過分尊重實際上是把孩子放到了跟父母同等的位置,讓他們跟父母協商該如何教育自己,但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孩童時期需要學習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尊重權威。

如果孩子現在很難尊重權威,尊重他人,長大後他就可能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眼下看,全家人都圍繞他一個人轉,甚至全社會可能都願意給予一個2、3歲孩子更多的寬容,但有朝一日當他進入社會,當他突然長大,發現不再具有這種資源傾斜時,很容易心裡不平衡。

當然,如果你決定改變,不要期望得到立竿見影的結果,畢竟孩子不是一夜之間被寵壞的。

但是,請不要放棄,因為你收穫的將是一個愛你並在未來幾年都尊重你的有教養的孩子,這份獎勵是值得的。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4個孩子被寵壞的跡象,你家娃有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