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感恩的白眼狼都是這樣養成的,許多爸爸媽媽中槍了

不明白感恩的白眼狼都是這樣養成的,許多爸爸媽媽中槍了

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久而久之孩子會把父母的無私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孩子不會覺得父母辛苦,不容易,相反,他們會認為這是父母應該做的。

盧梭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指出:

“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

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就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

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

很多人成年之後還理直氣壯地啃老,認為從父母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只知索取,不知回報,更不懂關心和感激他人。

有時候別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過多。

同樣,孩子也不是天生的“白眼狼”,而是你無限度給予的結果。

不明白感恩的白眼狼都是這樣養成的,許多爸爸媽媽中槍了

這個小侄子不僅成績優秀,奧數、圍棋、輪滑各種業餘愛好也出類拔萃,重點來了,小侄子覺得自己太優秀,嫌棄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

孩子說自己的父母太窮,只開得起十幾萬的豐田,他的同學都拿著iPhone7,自己卻只有兒童手錶。

他的成績總考第一,才藝出類拔萃,然而,就是如此優秀的孩子,竟因覺得自己優秀而嫌棄父母,真實上演了一幕“狗嫌家貧,兒嫌母醜”的鬧劇。

“我努力優秀,是為了早日脫離無知無能的原生家庭。”這是這位考第一孩子的價值追求。

這位考試總第一、才藝出眾的小男孩,被父母捧在手裡,放在心尖兒上,時常還會曬在朋友圈裡,父母付出了自己能給的最好的,卻被自己的孩子所嫌棄。

不明白感恩的白眼狼都是這樣養成的,許多爸爸媽媽中槍了

不明白感恩的白眼狼都是這樣養成的,許多爸爸媽媽中槍了

我的姑姑家經濟條件一般,兩口子平時很節儉,但是對他們的兒子卻很大方,只要兒子想要的東西就是砸鍋賣鐵也給他買。

姑姑常掛在嘴邊的是“再苦不能苦孩子”。

iPhone4S剛出來時,表弟非要買,姑父為了給表弟買手機在工地上開弔車,武漢近40度的夏天,自己不捨得買一瓶水。

然後,手機買完還要買電腦,要去旅遊,甚至有一次下雨,姑父去接表弟,表弟氣得淋雨都不願跟姑父走一起。

他對著姑父吼:不準跟我走一起,你也不看看你自己的樣子。

表弟學習成績優秀,父母也以他為驕傲,可是他卻從不要他的父母出現在他的朋友面前,他甚至怨恨他的父母為什麼這麼窮?

父母付出所有,卻滋生孩子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的付出,卻不懂得感恩,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

很多父母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的都是我們來做。”

時間長了,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卻感受不到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不明白感恩的白眼狼都是這樣養成的,許多爸爸媽媽中槍了

不明白感恩的白眼狼都是這樣養成的,許多爸爸媽媽中槍了

幾年前有這樣一則電視新聞:

上海浦東機場發生一幕慘劇,赴日留學5年的25歲青年汪某對前來接機的母親連刺9刀,致其當場昏迷,生命垂危。

究其原因,這5年汪某赴日留學的經費全由母親一人承擔,花費超過150萬。

他母親省吃儉用,將唯一的房產變賣,寄住在孃家,最後四處舉債,仍無法繼續支付他高昂學費。

母親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當不能滿足兒子的要求時,卻換來兒子的仇恨。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中國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的太多,孩子卻覺得理所當然。

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自己當成“心頭肉”的孩子,長大後卻成為榨乾自己、嫌棄自己、甚至仇視自己的白眼狼,這讓操勞了一生父母真是感到徹骨的冰涼。

為什麼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其實答案很簡單:中國式父母往往只知道關心孩子吃飽穿暖,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卻忘了教孩子感恩。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父母為他付出的再多,在他眼裡都是常態,一旦他眼裡的常態被打破,就會心生怨恨。

天下的父母們: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要教孩子學會感恩。

懂得感恩的孩子能從自我的世界裡脫離出來,他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不易,更容易生出同理心,人際關係更好。

不明白感恩的白眼狼都是這樣養成的,許多爸爸媽媽中槍了

  •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加快樂和幸福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調查顯示,懂得感恩的人罹患抑鬱和焦慮的概率更低。

不懂感恩的孩子,最後總會感覺失望和不滿

讓孩子學會感恩,讓他心存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學會愛他人,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