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自己種地不賺錢,但將來的農民不種地反而會收益可觀!

農民如何依靠土地獲利?這是農民朋友最關心的問題,很多農民辛辛苦苦種地一年卻賺不到錢,甚至還可能賠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農民小面積種植產出有限,但最主要的是,由於農民信息不靈,種植的品種不是適銷對路的高效益農產品,因此,造成農民種地不賺錢的狀況。但隨著農村種植模式的不斷調整與摸索,現在逐漸有了一些比較好的模式,並且在一些地區已經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未來,這些成功的集約化種植模式會逐漸被廣泛推廣,讓農民不種地還能獲得好收入。

1、土地入股分紅:農民土地入股主要分為規模較大的農村專業合作社、三農企業、村股份合作經濟體等,這些實體組織通過讓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進行大聯合,每個入股的農民都是股東,實行按股份分紅的辦法對所有土地入股的農民進行利潤分配,讓農民坐享其成,農民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樣辛辛苦苦單打獨鬥還不賺錢。目前,這種模式在不少地方已經讓農民獲得了可觀的分紅。

農民自己種地不賺錢,但將來的農民不種地反而會收益可觀!

2、土地流轉獲取收入:農民把自己土地流轉出去的形式也是當前比較普遍的方式,很多農民由於自己沒有人手種植,或者因自己種植不賺錢,因此,都願意流轉出去。流轉對象主要是一些種植大戶或種植合作社等。這樣,農民可以坐收土地流轉費。

農民自己種地不賺錢,但將來的農民不種地反而會收益可觀!

3、土地託管模式:這種土地託管模式,眼下在一些地方也取得不錯的效果。一般由農業機械專業服務合作社(或供銷社)牽頭,利用合作社(或供銷社)自身先進的農業機械以及供銷渠道,對本村農民土地實行一條龍託管服務。包括種子引進、適銷對路品種、耕種、施肥、田間管理、收割、銷售,等等,均由農機服務合作社(或供銷社)全程代辦服務,被託管土地的農民無需自己操心,只需繳納低廉的託管服務費,從而讓農民獲得豐厚的利潤。

農民自己種地不賺錢,但將來的農民不種地反而會收益可觀!

因此,未來的農民逐漸將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並依靠自己的土地獲得最大化的收益,成為正真有獲得感的新型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