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变身合伙人

贫困户变身合伙人

杨英芳正在给员工做示范

五月,三川镇龙脖扶贫产业园区吨袋加工车间热闹了起来,50台缝纫机嗒嗒作响,46岁的杨英芳和她的同事们正在机器前全神贯注地忙碌着。

杨英芳是这家工厂的合伙人,管理着100余名工人。眼前这位干练的女人,如果不说,谁也不会想到她其实还有一个身份,建档立卡贫困户。说起此事,杨英芳也是一把辛酸泪。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杨英芳找了一份药店的工作,但每月的工资只能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晚上下班回到家,杨英芳躺在床上思来想去,心里五味杂陈,觉得光靠打工过日子,不仅不能改变现状,更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杨英芳同哥哥商量,想在他家闲置的地里搞种植。得到支持后,杨英芳四处筹钱,在地里育了8000多棵核桃树苗,又种上了两亩油葵,上班之余就回到家忙地里的活,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2017年,杨英芳一家脱了贫。

贫困户变身合伙人

给员工发放吨袋加工材料

贫困户变身合伙人

细心指导员工

今年3月初的一天,火神庙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爱国找到杨英芳,告诉她镇里决定在扶贫产业园区上一个吨袋加工项目,政府免费提供场地、机器、员工培训,想让她带头做项目。“那太好了,这个机会我可得抓住了。”接触过吨袋加工的杨英芳十分激动,欣然答应。

杨英芳找到同村的贫困户商量此事,但是大家都有所顾虑,担心投进去的钱打水漂,到头来又是一身账,贫上加贫。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杨英芳就一遍一遍地给他们讲吨袋加工的流程、效益等,后来又和第一书记一起带着有意向的三个贫困户到郑州、新安、渑池、义马、偃师考察学习。经过这次考察,大家都很受触动,回来途中,四人决定筹资,干项目。

回村后,几个人很快找银行贷了款,并把钱郑重其事地交到了杨英芳的手里。“英芳,你领着干,我们放心。”合伙人张小卫说。

杨英芳深感责任重大,她曾经连续失眠半个月,白天忙着跑手续,晚上还要想着招工的事。“我睁眼闭眼都是厂里的事,真怕干不好,对不起政府和我的伙伴。”杨英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100多名员工顺利培训上岗。吨袋加工厂开始生产了,如今杨英芳更忙了,她不仅忙着搞管理,一有空闲就坐在机器前赶活儿。

贫困户变身合伙人

检查吨袋质量

“你只要想做,政府就帮。我相信贫困不是永久的,只要努力,好好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杨英芳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说,自己还打算利用合作社,种植艾叶、收购中药材,做更多的产业。(柴玎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