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剑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具有高贵气息和文化品位的兵器,在大众认知里,剑历来都是贵族的配饰、士人的风骨、侠客的精神,韩信宁受胯下之苦,也不愿摘下佩剑。可唐代却有位叫公孙大娘的美人用剑舞出了万种风情。

▲古风美人翩翩起舞,舞化游龙惊鸿影

公孙大娘是唐玄宗时梨园、教坊中的舞蹈家。她的剑器舞技当时无人能企及。

杜甫说:“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她是唐代唯一纯靠技能而被载入史册的舞蹈家,眉目顾盼,令人销魂,驻容有术,精通音律,轻功盖世,盖使剑器,唐朝舞蹈的精神俯领袖人物,其“剑器”、“浑脱”舞独出冠时,草书二圣张旭、怀素皆因观其舞蹈而获得灵感,书法精进。

诗圣杜甫有所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书法家雷冰作品《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这个杜诗前面还有个序言,讲的是公孙大娘最擅长的是“剑器舞”,那“剑器舞”到底是个什么类别的舞种呢?我们先来扫下盲。

唐代的民间舞蹈分为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前者敏捷刚健,后者婉转柔美。它的舞目大多源于少数民族或外国传入,多半为独舞或双人舞,健舞分为阿辽、拂菻、柘枝、大渭州、黄獐、达摩支、棱大、剑器、阿连、胡旋、胡腾等十一类舞种,软舞则有垂手罗、春莺啭、乌夜啼、回波乐、半社渠、借席、兰陵王、凉州、屈柘枝、团圆旋、绿腰、苏合香、甘州。十三类。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唐朝盛世,与西域交流众多,“胡舞”流入我国,而当时因为盛唐的自身文化足够强大,所以文化璀璨、兼容并包。

在唐代的剑舞中,最著名的是从西域传来的《胡旋》、《胡腾》、《柘枝》等。(作品多以舞种命名)这些舞蹈矫捷、明快、活泼、俏丽,展现了西域民族豪放、开朗的民族性格,和唐帝国开放向上的时代风貌相吻合,很符合当时人们的欣赏趣味,所以能在宫廷与民间盛行。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除了少数的进口舞蹈受欢迎之外,本土特产也坡受好评,尤其是公孙大娘的《剑器》,名人大家皆不吝墨,司空图《剑器》诗中就有“楼下公孙昔擅扬,空教女子爱军装”,因此我们猜测“剑器”应是一种女子穿着的军装或男装的舞蹈,舞起来有一种雄健刚劲的姿势和淋漓顿挫的节奏。

可惜的是剑器舞的舞姿形象在文物遗迹中很少发现,而有人通过舞姿与服饰的对比,认为敦煌莫高窟220窟唐壁画上所绘四个伎乐天舞蹈形象其中两个有露出《剑器舞》的痕迹。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敦煌莫高窟220窟唐壁画

跳跃、回旋、节奏鲜明,“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便是健舞类最大特色。剑器舞颇能代表当时的文化状况,一来胡舞妖艳夺目,二来中华武学源远流长,将二者很好的结合是个颇有创意的艺术体现形式。

大唐健舞艺术家公孙大娘,原名公孙兰。到成名时已至中年,故江湖人称大娘,爱人在她年轻的时候就死于江湖恩怨。

但这并没有使她消沉,后期仍坚持艺术创作,《太平御览》券五六九记载:“时有公孙大妨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及《裴将军》,士谓之春秋设,大张伎乐,虽小大优劣不同,而极其华侈,遐方僻郡欢纵亦然。”足以说明公孙大娘后期的创作风格,《剑器》后来也编排成男子团体的大型舞蹈,且用于宫廷表演。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当朝健舞跳得好的,除了公孙大娘之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杨贵妃,以及她的“儿子”安禄山。安禄山入宫后便是打着讨论艺术的机会走上了唐王朝的政治舞台。

白居易的诗《胡旋女》中曾写道:“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中也说:“……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由此可见,安禄山不仅会跳舞,而且舞技还相当精湛。

所以推测杨贵妃的胡旋舞应该也是安禄山教的,教舞蹈大家都知道,避免不了肢体接触,有了“母子”这一层关系摆出台面,手把手小课教学,外加本身有舞蹈底子,杨贵妃自然进步神速。是的,在唐朝,舞蹈是混入上流社会的必备技能。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提到杨贵妃,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她传奇的“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它即不属于健舞类,也不属于软舞类,因为这两类均属于民间舞蹈,而贵妃是皇家派系,学习的自然是宫廷派系舞蹈,宫廷舞蹈区别于民间舞蹈最主要的地方就在于它编排的规模,少则数百,动则千人。

霓裳羽衣舞是融合音乐舞蹈歌唱于一体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它根据佛教乐曲《婆罗门曲》改编而成,把舞者幻化成仙姬,开始音乐缓慢散板时舞者不动,节奏由慢加快,舞者随着节奏的变化旋转变化舞姿。

它的艺术表现区别于《秦王破阵乐》《一戎大定舞》等用于彰显国威的舞蹈,更适用于皇帝后期设宴款待外宾或拉拢权臣贵族入伙时装X用的后援团。它的艺术风格通过歌舞的递进同步进行通过刚柔、强弱、动静的变化对比,显示其丰富的层次与独特细腻之美。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而此舞正以杨贵妃的表演最为著名,宫廷乐的表现形式与健舞类似,也有独舞、双人舞、群舞多种,不同的是民间舞蹈的独舞那真的是一个人在跳,而宫廷舞蹈的独舞,则是领舞者在一堆配角里,头梳九骑仙髻,身穿孔雀翠衣,再配七宝璎珞独自表演。

大家可以自己想像一下。《霓裳羽衣》它在一定程度上披露了唐明皇的人生理想,希望永享富贵长生不老。

《霓裳羽衣》这套作品代表了唐代舞蹈的最高水平,它在内容方面显示出两种不同宗教情绪的互相渗透,舞蹈将传统舞姿的典雅与西域乐舞的俏丽明朗,即旋转与踢踏揉为一体,音乐上使中原清商与印度佛曲相互结合形成了既有民族神韵又有外来风情的特殊结合,而这种外来风的旋转技术,又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节度使安禄山和他的胡旋舞。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当代美术家涂志伟作品《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舞与剑器舞相较,前者浪漫主义色彩更浓。后者人物个性更鲜明,更考验个人实力和舞蹈技术。当然,如果同台表演则更能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同样也为民间舞蹈的“软舞”则又是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软件在伴奏的乐曲中采用了不同的调式,“健舞”用羽调,“软舞”用商调。(宫商角徵羽即do re me so la)

舞蹈的表演形式也有较大区别,“健舞”多是比较地道的西域或外来的民族舞,“软舞”则是西域舞蹈与汉族传统舞蹈相融合。如软舞里的“屈柘枝”就是由“健舞”里的“柘枝”演变而来 ,五代后唐诗人和凝《解红歌》说“两个瑶池小仙子,此时夺却柘枝名”,说的就是《屈柘枝》的表演。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随着唐朝艺术的不断融合升级,当朝还催生出不少的优秀作品,如宫廷代表派中谢阿蛮的《凌波舞》和梅妃江采萍的《惊鸿舞》,两者之中就隐约藏有软舞的影子,前者表现凌波池中卫宫护驾的龙女,在波涛起伏的水面上翩然起舞。后者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这也是梨园教坊八千人中,除公孙大娘与杨玉环之外,还能名入史册的舞蹈家。

软舞类别中,作品以《绿腰》、《春莺啭》影响最大,

唐朝诗人李群玉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诗:

南国有佳人,轻盈舞绿腰。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若兰苕翡,婉若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er耳〕时流盼,修裙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五代时画家顾闳中画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

图中有王屋山舞《绿腰》的场面

从诗中可以知道《绿腰》是女子独舞,但表演者已无记载,只知道舞蹈者穿的是可以“飞袂”的长袖舞衣,长长的裙裾。舞姿轻盈,疾徐变化。有时像翡翠在兰苕中戏耍,有时像游龙在舞动。舞袖低回时,像莲花出浪,节奏加快,舞袖飞举,像风搅雪花,舞者似乎要凌空飞去追逐惊鸿。

《春莺啭》则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软舞。表演者是女子,姓名不详。唐高宗李治有一天早晨听到园中莺叫,教宫廷音乐家龟兹人白明达写了一首曲子《春莺啭》。舞蹈《春莺啭》就是根据这首曲子创作的。在宫中演出时,有女声伴唱。

张祜《春莺啭》诗说:“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suo缩〕傞软舞来。”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西安唐乐宫表演的《春莺啭》

这种舞蹈后来还传到了朝鲜,也传到了日本。

软舞的特点不是矫捷明快、婀娜多姿 ,而是“雅妙”。衣饰上也有区别“健舞”者的服饰一般是身穿柔软贴身、质地轻薄的窄袖罗衫 ,具有少数民族或特制礼服类的特点。

“软舞”者的服饰是身穿绣罗宽袍的长袖舞衣 ,头上戴着系有飘带的帽子 ,是汉、胡结合的服装。与“健舞”相比当朝人们更喜欢“软舞”,也许身材丰满柔软的女子其婀娜的舞姿,更能体现出唐代宽宏大量、无拘无束的时代精神吧。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唐代社会的兴盛强大,是史上外国史者来访最多的朝代,容纳了不同种族和肤色的人们,艺术文化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而作为独立表演形式的唐代舞蹈是更古代舞蹈的巅峰,让我们为这个朝代而骄傲疯狂。

美女升级必学技能——舞姿弄剑(从公孙大娘看唐朝舞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