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大神級思維方式修煉成功,YOU勢不可擋!

這樣一個大神級思維方式修煉成功,YOU勢不可擋!

一般我們接到一個任務,大多數人首先會去理解需求,要做什麼能不能做,然後就開始排日程,風風火火開始忙碌。

也有很多人開始想怎麼做,採用什麼樣的策略和方法可以讓這個任務完美完成。

但是,按照慣性思維來講,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要做,或者會去思考為什麼而做。

因為這確實不是常規的思維方式,反而是有點反人性思維,它需要不斷地打破一些自己已經固化的思維方式。而同樣的事,思維不同,往往結局也是天差地別。

就拿談戀愛追女孩這事來說,如果你只是想要做追女孩這件事,然後想怎麼去追,那肯定每天就是琢磨買花啊、看電影啊、送個iPhone X什麼的。

但是如果你先思考為什麼追這個女孩,我的目的是什麼,戀愛的本質是什麼?然後在基於你的這些思考想怎麼去做,最後自然而然的就知道做什麼了,比如瞭解兩人性格特點、生活習慣、愛好興趣、瞭解別人的發展方向等各方面原因,然後去迎合或者自己改變。

你看,同樣一件事,思維方式的不同,最終要做的結果也是完全不同:一個是走腎,一個會走心!

這樣一個大神級思維方式修煉成功,YOU勢不可擋!

而問題就在於這個:為什麼!

從為什麼開始,才能激勵我們每個人行動。

這是領導力哲學第一人,著名營銷專家西蒙·斯涅克(Simon )發現的黃金圈法則。它不僅適用於管理,營銷,文案,更是對個人思考方式和創新能力都很有幫助。

這個大神級思維方式簡單來說概括了我們看問題的三個層面:

Why:最內層——為什麼,做一件事的原因或目的,也可以說是理念和宗旨,屬於戰略層面;

How:中間層——怎麼做,針對這個目的或理念的計劃,也即如何去做好這件事情,屬於戰術層面;

What:最外層——是什麼,最終得到什麼,或者要做哪些具體的事,這基本是事情的表象,主要是執行層面的東西。

這樣一個大神級思維方式修煉成功,YOU勢不可擋!

結合上面的黃金圈法則圖,理解起來其實很簡單,一層接一層。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思考問題,或者做一件事都是採用的“由外而內”模式,也就是從圈外到圈內,主要就是想做什麼和怎麼做,甚至根本到不了WHY這個層面。

而西蒙·斯涅克認為,思考WHY層面,是一種探究事物本質的方式,也才更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或者創造出更多有效的方式。(這與第一性原理類似)

要知道,當你本來就處在錯誤的方向、錯誤的目的裡,再怎麼做都是錯的。

現在很多產品介紹,都是從黃金圈最外層what開始,大概都是:

“我們的產品是什麼,它們有什麼樣的功能,可以幫你做什麼事情,並且我們擁有獨特優勢, 如何如何出色,產品價格也公道......你要買嗎?”

不能說這樣的方式有錯,用戶也可能購買,但是總感覺差一點東西,沒什麼認同感和品牌感。

比如手機行業,大多數公司的營銷策略都是:

What:我們做了一個手機,有哪些功能,參數如何,性價比怎麼樣……

How:我們是通過什麼牛X技術,用什麼黑科技實現的,還請了一大堆國際專家……

看起來很不錯,但是全球手機品牌第一的蘋果又是怎麼做的呢?

蘋果公司一直的理念就是:”The first thing we ask is what do we want people to feel."(我們首先要問的是,我們希望人們感覺到的是什麼?)

這樣一個大神級思維方式修煉成功,YOU勢不可擋!

對此,蘋果都是理念先行,從“為什麼”開始傳達著它的經營理念:我為什麼做這個,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它符合我們的品牌理念嗎?

結果消費者從認同蘋果公司的理念開始,由內而外的認可了產品,最終成為真正的忠實用戶,激勵行動。

所以蘋果公司的營銷黃金圈是這樣的:

Why: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改變都是為了創新,都是從用戶的感受出發。

How: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做了怎樣的創新,怎樣的突破。

What:最終我們做出了這麼一款手機。

這樣下來,消費者對你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買的不再單單是蘋果的產品,而是對他理念的認可。

老賊覺得這應該是蘋果成功的最重要一個原因之一:他們賣的不僅是產品,更多的是理念。認可產品只能賣一次,而認可理念,一切皆有可能。

再比如之前老賊看過樂純酸奶ceo的一篇文章,談到名片的設計,非常精彩的思維。

他沒有去想名片要怎麼做才更高大上,才更加有創意。而是從名片的本質WHY開始,為什麼要做名片?

它只是讓新認識的人記住你和你公司的一張紙!

當你發現名片就是這麼一張紙的時候,那麼它的可能性就變得無窮大了。誰說名片一定是一個小方塊?誰說名片就是那種千年不變的排版方式?它就是一張紙,怎麼樣的都可以。

基於這樣一種思考方式,樂純把名片設計成一張可以兌換自家產品的券,可以用來在門店直接兌換一種口味的酸奶。

這樣一個大神級思維方式修煉成功,YOU勢不可擋!

結果,就是這個簡單的設計,當大部分其它名片都進入垃圾筒時,「這件小事」幫助破冰、讓合作方主動來記住了品牌、並嘗試產品。

或許很多人都忘了,這原來是一張“雞肋”的名片。而思維方式的不同,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試想,如果樂純是從WHAT層面來思考,估計最終的結果也只是換來一張更美觀更有逼格的名片,它還是一張傳統的名片而已。

這樣一個大神級思維方式修煉成功,YOU勢不可擋!

如果是常規思維,可能是這樣思考:

What:我要選擇什麼樣的主題,寫什麼樣的文章?

How:可以去看看熱點,可以參考同行,可以看看書籍找靈感,可以整合優質文章......

而如果通過黃金圈法則來思考,則應該是:

How:怎樣選題能夠達到這個目的,並且與我的理念息息相關?

給用戶帶來價值,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滿足用戶需求,也就是一個幫助用戶成長的過程。

那麼,這個問題就明朗了,既然是幫助用戶成長,那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提供“用戶成長所需知識”,幫他們變得更好。

這樣一個大神級思維方式修煉成功,YOU勢不可擋!

這樣一個大神級思維方式修煉成功,YOU勢不可擋!

依次類推,不斷的細化,你眼前的選題方向會越來越清晰。

What:最終得出具體的選題方向。

以上就都是新媒體運營成長中需要你幫他解決的問題,這也就是你的選題方向、內容來源。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這個方法的細化並沒有結束。它一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的補充和細化用戶成長所需知識,優化關鍵項以及不必要的項。

久而久之,一個完整的用戶成長知識圖譜就會一步一步的呈現在你眼前。

那麼你覺得,這樣的思考方式是不是靠譜很多呢?

總而言之,我們在制定營銷策略時,不妨可以多運用黃金圈法則,從WHY開始思考事情的本質,突出“為什麼”,再到如何來實現的HOW,最後考慮WHAT。

在這個過程,你必須把“為什麼這麼做”的問題想清楚,並且清晰的呈現出來。而最終,你所有的HOW和WHAT都需要符合你最初的WHY,保持一致性。

一旦用好這樣一個思維方式,不管是對於品牌、產品,還是你個人,你的攻擊力都將會大大提高!

雖然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為了別人的理念在奮鬥終身。

但是,我們自己也需要有心中的那個WHY,你說呢?

以上。

關注木木老賊,新媒體營銷運營更輕鬆,更多幹貨關注就能免費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