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助馬堡古今漫談》|張桃枝

讀《助馬堡古今漫談》|張桃枝

《助馬堡古今漫談》是新榮助馬堡人郝存義先生所著。

在收集助馬堡相關資料時,得到了安監局周順利兄弟的熱心幫助,言談中得知《助馬堡古今漫談》對助馬堡的地理、歷史、建築和風土人情記錄比較翔實,我便託他周旋一書。後麗玲妹子頗費周折也送來一本,意料之外喜得雙份,如獲至寶,一書供編纂文史資料時勾畫,一書收藏。恰逢《得勝文藝》正在連載《助馬堡古今漫談》,雖然前面幾節已看過,但拿到書後我還是聞著沁人的書香從頭讀起。

一部集古堡軍旅邊塞文化於一體的歷史在我眼前徐徐打開。

讀《助馬堡古今漫談》|張桃枝

明朝滅元后,元順帝北逃到和林格爾,仍然統治著長城以北地區,時時侵擾中原,為了保障中原地區的生產安全,明朝不惜花費人力和物力修築長城。助馬堡就在明洪武元年至明宣德十年修築長城期間,在馬頭山附近修建的,只是該堡不在現在助馬堡的位置,是當時百里長城裡唯一的邊堡。由於它的戰略軍事地位,後被人冠以“北方鎖鑰”、“九塞之冠”之稱。

隨著邊防形勢的變化,需要加強大同北西方向的防務,助馬堡作為拱衛京畿、屏蔽中原的重要門戶,顯得偏遠,鞭長莫及,於是明朝政府決定重新選址修建,嘉靖二十四年,派巡撫詹榮修築新堡,即現在的助馬堡。

“隆慶議和”之後,漢蒙化干戈為玉帛,邊塞安寧,通貢互市。隨著長城沿線多處馬市的開設,助馬堡不僅修築了懷遠堡馬市,而且於萬曆元年包磚加固,並在萬曆三十八再次配套、完善與大修。郝先生以《晉商史蹟新榮“馬市”》、《左雲縣志》和助馬堡南門洞石刻為佐證資料,追溯助馬堡建設的四個歷史階段,細緻而詳盡,難能可貴,實屬不易。

讀《助馬堡古今漫談》|張桃枝

對城堡的建築佈局和風格,郝老以《助馬圖說》和史載為依據,用大量文字數據並配以實景圖進行說明。一座氣勢恢宏的城堡還原在世人面前:堡裡城牆四角、南北城牆中段和關外南門及與之相對應的北城牆中段的牆墩上都有角樓或廟宇等建築,堡門頂上建有鐘樓,堡內有四牌坊,設參將署一座,大關守備署一座,雲中鎖鑰門一架。真可謂雄壯氣派,固若金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城堡不但蔚為壯觀,堅如磐石,而且街市井然有序,民居錯落有致,不僅有秦磚漢瓦、飛簷斗拱、雕花簷頭較為氣派的大宅第,而且分佈著鱗次櫛比的各種商鋪和作坊,還有20餘座廟宇星羅棋佈、點綴其間。只可惜這些建築隨著戰爭及歷史的變遷大量被毀壞,留下斷垣殘壁,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建築毀壞殆盡的扼腕嘆惜與無奈喟嘆。

讀《助馬堡古今漫談》|張桃枝

城堡讓郝老牽掛,這片熱土養育的人更讓郝老牽心疼惜。想當年那些熱血青年,氣吞山河,壯志凌雲,毅然參加革命,血灑疆場,為國捐軀,出了像郭北宸,李石英等這樣的助馬驕子。

家鄉是根,家鄉是魂,郝先生把這根這魂寄託在《助馬堡古今漫談》中,寫邊牆,寫古堡,寫老楊樹,寫馬頭山,寫廟宇戲場,寫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用涓涓文字寄託對家鄉的思念與懷戀。

讀《助馬堡古今漫談》|張桃枝

郝先生寫《助馬堡古今漫談》源於思鄉情結。這情結就是希望助馬堡文化永存,助馬精神永存,讓老祖宗留下的燦爛瑰寶在塞上永不凋謝。為了家鄉的發展,他還寫了《瞭解助馬堡,振興助馬堡》一文,思鄉憂堡的赤子之心可見一斑。

春天,我走進杏花節,走進了助馬堡,走進了《助馬堡古今漫談》,我在靜靜地讀著這本有字和無字大書,我被一種精神所感染,被純樸的民風所感動。

合起書,抬頭仰望星空,古堡邊塞,天地人寰,在浩瀚的歷史天空中閃爍幾許?唯文字千古流芳!(完成於2018年5月11日)

來自:胡麻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