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中壺說壺——紫砂壺成型的幾種方式

大家對紫砂壺有點了解的都知道現在的紫砂壺分為手工壺和非手工壺兩種,手工壺顧名思義就是純手工製作的,費手工壺則恰恰相反,但其實這樣說的是很籠統的,我們還可以再細分一下的,今天就看壺中壺來給大家細分一下。

壺中壺說壺——紫砂壺成型的幾種方式

首先我們來說全手工壺,他就是紫砂師傅在慢輪上面一點點用手把整個壺身慢慢的捏出來,然後再是壺把壺鈕壺蓋還有壺嘴,完全是藉助師傅的雙手再輔以一些輔助工具製作而成,一般這個速度是最慢的,畢竟是手藝活,慢工才能出細活,所以這個也是最傳統的紫砂壺成型方式。

然後再是手拉胚,什麼是手拉胚?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機器帶動一個轉盤,再通過藝人的技術將泥巴拉出壺型。我言語表達能力有限,您知道大概就行了。看過《人鬼情未了》或者周星馳和張漫玉《家有喜事》的朋友,是否還記得裡面那個玩泥巴的遊戲,就很類似於做手拉胚的啦。

壺中壺說壺——紫砂壺成型的幾種方式

再然後是機器壺,有不少朋友提到“機器壺”,我剛開始以為大家心目中的機器壺指的就是手拉壺,但後來我才理解過來,原來朋 友們所說的“機器壺”是利用滾壓機來做壺,但我認為,紫砂杯可以用機器滾壓成型,事實上多數的紫砂杯都是機器滾壓成型,生產量極大,而紫砂壺造型複雜,難 得滾壓成型,我還真沒見過,我更不知道“機器壺”這個概念是哪個牛叉的人創造出來的。

近來發現多數的壺友對模具壺和灌漿壺概念是模糊的,甚至很多人眼裡的模具壺就是在一個現成的石膏模具裡 面,加一團泥巴進去,擠一擠,壓一壓,一個“紫砂壺”就成型了。呵呵。其實這種理解倒是有點像灌漿壺。那就先簡單說說灌漿壺。灌漿,灌漿,顧名思義,把泥 巴漿灌到模具裡面,泥巴幹了,可成壺,成杯,成雕塑,成花盆,成酒瓶等等,適宜大批量生產,成品率極高,若用心修胚,每把壺都能做的非常完美,但工藝價值 極低。具體做法網上很多,有興趣搜一下,我就不多講。

壺中壺說壺——紫砂壺成型的幾種方式

最後一個就是模具壺,模具壺其實很多大師都是做過的,他的壺有些部分可能是模具做出來的,但是它是手工把它們組合起來的,像顧景舟老師也是做過的,之前宜興的紫砂一廠曾經大量做過這種壺,因為產量真的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