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莫斯科保卫战,德军战败仅仅是因为天气原因吗?

像林书豪一样去战斗

时任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的冯.博克后来总结说,天气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我们低估了苏联的抵抗意志。如果天气带来的路况差能给我们带来困难,那么天气也一样会给对付带来困难。

开始我不懂,后来我获取了希特勒在台风行动前夕的讲话,才明白博克元帅的意思。

希特勒说:通往东方的那扇破门,已经被我一脚蹬开了,斯大林和他的部队已经被我打垮,再也站不起来了。东方正在发生剧变,马上,东方布尔什维克主义就将被我消灭,新的世界格局,即将到来。

从这段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对前景充满了乐观,这种乐观也弥漫在德军官兵心中。

而现实情况大家都知道,通往莫斯科的道路都被打开了,德军士兵坐在卡车上,吹着口琴向莫斯科方向前进,但越往莫扎伊斯克防线推进一步,遭到的抵抗就越疯狂,此时的德军才明白过来,这只不过是战争的开始。


4455886699

应该说有三大原因,而天气只是其中之一。


“静Yes”为您分析:

1、苏芬战争开始让德国方面轻敌

从希特勒上台开始,先宣扬日耳曼民族理论,然后洗劫犹太人,然后占领莱茵非军事区。然后吞并奥地利、苏台德地区。可以说,希特勒稳扎稳打,一步步突破了凡尔赛体系的限制,德国已经恢复到了一战前的实力和地位。

完成以上工作后,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报一战的仇,特别是法国。而此时法国已经在法德边境修筑了坚固的马奇诺防线,看样子一时半会还打不下来,所以聪明的德国开始向东边的邻国波兰开刀。

要知道,波兰是英法的盟友,而且在欧洲也算是一个大国,如果英法作壁上观,那么他们在欧洲的威望将会一落千丈。所以二战爆发后,英法对德宣战,当然,仅仅是宣战。

相比于对英法的轻蔑,希特勒对苏联还是有所忌惮的。二战前的苏联实力已经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而且高度集中的体制是德国望之不及的。最重要的是,120多年前的拿破仑兵败沙俄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一下子吃掉庞大的苏联,希特勒没有信心。

所以,先是在1936年,德意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对苏联进行包围,也消除英法疑虑,然后在对波兰开战前,苏德缔结《互不侵犯协定》。这一切都表示,德国目前还没有吃掉苏联的打算,当然,更重要的是没有能力。

但是,1939年11月爆发的苏芬战争改变了希特勒和德国的看法。这个欧洲第一面对一个人口和军力都远远不及自己的芬兰,竟然被打得屁滚尿流,战争中苏联阵亡48,000人,芬兰阵亡22,830人,苏联损失的装备更是不计其数,虽然最后芬兰战败,但是苏联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

此战让希特勒看到了苏联军队战斗力的真面目,所以对苏联方面开始轻视,进而将苏德战争的计划大大提前。希特勒认为德国将在6周内完成战争准备,用3个月彻底消灭苏联。


2、盟友意大利的拖累

如果希特勒知道意大利帮的倒忙能够帮助苏联免于亡国,我相信希特勒会首先选择消灭意大利。

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大举进攻希腊,但很快被希腊军队反杀。1941年3月,意大利的反攻失败,不得不向德国请求支援,德国随即发起玛莉塔作战,从1941年4月6日开始,德国军队经保加利亚入侵希腊以保障其南翼,4月27日攻占雅典,战事持续24天,德国胜利。

虽然德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却为苏德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因为这个本来由意大利完成的任务把德国拖下了水,致使本该在5月开始的苏德战争推迟到了6月22号。

要知道战争形势瞬息万变,是个讲究争分夺秒的活,而希特勒一耽误,就是一个月。从1941年6月开始,德国3个月深入苏联境内1000公里,11月份到达莫斯科附近。可以想象,如果德军能在一个多月前就完成对莫斯科的合围,那么莫斯科战役的胜负真的难以估量。

3、苏联人的抵抗意志

这个绝对是希特勒始料未及的。

在苏德战争前期,苏联方面一溃千里,损失惨重,军队伤亡超过百万,更要命的是,很多集团投降德军,并加入德军和苏联作战。

而此时,本就是被苏联强行并入的波罗的海三国夹道欢迎德军的到来。而由于民族屠杀的旧怨,乌克兰也是箪食壶浆以迎德军,苏联的状况万分危急。

但是苏联最终还是稳住了阵脚,在德军拿下莫斯科的前一刻。

在这里,苏联真的要感谢东欧的天气。先是9月份的秋雨连绵导致苏联道路泥泞不堪,这种糟糕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了苏联迟滞了德军的进攻锋芒。10月,道路开始结冰,德军步伐加快,但很快就因为温度的迅速降低导致更大的麻烦。

而苏联的状况似乎更加危险。因为大清洗的毒害,到开战时苏联缺少优秀的军官,导致苏联一路败退,败退的后果是苏军士气低落,对于能不能守住莫斯科,包括斯大林心里也没底。

在城东,准备着节斯大林离开莫斯科的专列,斯大林在火车前不停抽烟,来回踱步,思索了很久,最终决定留下来,和莫斯科共存亡。从这一点能看出斯大林伟大的一面。

斯大林的去而复返给了莫斯科军民莫大的鼓舞。随即斯大林决定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的大阅兵。所有参加阅兵的士兵、坦克以及飞机全部都是荷枪实弹,而在走过莫斯科红场后,这些红军士兵纷纷出城奔向战场。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伤亡惨重,但是迟滞了德军的进攻,教科书的说法是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静Yes

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德国国防军一共集结了80个师,这几乎是一半的德国东线精锐部队,这次进攻代号为台风计划。德军最后的确没拿下莫斯科,但是此时说德军战败恐怕也不是事实,最多算是双方开始进入僵持阶段。

天气因素的确是德军没能拿下莫斯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德军统帅部的将军们缺少在苏联这样的地域作战的经验,德军上次在俄罗斯冬季作战的经验是在23年前的一战时期,当时俄罗斯境内的淤泥和寒冬让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队吃尽了苦头。德军统帅部的将军们过度信赖闪电战,尤其是在40多天就拿下欧洲传统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后,因此认为通过闪电战可以快速击败苏联,这样就可以战胜自然(苏联的冬季),所以部队冬季的装备问题就被置于非常不重要的位置。

应该说,这些将军们判断似乎也没啥错,闪电战的确给苏联红军造成了重创,德军从6月22日开始进攻苏联,到10月1日就已经到达莫斯科西面200公里,3个多月整整推进了1000多公里。气象资料显示,1941年苏联的冬天没有比其他年份更冷或者来的更早,淤泥也不比往年严重,这些对于苏联人民是完全常规的气候。这时候问题就出在德军应对冬季的装备不足上了,据统计当时只有五分之一的士兵有冬季手套和冬季大衣,有士兵日记记载:我的膝盖和地面冻结了。德军的遭遇和拿破仑带领的60万大军在132年前的境况是差不多的,败在了寒冷和饥饿上,然后才是对手的军队。

虽然气候因素是在这场战役中至关重要,更致命的在于德军统帅部将军们的固执,还在沉迷于闪电战的威力。当苏军于12月5日以100万兵力和700辆坦克开始反攻的时候,统帅部的命令是要求德军消灭这些进攻力量。此外,当时的德军在进攻千里的闪电战后,坦克等损失也很厉害,而且占领的地盘需要分散兵力,这时候的德军已经不是刚开始发动巴巴罗萨时候的精锐状态。当然对手苏联损失更惨,在莫斯科保卫战时候是始终有转机待命准备护送斯大林前往后方的。此战德国虽然没拿下莫斯科,但是德军在苏德战场还是处于优势地位,如果不是后来英美开始对苏联进行全方位的支援,单挑而言苏联似乎难逃厄运。


陈皮果子

二战期间,莫斯科保卫战,德军战败仅仅是因为天气原因么?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2805887362195205581,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7231862975faffbacf1b\

楞香妈咪

密支那战役中,英国人不理解日本人如何在严酷、毒蛇鳄鱼瘟疫横行的热带雨林中生存;并展开各种袭击,于是出现了“雨林日本人天然基地”等等流言,严重打击了英军士气。

结果战后才发现,原来日本人在雨林里的死亡率是英国人的数十倍!甚至雨林环境减员、饿死才是日军减员(而非战斗)的最主要原因……无他,一方不怕牺牲时,战争迷雾就会摧毁敌人的士气和信心。

苏德战争,到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时候,同样的严冬(苏联人资源奇缺,大部分军人一天一个土豆,可以肯定比德军更加难以面对),所以真正战胜德军的,恰恰是伟大的卫国牺牲精神!当斯大林决定留在莫斯科阅兵的那一刻,二战的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更何况,减员比例不同。同样冻死一百万,对苏联也只是前期苏德战损的十分之一,但对德国却是十倍,重要程度完全不一样……


旅行日记4

天气只是最后看到的,前面有一大串蝴蝶效应,从猪队友意大利求救,希特勒抽调王牌去帮忙耽误了2个月,到基辅战役人头换时间,再到希特勒乱指挥,原油储备,冬季因素综合的结果。其实德国最终没赢主要是实力不够,表现在没有战略空军,所以英国苏联都打不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