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將:他一人坑殺160萬人,秦滅六國不能沒有他

有這樣一位名將,他是貴族出身,但是卻從士兵做起,一步步爬到秦國統帥之位。他在世時間,有據可靠是殺了六國士兵160萬。先秦時期就是所有名將殺的人加起來,也不一定有他多。所以,他人送外號:殺神。而在現代的遊戲角色中,這個人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就是白起,一個能讓人聞風喪膽的人。

中華名將:他一人坑殺160萬人,秦滅六國不能沒有他

一、白起的背景

1、家族背景:商鞅變法後,在秦國實行軍功爵制,也就是說,秦國上下所有人,都必須靠軍功才能升遷。而白起,是秦國老世族孟西白三家中的白氏家族。白起從普通士兵做起,摸爬滾打幾十年,在38歲的時候,就已經是一方統帥。可以說是,作戰經驗非常豐富。

2、時代背景:

白起所在的時代為秦國已經十分強大了,當時正是秦昭襄王統治,秦昭襄王是公元前306年開始,而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公元前221年,中間僅相隔85年。換句話說,當時秦國已經有足夠的實力,開始掃六合了。白起的出現,極有可能不是因為白起嗜殺,而是因為,當時秦國要統一,必須殲滅其他六國的有生力量。所以,白起的主要作戰,基本都是殲滅戰。

中華名將:他一人坑殺160萬人,秦滅六國不能沒有他

二、白起的戰役

1、伊闕之戰

伊闕之戰(公元前294年)時,白起38歲,那時候白起對抗的是魏國主帥公孫喜、韓國主帥暴鳶。而當時秦軍不足12萬,而對方的聯軍有24萬。這個戰力對比,在冷兵器時代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白起發現魏韓聯軍並不是很和氣,兩邊都不想做冤大頭,都不想自己的部隊和秦軍硬碰硬,兩邊都想保存實力。白起發現了這個漏洞後,用疑兵吸引韓軍主力,然後抽調主力去攻打魏軍後方和側翼,直接把魏軍殺得措手不及。接著魏軍的慘敗讓韓軍也慌了,結果魏國和韓國的24萬聯軍,都被白起斬首。從此,秦國東出門戶徹底被打開。白起也爭氣,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從此魏國和韓國開始更加衰落。

中華名將:他一人坑殺160萬人,秦滅六國不能沒有他

2、 鄢郢之戰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80年),秦國再次伐楚。白起命令秦國的軍隊在過河之後拆除橋樑,燒燬船隻,自斷歸路,以此表示決一死戰的信心。由於楚軍是本土作戰,沒有秦軍這樣決一死戰的決心,士氣並不如秦軍好。

白起利用疑兵,把主力部隊大迂迴到楚軍兩翼進攻,把信心不足的楚軍擊潰,在白起窮追猛打之下,楚軍留下幾萬屍首逃走了。白起帶著部隊,一直打到了達楚國的別都鄢。由於鄢城有重兵把守,白起想了一個計策,在上游蓄水,水淹鄢城,結果鄢城城破。

緊接著,白起率部攻陷楚國國都郢,燒燬其先王陵墓夷陵,逼得楚國君主楚襄王遷都自保。從此,楚國元氣大傷,淪為二等諸侯國。

中華名將:他一人坑殺160萬人,秦滅六國不能沒有他

3、華陽之戰

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前275年),秦伐魏,攻至魏都大梁,斬首人數不詳。再後來,趙魏兩國 攻擊韓國,秦國派出白起救韓。白起採用閃電戰的方式,以平均每日百里的急行軍進行遠途奔襲,僅8天就到達華陽城下。立即向魏軍發起攻擊,一舉殲滅魏軍13萬人,生擒3名魏將,魏國宰相芒卯敗逃;接著,又進攻趙將賈偃,經激戰,大敗趙軍,溺斃趙卒2萬人,遂乘勝直逼魏都大梁。

這一仗,被稱為“古典閃擊戰”,直接把魏國主力殲滅,逼得魏國割地求和。

中華名將:他一人坑殺160萬人,秦滅六國不能沒有他

4、長平之戰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60年),秦昭襄王派白起進攻趙國長平,最開始趙國是廉頗為將,廉頗採取堅守政策,導致秦軍糧草不繼,非常疲憊。於是,白起使用離間計,讓趙曉成王改派趙括領兵。

趙括一領兵就開始進攻秦軍,白起命令秦軍佯裝戰敗潰退,趙括直接乘勝追擊。到了秦軍營壘時,趙軍久攻不下。而這時,白起命人切斷趙軍糧道,而秦昭襄王又徵調了全國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都到了長平戰場。在趙軍斷糧46天后,趙軍20萬人投降。白起直接坑殺20萬人,只把240名年紀尚小的士兵回國報信。

長平之戰,秦軍前後斬殺找過士兵45萬人。此戰後,趙國一蹶不振。從此山東六國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與秦國抗衡,秦國獨霸天下。

中華名將:他一人坑殺160萬人,秦滅六國不能沒有他

三、白起作戰特點

白起這一輩子,大小戰役70多場,很多大的戰役都是殲滅戰。也就是說,不以城池爭奪為目標,而是以消滅敵軍有生力量為目標。而且白起非常善於野戰,沒戰必定追求殲滅敵軍。白起的作戰風格也很喜歡窮追猛打,這個跟孫子說的窮寇莫追有些不同。這或許正式時代的不同導致的。

毛澤東評價白起時說:“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也正是因為白起的努力,才奠定了後續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基礎。

中華名將:他一人坑殺160萬人,秦滅六國不能沒有他

對於殺神白起,你覺得他為什麼會殺這麼多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