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意見

渝北府發〔2017〕26號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

關於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

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意見

各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部門,各街道辦事處,有關區屬國有公司,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發〔2016〕15號)和市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意見》(渝府發〔2016〕38號)精神,促進我區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發〔2016〕15號)和市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意見》(渝府發〔2016〕38號)為指導,從我區中醫藥發展實際出發,堅持中西醫並重,以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和發展水平為重點,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以科技和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以政策扶持為保障,以增進和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為目標,統籌推進全區中醫藥事業全面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繼承創新發展。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保持和弘揚中醫藥學術特性和優勢,大力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充分吸收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推進中西醫結合和中醫藥現代化。

堅持統籌協調發展。結合我區發展戰略,統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中醫藥協調發展,大力加強農村地區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堅持人民共享發展。全面提升城鄉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學科和人才建設,實現優質資源均衡佈局,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醫藥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中醫藥需求。

(三)發展目標

二、主要任務

(一)切實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力

3. 促進中西醫結合。推進中西醫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強化中西醫臨床協作,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提高重大疑難疾病、急危重症的臨床療效。落實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工作機制,提升中西醫結合服務能力。

(二)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

7. 提升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能力。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養生保健機構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區、鄉村和家庭,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於掌握的理療、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推廣融入中醫治未病理唸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以“武術之鄉”為依託,大力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八段錦等中醫傳統運動,著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

9. 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與旅遊產業有機融合,以統景溫泉、中藥材種植基地為依託,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開發中醫藥特色旅遊產品和中醫藥特色旅遊線路,培育和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集中醫藥文化展示、中醫醫療和健康養生體驗及藥膳、藥酒製作學習等於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綜合體。依託悅來國際會展中心協助相關部門舉辦國家級、市級的中醫藥健康旅遊展覽、會議和論壇。

(三)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四)紮實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

13. 加強中醫藥理論方法繼承。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逐步將師承教育全面融入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根據中醫藥人才培養特點,繼續在醫療機構開展“師帶徒”工作,提升師承教育水平。推進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及學術流派工作室建設,到2030年建成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或學術流派工作室2—3個。深入挖掘整理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培養中醫藥學術傳承團隊。

14. 加強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與技術挖掘。落實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數據庫、保護名錄和保護制度。加強中醫臨床診療技術、養生保健技術、康復技術篩選,完善中醫醫療技術目錄及技術操作規範。開展對九禽形意推拿功法、趙氏正骨術、周氏二指禪推拿功法等市、區級中醫藥非文化遺產的保護,開展對傳統制藥、鑑定、炮製技術及老藥工經驗的繼承應用。進一步開展對中醫藥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的調查、挖掘整理、研究評價及推廣應用。

(五)全面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

16. 按照市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家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15〕132號)要求,我區制定了《渝北中藥產業發展規劃》,對我區中藥材資源進行保護,開展中藥資源動態監測。依託大盛鎮優越的自然條件,建立中藥材GAP種植基地;依託洛磧鎮現代農業設施條件,建立中藥材種源繁育基地;依託渝北國家農業科技園的科研條件,建立中藥應用技術工程技術中心。依託龍興工業園、空港工業園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全力推進渝北中藥工業集約化、集成化、集群化發展,構建中藥材生產服務體系;依託保稅港區、創新經濟走廊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優勢,打造渝北中藥商貿服務平臺;建立中藥材生產信息發佈制度,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系統,保證藥材質量。

(六)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

18. 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推動中醫藥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將中醫藥文化納入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創作一批承載中醫藥文化的創意產品和文化精品。促進中醫藥與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數字出版、動漫遊戲、旅遊餐飲、體育演藝等有效融合,發展新型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業,提升中醫藥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將中醫藥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健全中醫藥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和工作機制,建立區中醫藥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統籌協調,研究提出中醫藥發展具體政策措施,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加強指導、督促和檢查,結合實際推進本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

(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中醫藥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落實中醫藥政策體系。進一步落實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政策。落實醫保對中醫藥服務的傾斜政策。繼續實施不取消中藥飲片加成政策。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中醫藥發展需要,切實保障有關用地供給。

(三)強化協調聯動。區衛生計生部門牽頭制定實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務。區宣傳、財政、教育、人力社保、農業、食藥監、文化、工商、旅遊、物價等部門和單位要在職責範圍內,加強溝通交流、協調配合,形成共同推進中醫藥發展的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四)做好宣傳引導。綜合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和數字智能終端、移動終端等新型載體,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知識,宣傳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大力報道中醫藥事業發展成效、典型經驗和做法,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五)強化督導評估。建立健全上下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序推進。建立考核評估和監督檢查機制,及時跟蹤工作進展,提煉工作經驗,考核評價工作成效。接受市中醫藥工作部門對我區中醫藥工作的指導,及時通報本地區中醫藥工作進展情況並落實問責機制。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7日

公開方式:公開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4月27日印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