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互聯網智能家居提供商排行榜!

AI、物聯網提出後,一夜之間,彷彿所有行業都來到了智能化轉型的導入期與成長期的臨界點,智能家居行業亦復如是。繼互聯網之後,物聯網正在造就另一個萬億級市場。

2018互聯網智能家居提供商排行榜!

哪裡有風口,哪裡就有Jack馬。回顧2018國際消費電子展CES,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釘釘等亮相阿里雲Link物聯網平臺,希望從金融、智能硬件、AliOS、藍牙技術等全方面發力智慧家庭,與家電企業搶奪這一“肥肉”。

能看到,雖然市場消費觀念尚未形成,但隨著智能家居市場推廣普及的進一步落實,該行業有望如當年的電子支付、外賣、共享單車一樣,開啟對消費者使用習慣的引導與培養之路。

互聯網企業:體驗經濟與生態建設齊頭並進

智能家居≠智能傢俱,它指的不是單品的智能化,而是各項產品設備相互連接,是一個以家庭為場景的智能硬件產品生態體系,也是物聯網在的應用場景之一,這也預示了智能家居頂層建設的統一性。然而目前各廠商之間雖然開始建設自己的物聯網體系,但企業間的網絡標準不統一,不能完成產品互聯;另外,所有人都想做“Android”,而非“Android廠商”。

即便已有廠商推出了開放互聯平臺,連接率和響應也並不樂觀。企業自連接情況來看,小米最為積極,成效也最為顯著。隨著小米正式步入IPO之路,其招股書披露了小米涉及的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諸多佈局。雷軍在公開信中表示:“小米是一家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從實際數據來看,小米生態鏈公司目前已經多達70多家,年收入超過150億元,其中有30家生態鏈企業發佈了產品,有4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成為獨角獸。

小米採用的低價配套產品策略正在贏得更多市場,從小米手機到小米電視,由耳機電源到路由器、插線板,再從燈泡、淨化器到電飯煲、掃地機器人,小米產品正在形成一整套完整閉環。小米生態鏈正在上演一場“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戰爭,相比動輒上千元的白色家電,“小而美”的硬件產品讓用戶更加願意去嘗試,這種對用戶習慣的培養對日後整個產業鏈的集中爆發和生態黏性影響深遠。互聯網從來不是技術的搏殺,而是前端與後臺的拼鬥,互聯網企業認為,要實現“互聯網+家居”,最後賦予家居以智慧,便要打通前端與後臺。前端既是黏度,也是入口。後臺則指代大數據,只有後臺儲備足夠強,才有參與競爭的資格。這場實質意義上的物聯網之爭,互聯網企業似乎很自然地獲得了入場券,但對於傳統家居企業來講,互聯網思維值得借鑑,但與自身製造優勢相比,“互聯網+家居”顯然要讓位於“家居+互聯網”。

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智能製造新升級

當今,Facebook、Google、騰訊、阿里巴巴,到近年來共享單車、外賣平臺、直播等互聯網服務型企業及產品的發展一直備受矚目,但“中興事件”卻讓我們看到,當前國內以融資、燒錢為代表的互聯網商業行為背後,製造工藝與研發能力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相互促進,但不能本末倒置。近年來,體驗經濟確實為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等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紅利,傳統家電企業雖鮮有嘗試,但隨著產業融合與升級,中國製造企業的互聯網思維越來越豐滿。CES展上,海爾展出的U+智慧生活平臺、U+物聯雲芯片、軟硬件一體語音識別解決方案、觸控微投技術模塊冰箱和洗衣機等軟硬件產品充分展示了製造企業——海爾的野心。

互聯網思潮狼煙滾滾,在家居智能化過程中,家電智能化的爆發也已經是大勢所趨,傳統企業在海爾的帶領下加入戰局,開啟了智能家居產業的攻防戰。傳統家電製造企業看似在“互聯網+”時代處於弱勢,但這場自上而下的智慧革命,家電始終是核心,也是傳統企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依靠多年積累的製造業優勢,傳統家電製造企業在產品設計、技術、生產、製造、銷售渠道等諸多方面佔據統治地位,這些優勢匯聚在一起,又產生了品牌效應和忠誠的用戶群體。

國內傳統家電企業的短處,是智能化功能先天不足和生態建設缺失。很多企業知識在產品固有屬性上疊加一定的自動化與智能化功能,但在類似感知智能等深層次的人機交互技術應用於智能家居的品類中,傳統家電企業大多毫無根基。而生態建設成功的典型代表是蘋果公司,其IOS系統軟件與蘋果硬件產品相輔相成又相互促進,生態建設產生的強大能量另人側目,這為製造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範本和思路。

“偽智能”破局在芯片,“萬能遙控器”時代仍將持續

從市場整體表現來看,智能化單品帶來的紅利期正在縮短,在單品智能化時代,“產品先於需求”是多數硬件製造商存在的普遍問題,人們更希望注重用戶體驗、符合用戶需求的業態出現,希望看到智慧家庭產業的真正蛻變,通過市場化運作來建立一種有潛力、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業態,而非“偽智能”。“偽智能”的弊病因智能手機而起。

眾所周知,智能手機的出現讓人們對智能家居的想象成為可能,彼時,科技巨頭限於對當時科技發展估算的不足,以及對於自家手機系統生態的推廣宣傳目的,提出將所有設備連接到智能手機,以此實現“智能控制”,但這一舉措本質上只是將手機集成一個“萬能遙控器”,而非硬件產品本身的智能。

真正的智能家居應該“看得明白(手勢識別),聽得懂(語音識別)”,這種人機交互被稱作“認知IoT”(Cognitive Internet of Things)。通過記錄、分析用戶的生活、使用習慣,在你打開家門前,空調已經將室溫調節舒適,開門時,燈泡根據時間自動調節成你習慣的亮度。

一切通過手機APP操控、預約的選項都被取消,人們真正直接的與家庭場景中的設備交互。認知IoT採集的數據可以上傳到雲端進行存儲和計算,但如何在雲端實現機器學習並將AI應用於IoT領域依舊是目前的難點,AI芯片顯然是一切設計與設想最有效的解決手段。因此,芯片在智能家居產業發展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甚至可以說是最核心的環節。

結語

智能家居生態系統衍生的數據十分龐大,既有硬件傳感器的數據、硬件本身的數據運行狀態,也有用戶和硬件交互的數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和生活場景數據,這些都需要AI芯片的深度學習與計算執行。

在AI芯片沒有實現重大突破之前,手機App仍將擔任“萬能遙控器”很長一段時間,但可預見地,這一過渡品最終一定會被取消,一批立志創新的企業將使得在未來的智能家居想象中,任何需要操控的設備都是多餘的,依靠芯片與數據,家庭將變得更有“人情味兒”。(文/文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