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果没有对的状态,学再多的教育方法也没用

家长如果没有对的状态,学再多的教育方法也没用

01

面对一个倔强的哭闹不已的孩子,很多家长容易丧失耐心;面对一个不好好学习的孩子,更多家长是头疼不已,烦恼不断。

网络上最受家长欢迎的育儿文章,就是那些针对孩子具体问题提出具体方法与事例的一类。

但有些家长发现,即使看遍了再多的解决方法,自家孩子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想要的改善效果。

教育孩子,很多家长缺的其实不是方法,而是一种良好的状态。

为什么有些孩子看起来父母没有刻意教育,却比谁都优秀,有些孩子让父母费尽心思操碎了心,依然状况不断?

因为教育孩子拼的不是花了力气,用了多少种办法,而是父母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与影响。

有些家庭有着深厚的世代家教文化,家庭教育氛围的熏陶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更多的普通家庭里,拼的是家长本人的状态与心灵力量。

家长如果没有对的状态,学再多的教育方法也没用

02

亲子关系里,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起真正主导作用的是父母。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状况,往往是父母本身出现了问题。

对家长来说,知道问题容易,改变起来却很难。

难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家长处理不好自己的心境。如果内心没有力量,就会变得浮躁与粗暴。

表现出来的就是简单而被动地去解决孩子表层所呈现的问题。

比如,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不自觉不主动学习,开始四处讨教,寻找各种良方。

发现无效了,只好各种亲自盯着,守着,监督管束。盯着紧了,孩子的状态或许好一点;松了,又开始回落。

这样的管束之下,孩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常常会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跟家长的对抗上,双方都变得很累,而效果却常常很差。

有些孩子可能从小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学习成绩优秀,考上大学后摆脱了父母的管束,如脱缰的野马开始失控。

很多时候表面上呈现的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对的成长环境。

家长如果没有对的状态,学再多的教育方法也没用

03

这个对的环境,主要来自于家长良好的状态。

家庭教育重在养心,家长先要丰盈自己的内心,建立起担当的心态,才有滋养与支撑孩子内心的力量。

心灵匮乏的家长,面对教育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没有担当的教育心态,"自我教育能力"的能量就无法呈现。

当一个孩子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你再给他谈责任,智商越高的孩子逃避心理越强烈。先是固执地对抗家长,接着会事事从别人身上找错来抵触。

而对于家长,则会把孩子当成问题的主体,到处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

从别人那里淘得教育孩子的各种方法的结果,只会让家长不断地寻找新方法来更替前面的方法。

家长如果没有对的状态,学再多的教育方法也没用

这个过程的急切与浮躁,让孩子无法从家长身上感受到爱,更多地是看到家长的无能和到自己的无助与无奈。

如果孩子找不到排忧的情绪出口,他的内心就无法归零,找不到成长的方向。于是,叛逆、与家长较劲就成了家常便饭。

如果家长激进,孩子就会暴躁对抗,如果家长退让迁就,孩子就百无聊赖,精神颓废地混时光。

其实这些孩子的内心渴望学习也渴望学得好,只是遇到挫折没有得到及时帮助,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路。

如果家长处理不好,很容易激起他们情绪爆发。初期,这是发自他内心的纠结,往下发展变成了焦虑。

家长的急切心态,只会加重他们的焦虑。如果安抚不到位,他们会觉得你的关心不痛不痒,是在敷衍他。

当孩子的心在家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

家长如果没有对的状态,学再多的教育方法也没用

04

家长需要有一种安静的心灵力量,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状态,从而给孩子一种强大的心灵的滋养与支撑。

当家长心境平和了,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经过无助、纠结、思考、选择之后的沉淀,获得心灵成长与情绪管理的能力。

可以说,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渐渐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

有些家长学历不高,家境一般,一样能把孩子教育得非常优秀,是因为他给了孩子思考空间,给了他自我教育的空间和机会。

不要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家庭教育了,因为孩子不是问题的制造者,教育孩子更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一场两代人心灵共同成长的体验。

如果孩子内在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你读再多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也没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