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蔡奇在中關村不僅走訪服務企業,還為這事而來!

市委书记蔡奇在中关村不仅走访服务企业,还为这事而来!

撰文 | 徐飛鵬 高枝 攝影 | 戴冰

昨天上午,市委書記蔡奇來到中關村調研時強調,進入新時代,中關村要有新定位新氣象新作為。要以中關村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在突破核心技術方面發揮應有作用,在推動北京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上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一同調研。

市委书记蔡奇在中关村不仅走访服务企业,还为这事而来!

察看兆易科技研發成果

中關村是我國科技創新的策源地,也是北京創新發展的主陣地,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兆易科技是全球領先的存儲器芯片研發企業。看到一項項創新成果,蔡奇稱讚企業為民族工業爭了光。他還詳細詢問企業在發展中還有什麼困難,說,企業處在市場一線,我們既要“一企一策”,幫助解決個性問題,也要立足行業,發現和解決共性問題。

市委书记蔡奇在中关村不仅走访服务企业,还为这事而来!

瞭解地平線公司市場前景

經過騰籠換鳥,中關村大街標誌建築——海龍大廈從傳統電子賣場轉型升級為智能硬件創新中心。地平線公司是全球領先的自主研發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其產品在智能駕駛、智能城市和智能商業等領域,為多種終端設備裝上了人工智能“大腦”。蔡奇察看了人臉識別、自動駕駛等多種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產品,詳細瞭解企業產品應用和市場前景等情況。瞭解到該企業高端人才濟濟,蔡奇高興地說,企業發展靠的就是人才,只要有人才什麼都會有。人工智能是北京重點發展的領域,我們支持企業在這一領域實現更大發展。

蔡奇在座談時說,

今天來中關村調研,既是走訪服務企業,也是紀念中關村改革開放40週年。企業是市場主體,也是創新發展主體。走訪服務企業是履行“四個服務”職責應有之義,是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各級幹部都要把聯繫走訪服務企業、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來抓。

要盯住一批創新力強、爆發力強、產業帶動力強的企業,特別是發展潛力大的成長性企業、“獨角獸”企業,針對企業發展需求和實際困難,提供精準服務。鼓勵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提升國際化水平。支持企業在北京拓展市場,拉長產業鏈。要進一步聚焦中關村,海淀區要建設好中關村示範區核心區;十六園要突出重點、各有分工,實現特色化、協同化發展,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市委书记蔡奇在中关村不仅走访服务企业,还为这事而来!

轉型升級的海龍大廈

蔡奇強調,

中關村改革開放40年,就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生動縮影,中關村已經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進入新時代,中關村要有新定位新氣象新作為。

  • 一是進一步深化先行先試改革。在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科技金融等方面推出更多改革創新舉措。探索建立有效支持顛覆性前沿技術創新的科研管理體系,完善成果轉化機制,在科技類無形資產管理上爭取改革突破,對科技服務業企業給予更大政策支持,發揮政府採購、首臺套政策對新技術應用的促進作用。健全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機制,深化科技金融創新,辦好中關村銀行,用好科創基金,做強新三板。

  • 二是大力加強自主創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原始創新和前沿技術研發的“主力軍”,地方要主動做好支前工作。要支持企業加大研發強度,超前佈局前沿技術,做好戰略儲備。注重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構建產業發展生態。落實好十大高精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和配套政策,辦好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培育一批世界級領軍企業。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深化軍民融合。

  • 三是全面提高開放水平。瞄準國際前沿技術,支持中關村企業建立海外研發中心,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加強國際創新要素聚集,繼續吸引世界500強和跨國公司在中關村設立研發總部,推動國際頂尖創新創業服務機構和世界知名孵化器落地。探索引入國際專業團隊參與中關村園區建設管理。

  • 四是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加強中關村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提供全鏈條創新支持平臺,力爭引進更多諾貝爾獎級科學家和國際頂尖創新團隊。優化外籍人才出入境政策和在華永久居留政策,支持建設國際人才社區。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增強科研人員的改革獲得感。創新配套服務舉措,盡力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 五是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發揮首都“一核”作用,積極推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建設。積極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抓好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中關村曹妃甸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等創新平臺建設,推動中關村創新成果在各地轉化。中關村是北京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金字招牌,要統籌各方面力量為中關村發展助力。

市委书记蔡奇在中关村不仅走访服务企业,还为这事而来!

中關村是北京創新發展的主陣地

陳吉寧指出,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實現北京高質量發展,必須在高質量落實上下功夫。要放眼國際,對標一流,思想更解放一些,步子更快一些,力度更大一些,改善工作方式方法,通過高質量的行動產生高質量的成果。要用學術態度研究真問題,解決政策“不好用”問題。各區要沉下心來,深入分析自身區位特點、資源優勢,找準定位,吃透政策,謀劃好發展路徑。要用專業精神打通“最後一公里”,解決政策“不管用”問題。深刻理解創新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和專業力量,建立更好的選擇機制,推動創新,做好服務。要抓好十大高精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及相關配套政策落地,一個案例一個案例分析,查找不足,補齊短板。要全心全意為企業做好服務,解決政策“用不好”問題。建立重點企業“一對一”對接服務機制,瞭解企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推動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資源均衡佈局,切實為企業發展解決後顧之憂。

市領導陰和俊、崔述強,市政府秘書長靳偉一同調研。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