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創業人傷亡過半,葬於淘寶城2.5公里外的創業「墳場」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網絡以港幣13.5元在香港掛牌上市。

2008-2011年,來自阿里系第一波創業人離職創業。

2012年2月,阿里宣佈以每股13.5元私有化。

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啟動公司美國上市事宜。

2014年9月20日,阿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當日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

2014年底至2015年中旬,資本市場熱捧的第二波阿里系創業人開始了征途,其創業大本營設在位於距離阿里巴巴總部僅2.5公里之遙的夢想小鎮。

2017年8月3日,前阿里校友唐永波創辦的空格APP宣佈暫停其相關所有業務,而在不到2年前空格未上線即獲天使輪,並在上線60天內拿到德同資本領投的1億元A輪,創下當年app單筆A輪最大融資。

據阿里離職員工組織“前橙會”2016年末提供的541家阿里系創業公司中,除去197家不願透露外,剩餘344家中,已經掛牌新三板、被併購及進入IPO階段的有16家,今年截止8月5日獲得融資的僅有22家,近12個月未獲融資的67家,2年未獲融資的41家,3年未獲融資的12家,“被曝光死亡的”已有16家。實際上,夢想小鎮上當前阿里系創業項目平均生存時間僅3-6月,在未獲下一輪融資的局面下至多不超過1年。

驕陽夏日的杭州夢想小鎮,伴隨新零售、共享、AI、ICO概念包裝下既然找不到一絲資本寒冬的意思,那麼是否就意味著阿里系創業人的“團滅”始於人禍?

尼采名言,“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變得更強大。”

只可惜曾經如此才華橫溢的他,在最後也選擇了“世俗”的自殺。

1

夢想和死亡的距離,2.5公里

夢想小鎮,園區位於阿里巴巴西溪園區總部外的西北側2.5公里處。園區被兩河:餘杭塘河,以及一條南北向的支流劃分為四塊。每座園區均有三面環陸,後靠皆有河流,有且僅有一個大門,中軸為南向北的良睦路到園區時已成斷頭之勢。互聯網村正南向是馬雲母校——杭州師範大學,天使村、夢想小鎮、創業大街南向的天空則被菜鳥網絡總部所在地——樂佳國際的四棟高樓所擋。杭城著名風水師厲先生實地勘察後嘆言:這裡的創業者背後在遠期似乎都有著來自阿里巴巴的支持,但眼下為有靠自己——因為那是個美好表象。

為什麼阿里系創業人對夢想小鎮情有獨鍾?

「我說‘近’,當然有兩層意思在裡面」

蘇傑,暢銷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淘寶產品經理十年》作者,前阿里產品經理,良倉孵化器創始合夥人的他也是首批入駐夢想小鎮的創業者之一,他所說的“近”在狹義上是大部分原阿里員工生活圈距離小鎮的距離,畢竟他們的主要根據地位於杭州城西,且過往大多安家置業於阿里園區周圍,就近選擇也是無可厚非。但在廣義上的“近”是指代這裡距離淘寶城的距離,因為絕大部分阿里離職員工創業的項目都與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今第二波阿里創業人中的成功案例不乏如:專注一小時送貨上門的線上便利店"閃電購";如專注打通線下渠道進而通過線上進行整車銷售的"賣好車";再如顛覆年費制健身房模式"樂刻運動"等。

既然有聯繫,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交集。

放眼阿里系創業人的諸多項目和企業文化中那股子濃重的“阿里味兒”,就像印度人身上的咖喱味那樣讓人心情複雜,“校友間肯定可以吃的習慣,但如果換作外人則需要長時間的適應”蘇傑也並不否認自己的孵化器合夥人也是清一色阿里校友的事實。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底至2017年中旬,夢想小鎮4個園區累計創業項目超過1000個,其中直接由阿里創業人組建的項目約佔40%以上。僅良倉孵化器提供的資料顯示,旗下100多個項目中有50%團隊直接來自前阿里人。而小鎮其他項目乃至整個杭州創業圈中有前阿里員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團隊幾乎佔據90%以上。

當然了,這種另起爐灶延續下阿里文化的方式在小鎮建立之初不乏有前高管幹脆從“西廠”帶人出來的先例。空格APP創始人“谷鬼”唐永波挖走了10餘名阿里員工,彼時其團隊罕見的“高配”讓資本市場眼前一亮,奠定了那段“沒有BP就先拿500萬元天使輪,上線60天讓A輪融資過億元” 的傳說。花名、破冰、271考核、政委體系、甚至996加班無一例外都被移植到了這裡,而小鎮距離曾經自己奮鬥過的平臺走路30分鐘即可到達,為此"夢想小鎮"顧名思義,但衍生的含義則是——創業者,實現的夢想距離只有2.5公里。

今天,淘寶城距離創業“墳場”的距離,也只有2.5公里。

夢想小鎮的創業人,怎麼了?

在過去2年間,小鎮的餐廳和停車場總有靈異事件發生:每年6-7月份時,排隊長龍和停車難問題讓人不厭其煩,但時間到了11-12月年底時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因為憑空小鎮上會消失了掉了成百、甚至數千號人。此般場景如同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遷徙一般,但地球那端的是畜牲,這邊則是活生生的創業者。

如果說每年3-4月份和6-7月是招聘行業的旺季,這或許可以解釋前者現象的原因,但11-12月的狀況顯然無法用淡季的理由服眾。

因為這是項目失敗和創業團隊解散的徵兆。

「對外融資公報可以造假美化,但孵化器的照片牆是不會造假的。園區10幾個孵化器平均死亡率50%是比較客觀的數字,人少是因為他們已經搬離了這裡,因為小鎮上的項目大多在年後集結然後持續3~6個月最多1年時間的瘋狂推進,如果在當年12月底之前融不到下一輪那麼就宣佈解散或者乾脆孵化器內部合併變成新的項目,到了第二年開春再反覆一輪新項目從招人開始」,夢想小鎮一位創業者告訴朱思碼記,「前幾天有投資人找談我A輪500萬,但是要下放一個COO且年薪百萬,不過我拒絕了他不代表其他人不會拒絕,原因你懂的」。

創業失敗本不是新鮮事兒,因為失敗的概率很高,同時創業成功的概念也無法用上市或者拿到更多輪融資作為衡量尺度。

但中外互聯網公司的“黑天鵝”從來無一誕生於順境中,而夢想小鎮的順境有四條:

  • 2014年末“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口號下,前阿里員工離職潮,讓投資方的熱錢雲集於此。

  • 誕生的土壤在環境精美程度的絲毫不輸阿里西溪園區的夢想小鎮上,甚至提供免費辦公場地給創業團隊。

  • 創業者通過評選可以高概率獲得扶持政策的20萬夢想基金,並有底息貸款的護駕。

  • 地理區位優勢,開啟了與老東家間方便之門。

正如風水大師指出那樣,“進退只有一個大門”的小鎮其得天獨厚的環境與扶持政策的優勢吸引了創業者雲集於此,但入駐企業只進不出的情況與園區內餐廳與停車場的那一幕靈異現象又存在著矛盾。註冊公司於此後申請工位和扶持政策,但辦公地點選在其他地方的情況並非個案,由此引發的局面是非阿里系創業人排隊入駐難,小鎮不得不從二期工程步入到了四期完工的擴展之路。

阿里系創業人傷亡過半,葬於淘寶城2.5公里外的創業「墳場」

如果拋開夢想小鎮所擁有的一系列政策意義,離職員工和阿里巴巴之間若有若無說不清的關係不談:溫室裡的創業,從來都是虛幻的。

2

阿里創業人之死

在杭州創業圈,一種有趣的說法是判斷身為創業者是否接地氣:關鍵在於是否能吃的慣黃燜雞和沙縣。一時洛陽紙貴,創業人云集的夢想小鎮園區周圍彷彿一夜間貌出了一堆黃燜雞米飯的鋪子。

老阿里人似乎都贊同這個說法。

諸如夢想小鎮互聯網村5號樓,現任默安科技CTO,前阿里巴巴資深安全專家雲舒是一位黃燜雞愛好者,同時他是阿里10年陳的老員工,他沒有跟風,選擇在2016年資本寒冬時跳出來創業。與小鎮上那些跟風說法而排隊買黃燜雞的人不同,雲舒所代表的是老阿里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並非企業文化的價值觀,而是事關做人與創業。

D君,07級的支付寶員工,有贊創始人白鴉、銅板街創始人何俊的前同事,同為黃燜雞愛好者和創業者的他直言:“工號在20000以後校友,麻煩以後離職創業的時候別老沒事帶上阿里,因為你既不配也不懂 ‘價值觀’ ”。

老阿里人的價值觀是純粹的做事,非功利性的做事,以及簡單的為人處世原則。

「創業這件事本無必要貼上標籤,更沒必要給自己貼上老東家的標籤,如果你非要貼我沒辦法說你,因為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會貼阿里標籤滿世界生怕人家不認識的」

D君舉例曾經搭班過1年,剛剛赴港上市的前同事——82年出生的白鴉在支付寶2年多的時間裡吸收了很多東西,自己又有想法所以11年出去創業了,但白鴉自始自終對於支付寶這段經歷很低調。

換言之,一個人在處理創業和老東家兩件毫無關係的事情上很能反映出這個人的實際想法,畢竟在阿里做過多少成就都是過去式,現在做的才是進行時,如果不斷的犯重複錯誤就說明這個人的思維邏輯講不通,換言之——人有問題。

那麼,眼下的阿里系創業人都有什麼問題?

  • 膽色,在2014-2015年的離職員工,在做法上偏保守的核心是期權套現,且趕上資本市場的風口。儘管,2007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時,也有部分員工套現創業的情況出現,但當時沒有大眾創業的熱潮,更沒有2014年上市套現時的離職潮出現。或許這些這一波老阿里人眼中不安於現狀的狠角色在當時存在著冒險的色彩,譬如放棄了價值數千萬元的期權,但如今這些冒險者中不乏蘑菇街的陳琪,銅板街的何俊,蝦米網王皓,有贊白鴉,以及正在赴美上市的挖財李治國,這些人的成功是因為放棄了部分利益換取幾年的創業窗口期。

  • 動機,工號20000號的員工大多在2009年後入職的,當時企業已經起勢下吸引了大量的畢業生和來自傳統企業的高管,當時入職時這些今天的創業人中多多少少帶有著鍍金和其他想法的因素,他們更是今天14-15年套現後離職的第二波阿里系創業人的主力,即今天夢想小鎮的主角。

  • 企業文化的薰陶,阿里企業文化師承通用電氣GE,傑克韋爾奇的2-7-1被阿里巴巴引入到管理中。10%無能的人要被第一步淘汰掉,而20%有能力但出挑的人會被慢慢消滅,餘下70%都是聽話的螺絲釘,因此前期淘汰率那麼高的代價換回的是員工的殺氣極重。與之截然不同的是騰訊和網易的企業文化淘汰率相對降低,離職率也沒有阿里那麼高,企業增長速度沒有阿里那麼迅猛,但前者缺乏的是——後者在包容性上更強。當阿里創業人的公司繼承這樣的企業文化後,他們掛在嘴裡的阿里味成了HR強勢或管理上強勢到聽不進不同異見的延續。

  • 產品思路,騰訊產品思路之所以被稱道是在於其一個產品覆蓋6~8億用戶,因此在內部可以8個團隊同時賽馬,覆蓋用戶所有的需求的前提是產品殺傷力足夠直接心靈,且不受到KPI的約束,因此其內部是一個鬆散且偏靈感的產品團隊。但在阿里系創業者的產品是用KPI保證充足的產品數量,但質量上還是有差距的,但彌補差距的方式並不是採用產品和用戶接觸,而是選用50%產品+50%人力的組合,如同上活動需要當面跟小二溝通一樣,且在用戶溝通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在大平臺或許可以維持這樣的體量,但創業公司只能靠燒VC的錢。

有人曾說BAT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黃埔軍校,但黃埔前五期(1926年截止)出來的跟第二十三期(1949年截止)出來的學員必然不是一個概念。

所謂”能否吃的慣黃燜雞和沙縣”,其內涵並非部分阿里系“創業愛好者”將創業當作一次嚐鮮式的體驗,而是身為創業人從忍受並適應這份辛辣且廉價的飯菜當作一日三餐,作為自己長期奮鬥的開始。

「如果不習慣,那就不如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反正集團從來不拒絕二進宮,只是不會像謠言說的那樣給你升職罷了」

3

BAT出身,創業者的榮耀還是投資人的鎖鏈?

2014年-2015年間,資本市場對過去一度仰視神化的阿里離職員工的追捧也是造成2年後今天敗局的一個重要因素。

聰明人神化了阿里,到頭來是自作聰明的坑了自己。

「2014-2015年中旬股災爆發前的整整8個月時間,你的阿里的出身對你項目是否能融到錢概率至少有一倍的加成,甚至即使不投你也希望跟你多聊聊,因為他們希望借你幫助他們打開在阿里系的人脈圈」杭州某投資機構的一位投資經理告訴朱思碼記,彼時杭州資本市場一股莫名的虛火把阿里系燒的滾燙,而如此衷愛阿里項目的又以外來投資機構為主。

人們常說英雄不問出身低,但人們自己需要找英雄的時候大多都會優先考慮出身名門的。當一家公司招聘應屆生時,在大家都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人們必然會優選選取211、985和海歸,當這個命題到丟給投資人時,項目的好壞與創業者本身的出身本不存在任何的聯繫,但投資人掛在嘴上常說投項目就是投人。

不過投資人向人民撒了謊,他投的是人——的背景。

「在路演過程中阿里項目創始人之前的層級甚至直接影響了你項目融資的金額,不誇張的說你的離職證明比BP更有溢價能力,譬如當年空格APP之所以被德同資本看中,除了年末指標未完成的內部因素外,更大原因是看中了創始人帶出來的那十幾號人,以為他們團隊就值一個億,不過我個人估計德同資本今天快悔死了」

實際眼下夢想小鎮的阿里系創業者級別基本維持在P6(資深專員)、P7(專家)、P8(高級專家)間,而按照阿里2014年上市後社招的准入門檻看:以P7為主,P6商量著來的高消費政策。言下之意,今天的阿里系創業者的質量已經不那麼高了。

當然,個人在學歷上的造假可以通過學信網核實,但諸如BAT離職員工履歷上的造假與水分一般很難通過盡職調查向對方企業人事部摸清,而大公司架構龐大,事業部林立,時常會出現輪崗、架構調整、轉崗、外派等狀況,他的考核是3.25還是3.75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諸如這類問題更增加了調查的難度。以至於外部路演時經常能看到阿里有十幾個“聚划算創始人”,或者創業者履歷上背了3個BU老大的頭銜但在職時間不到4年。

因此對於投資機構面對BAT創業人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三點:

  • 做好盡職調查,大型投資機構可以試圖與官方達成盡職調查合作協議,或尋找第三方專業機構,細節可精確到其上一級彙報人,年終reveal情況,所在部門任職時間,業務線等。

  • 重視員工在職時間,大廠級別與在職時間可優先傾向在職時間更長的。

  • 創始人其過往負責業務是否與其創業項目本身存在交集,如有業務交集可精確到其過往業務參與程度,是否參與過戰略級風暴會議,甚至可以直擊深度執行細節:預算情況,直接彙報人,團隊成員各司職責,所屬團隊成員打分參照依據,橫向部門溝通情況,執行時間線,如何設置甘特圖節點等方向

一個項目的優劣,當然無法用過往的履歷或者在職時間來量化評分。但創業者對待創業這份事業的態度,決定了這個人能否的走的遠。眾多創業者自嘲為創業狗,但字面下仍有兩層意思:不聽話野狗,自己主動找食吃,因此可以獨立做系統性的東西;聽話的獵狗,等著別人來喂,更適找一家公司豢養。

馬雲曾說阿里員工離職原因就兩個,前者收了委屈,後者錢沒到位。前者如果只是創業愛好者,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重複犯同樣的錯誤,項目不斷的換且又恰恰趕上了投資人手緊的時候,這樣的愛好會讓自己付出沉重的代價,但同樣有的人追求自由和更高的利益,追求0-1的刺激感,在如此大的平臺上已經無法給到自己快感時,有能力又有膽識的人肯定不會落下。大長所存在的問題是有膽子的人不一定能力強,有能力的人的又不一定有這個膽量。

杭州,本不是一個合適創業的地方,由於阿里巴巴的一家獨大讓本地生態圈的多樣性存著一定的問題。阿里的既有基因太強,人才的來源過於單一使得創業公司很難跳出這個圈子思考,因此阿里式的思維儘管沒有什麼不好,但在一個追求物種多樣性的互聯網生態圈裡,尤其對於未來產品將要面向全國的用戶來說,用這樣強烈的基因下創業其實並非一件好事。

當問及諸多創業者,如何克服這個問題時,他們的異口同聲的回答是:去招更多外地的大牛

但當作者問及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廠的大牛是否原意到淘寶城外2.5公里的小鎮上班時,他們幾乎在同時選擇了沉默,畢竟眼下他們所面臨更嚴峻的問題是:

如何拿到下一輪的錢,然後活下去。

創業如同打一盤王者榮耀,玩家不該赤身裸體的進入戰場或者在陣亡時懊悔自己回城後滿血的樣子。曾經的輝煌戰績不過是累計獲得的一個成就罷了,開始的單打獨鬥可以理解是不服輸的倔強青銅,但在燒盡投資人錢且數次團滅之時身為“人民幣玩家”仍然一意孤行,除了會有被同伴和對手舉報的風險之外,更有被官方封號的可能。

大家都明白,什麼樣的人才能做最強王者。

阿里系創業人傷亡過半,葬於淘寶城2.5公里外的創業「墳場」

朱思碼記,是由資深零售電商媒體人、前BAT公關專家所打造的深度閱讀內容平臺,專注剖析電商零售行業,解讀人物,重讀行業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