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大不良習慣不及時糾正,影響孩子一生,家長趕緊行動起來!

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益,而不好的行為習慣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是孩子整個人格的形成期。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是孩子一出生就成長的空間,對於孩子整個習慣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父母來講,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家庭對於孩子良好的習慣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要起著率先垂範的作用,一旦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行為習慣,一定要及時糾正,切莫讓壞習慣毀了孩子一生。特別是對於以下的不良習慣,家長要引起重視:

這3大不良習慣不及時糾正,影響孩子一生,家長趕緊行動起來!

1.依賴性過強,不愛思考

孩子獨立性差,遇到任何問題都不願意自己想辦法處理,什麼事情都要找父母處理,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歸根到底,現在很多家長對於孩子保護得太好,隨時想著把孩子捧在手心裡,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平時對於孩子的事情,也是大包大攬,從起床穿衣服,到整理自己的書包,背書包,一些孩子原本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家長也要代勞,事無鉅細,一應俱全。殊不知,因為家長的過分溺愛,反而把孩子推向了更加危險的境地:孩子不僅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還養成了過分依賴的習慣。以後,不管孩子遇到什麼問題,他都不想自己解決,自己動手,自己獨立思考。

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絕不要代勞,要孩子自己去完成。教育知道孩子獨立自主地想辦法處理問題,學會思考,如果讓孩子習慣於依賴別人,心理會比較脆弱,不能承受風雨。平時交流的時候,多向孩子提問,激發她的思考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完成事情,別忘了適時給一點啟發;讓孩子擁有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這3大不良習慣不及時糾正,影響孩子一生,家長趕緊行動起來!

2.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太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與其他孩子友好的玩耍交流。家長一定要及時教育孩子要位思考,要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與人溝通分享,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控制情緒。

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一定要及時教育,不要包庇,放縱。教會孩子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在家庭生活中,一家人都是平等的,像朋友一般的相處模式,每個人都應該被關心,被愛。家長平時不要圍著小孩轉,凡事都以他的感覺為參考,以他為中心。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別人關心他,照顧他,都是理所應當,久而久之,會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越來越自私。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這3大不良習慣不及時糾正,影響孩子一生,家長趕緊行動起來!

3.做事有始無終

如果從小做事情就沒始沒終,長大以後可能很難成器,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個認真投入和持之以恆的態度,不能專注,就意味著工作、生活沒有效率,三心二意,也讓人感覺缺乏責任感。

平時在生活中,如果孩子在做什麼事情,做到一半覺得辛苦,覺得累的時候,家長不要心生憐惜,不要心疼孩子的辛苦。現在的這些小問題,小波折,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一筆財富。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堅持下去,不要輕易放棄,累的時候可以休息下,休息好了再重新出發。任何問題,只要永不言棄,堅持到底,最終都能夠克服。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習慣的養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學習能力比較強,父母的很多行為,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在生活中,家長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的榜樣力量帶動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果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行為習慣,一定要及時糾正,不要讓不良習慣毒害了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