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急的直跺脚,老板就是不让卖!赔钱也要“傻”到底

常洪亮脑子不孬,要不然也不会在环保除尘行业中畅行30年,把企业资产做到几千万元。可自从投身农业,他反而有点不太“灵光”了。投资千万元建了园区,却好像并不以挣钱为目的;西红柿一扔就是几万公斤,摆在眼前的“钱”也不赚;费了人工摘下的茄子,说不要就不要了……他干的,都是别人眼里的“傻事儿”。结果,去年他竟然赔了60多万元。可当你问他,后悔吗?他却连连摇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技术员急的直跺脚,老板就是不让卖!赔钱也要“傻”到底

在泊头市四营乡灌河村的兴伟种植养殖公司见到常洪亮时,他正被园区的技术员缠着,有点不耐烦了。

“老板,现在甜瓜的市场价格最高,你看咱是不是就别等了?”技术员小心翼翼试探道。

“甜度够了吗?”常洪亮反问。

“甜度还差点。但别家的瓜跟咱这儿的一样,还不照样走了市场,一公斤能卖8块钱呢。咱要是再等,就只能卖6块钱了。”技术员答。

常洪亮不语,反而转身钻进温室里。

看到他一走了之,技术员知道,这次劝说老板又失败了。

原来,眼下正是甜瓜上市的季节。头茬甜瓜,由于上市时间早、上市数量少,会受到市场热捧,身价也随之上涨。然而,在市场需求的催化下,一些种植户为了“夺冠”不惜“抢跑”,使用催熟方法来抢占市场。这样操作下来,钱虽然赚到了,可果实的滋味与自然成熟比起却相差甚多。

显然,常洪亮不愿如此。他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赚钱与果品,他肯定选择后者。

宁愿少赚些钱,也要保持绿色品质,这样的事儿,他并不是第一回做。

技术员急的直跺脚,老板就是不让卖!赔钱也要“傻”到底

去年冬天,园区的温室外,西红柿堆积如山。可是,与以往不同,这些西红柿并未完全成熟,当然也不会走向市场。它们最终的归宿,是一间废料厂。

眼瞅着近4万公斤的西红柿就这样被丢弃了,园区上到厂长,下到工人都十分心疼。

坚持绿色种植,本来各项成本就高。园区20个温室、30多个冷棚,每一个都是请来专家测土配方改良的。因为绝对不能用化肥,园区施的底肥都是有机肥,给作物补充营养,用的也都是进口冲施肥。这样,不仅单项肥料价格贵,施用的时候,更费人工。普通农户种一亩西红柿大概需要投入2000元左右,使用绿色种植方式,除去人工还需要4000多元钱。

绿色种植下,成本高了,可产量却没有别人的高。由于不打膨大剂、催熟剂等药剂,品相就更不必说了,与别人光亮周正的果品比起更是“相形见绌”。“一会儿进棚,你可别笑话俺的瓜。”他经常对人这样自嘲。

“我也知道你这儿的东西好,可你没证,只能按普通货走市场。而且就这品相,别看普通的能4块钱一公斤收,你这儿俺只能给三块六了。”一位经销商来到园区收购产品时说的话,他仍记忆犹新。

自家的产品如何种出来的,常洪亮心里最清楚。可没有认证,进不了“等级森严”的商超市场,好东西却只能委身批发市场,还不如普通货“招人待见”。一个西红柿相差这几分钱,竟让身家几千万元的他有些不忿,更是无耐。

“市场价格这样,咱们左右不了,大家别气馁。咱们绿色发展的理念不能动摇半分。再有半年,绿色认证应该就能下来。到时候别说一公斤4块钱了,就是十几块钱的价格,咱也能卖得到。”面对着士气低落的管理团队,他经常这样鼓劲。

要打赢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常洪亮早就准备了秘密武器——绿色认证。

技术员急的直跺脚,老板就是不让卖!赔钱也要“傻”到底

原来,早在园区建设之初,他们就向省农业厅申请进行“绿色认证”。只是,绿色认证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期间,每季度需要由专业人员对园区的种子、土壤、农时记录、肥料信息等按标准进行检测。如果3年之中任意一次检测结果不合格,便会前功尽弃。

技术员急的直跺脚,老板就是不让卖!赔钱也要“傻”到底

如今,离3年之约还有半年时间,常洪亮心中很是期待,在种植管理中,也更加严格了。

他说,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于绿色种植还是不理解,觉得没意义。但是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理念将会如需求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质般,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