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8年平昌冬奧會順利閉幕。由張藝謀執導的“北京8分鐘”,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中國新科技元素驚豔世界。24臺移動機器人“冰屏”與24名輪滑舞蹈演員傾情演出,美輪美奐的場景,展示了一個科技擔當、快速發展的中國形象。
僅僅90秒的換場準備時間、24個移動機器人與舞蹈演員的精準互動、16套複雜的機器人動作規劃……此外,輪滑演員與機器人通過影像,編織出象徵中國文化的中國結、長城、鳥巢、國家大劇院、中國龍等影像。在此之前,世界範圍內從未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移動機器人演出陣容。不但傳遞出中國人民對全世界朋友的盛情歡迎,更匯聚著熠熠閃光的“中國智慧”。
有網友評論:咱們的北京八分鐘把他們的閉幕式提升了多少個檔次?……
“冰屏”機器人驚豔亮相道”
的確,短短的8分鐘,中國的表演團隊不僅綜合運用了輪滑演員、地面投影、動態視頻和玩偶等表演元素,還首次使用冰屏的智能機器人參與表演,以此展現出冰雪運動和中國文化的特點,完美地詮釋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人文奧運”和“科技奧運”精神。
這是中國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第一次在國際賽事上表演高難度舞蹈動作,機器人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動作編排,更要與演員、地面投影進行聯動表演,這實現了技術領域升級與創新。
表演中,機器人要做非常複雜而有藝術特點的動作,包括行進中的旋轉和扭曲,最大的難題是運動姿態的多樣性和與演員表演、演出音樂、地面投影、場地燈光等的高度統一。它們需要完整地呈現出舞美創意,需要像芭蕾舞演員一樣一邊旋轉,一邊畫出完美的弧形,而且還需多臺協調。
此外,恰逢平昌地區大風降溫,加上活動場地並非水平狀態,給機器人的正常運行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而“冰屏”的“眼睛”——激光導航系統對現場也有嚴苛要求:機器人距離舞臺周圍的環境參照直線距離近百米,演出場地人流多,如何“看得見”、“看得準”、“走得美”是重要問題。
針對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人工智能機器人研製方新松團隊運用了了全新導航控制算法,以確保所有移動機器人在演員移動頻繁、場地光照複雜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精準定位和運動。此外,技術人員迅速升級機器人通訊系統,以確保所有機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為了避免機器人“感冒”,他們增大電池容量,所有電控部件幾乎都進行了加溫處理。
(新松機器人技術研發團隊)
在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之一的張雷看來,此次他們主要實現了兩點技術突破:首先是機器人導航更加精準。“演員和機器人之間有頻繁的穿梭互動,演出場地內的燈光干擾多,這就要求機器人要看得遠、看得清。”其次,相比常用的工業機器人,此次的“演員”機器人動作更復雜靈活,包括完成行進中旋轉、擺動,配合演員做出些花哨的動作等。
演出後,導演張藝謀表示:我們國運昌盛,今晚天公作美,演員、技術、機器人都達到了十全十美的呈現。對於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張藝謀則用三個詞表示了期待:更新、更現代、更全球化。
機器人的“康莊大道”
有人說:科技為藝術和體育插上了強大的翅膀,其實,科技可以為任何一個行業插上強大的翅膀。我們不是停在歷史!要面向未來!新時代來了,這個時代是屬於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願我們繼續砥礪前行,承載更多新時代的使命。一起用人工智能,建設更美好的世界!
閱讀更多 AI研究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