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平天國留著江南大營不打,而去北伐、西征?

大佬時光

太平軍初起事時,士兵身份多是耕山、燒炭及製造木具為主的貧民及手工業者。除此之外,還有秦日綱、石達開率領參加起義的礦工,雖說不上烏合之眾,但是戰鬥力比之一般的鄉勇團練好不了多少。太平軍在起義之初的戰鬥並不順利,遇到結寨而守的鄉勇團練,都沒有辦法順利擊敗,在永安一個縣城被困半年餘,坐吃山空,最後不得不拼力突圍,雖然殺了一個回馬槍,給清軍造成了損失,但是太平軍自身也是損失慘重。

(初起事的太平軍戰力不高)

此後太平軍北上攻擊廣西省城桂林,一連打了33天,前後接戰24次,因城池堅固沒有打下來,打成了僵持戰,不得不撤圍北上。在北上進攻全州時,太平軍因人設軍,建設了一支特種部隊——土營。這個土營的工作就是土木工程,掘壕固守,遇到堅城,就暗挖地道塞以火藥炸坍城牆,以此破城。雖然全州被打下來了,接下來道州也被攻克,但是太平軍四處遊擊,屢屢遭到痛擊。太平軍的前途面臨著很大的危機,在清軍前追後堵的困境中,遲遲不能打開局面,一旦被清軍咬上,就可能全軍覆沒。

因此,太平軍在道州開了高層領導會議,有很多人希望打回廣東老家,嚴防死守。楊秀清以為這種做法不妥,如果太平軍打回廣東,是變主動被被動,清王朝集中全國軍力一擲千均之力,太平軍安有勝算?楊秀清在這次“道州會議”上提出了關鍵的戰略:全軍朝長江流域沿岸地區機動攻擊,藉助於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難以被清軍包圍。如能進入沿岸駐守,再分派諸將四出,分擾南北。即使敗了,也可以藉助舟船之利迅速逃到下一個方向(李自成的戰術),增加清軍圍剿的成本,使太平軍在於清軍消耗中逐漸壯大。“道州決策”統一了作戰指導思想,今後的太平軍的北伐和西征,實際上都是在執行這樣的戰略。

(道州會議)

隨後太平軍在湖南省城長沙的攻擊作戰中又失利了,先是蕭朝貴偷襲、再以太平軍全軍猛攻長沙81天,依然攻克不下來,蕭朝貴陣亡,戰爭又打成了僵持。太平軍不得不再次撤圍北上,流動作戰。

於此可見,太平軍雖然有了明確的戰略方向,但攻堅戰術和能力很差,只能依靠土營挖地道這種已經用了幾千年的攻城土法子,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太平軍的進軍速度。後期太平軍最終在北伐的戰場失利,也是因為攻堅能力的缺失,遇到堅城都選擇繞城而過,使得清軍大集於京師周圍,以絕對優勢兵力包圍了並消滅了北伐軍。

(太平軍北伐軍)

其實,清軍的攻堅能力一樣好不到哪裡去。清軍曾長期圍困南京城,卻苦於無法破城,就製造了萬斤鐵將軍大炮,技術參數是裝藥360兩,彈丸240兩。清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運到城牆下,對著城牆發炮。陣仗很大,結果一陣硝煙下去,偌大的彈丸還沒有挨著城牆根上。城牆上的太平軍據此取笑清軍,清軍士氣大沮。同時期的歐洲,要攻克一處要塞,往往要搭上一個國家的全年稅收收入,甚至圍困個幾年也沒能攻克下來。所以,那時候的歐洲,只要一提到要塞,都要很多名將們頭疼不已。

在威力更大的火炮沒有研製出來之前,攻克堅城從來都是戰場禁忌。統帥們往往能做的是攻敵所必救,調動敵人,於運動中殲滅敵人,然後再去奪佔空城。

瞭解了這一點,就能明白為什麼太平天國能放著江南和江北大營不去打,反而去北伐和西征了——真不好打。以後的曾國藩的湘軍與太平軍對陣,按曾的說法“結硬寨,打呆仗”而已。

(結硬寨,打呆仗)

可能會有同學問起,太平軍從攻克武昌後,一個月零10天就攻下了安慶,然後再順江東下,攻下南京、揚州、鎮江三鎮,這些城市難道不是堅城嗎?為什麼太平軍就這麼順利拿下來了,反而對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卻束手無策一樣,任由他們存在?

太平軍的作戰實力被他們的進展速度給誇大了,太平軍之所以能攻克武昌後,連下安慶、南京,是因為太平軍加了外掛——水軍。在嶽州太平軍意外繳獲了大量的戰船,這使得太平軍能水陸並進,打清軍的時間差。太平軍打到武昌時,清軍在後邊緊追慢趕。在武昌休整獲得大擴充的太平軍,人數已達50多萬,再次乘船揚帆起航,東下安慶。這時,清軍還是在緊追慢趕。太平軍沒有多做停留,繼續順江東下攻打南京城。此時的南京城只有5000人,而太平軍號稱200萬人眾。當時有人在紫金山上看到太平軍旌旗之盛,卻說200萬未必有,70、80萬足數。南京內城、外城都已經打下來了,洪天王已經在南京內城(朱元璋時修的)排定座次,張榜安民了,從廣西追趕著過來的清軍才在13天后到達南京的孝陵衛。

(太平軍佔領南京)

不要責怪清軍不給力,實際上追擊太平軍的清軍將領向榮、張國樑、和春都是清軍敢戰能戰之將,不是貪生怕死之徒,是可以直接跟咸豐帝彙報工作的。當時咸豐皇帝手中只有兩個野戰軍團,一個是僧格林沁,另一個就是這一股追擊太平軍的清軍。這個張國樑手下有一個叫做馮子材的,在1883年的鎮南關大戰法軍,此時是張國樑的下屬和粉絲。

在鐵路和公路沒有普及的古代行軍,一日行軍20公里已經達到極限了。拿破崙的法軍徵召了整個歐洲的騾馬運輸物資,日均行軍速度也就20-30公里。這樣,就已經在歐洲國家軍隊裡是拔尖的了,法國士兵甚至都戲謔地說:皇帝陛下的勝利是用士兵的雙腳走出來的。同時期歐洲其他國家的軍隊行軍速度能達到10-20公里就已經是極限了。

太平軍藉助在嶽州繳獲的大量艦船,做到了一日行軍60裡,連續1個月零10天,清軍在後邊緊追慢趕也趕不上,就不奇怪了。

打下來了南京、鎮江、揚州三鎮後,太平軍也在循著朱元璋故事,在南京城忙裡忙外,整頓內務、肅清內奸、設置府衙等。13天后,從廣西一直追擊過來的清軍尚榮部也趕到了南京戰場,但是南京城內硝煙已散,南京滿城也被太平軍攻下來了。尚榮就在孝陵衛紮下營來,結起了硬寨。

(江南大營與天京城近在咫尺)

為什麼選擇孝陵衛這個地方紮營呢?

因為孝陵衛緊挨著紫金山,是南京城的制高點,站在紫金山頂,能夠監視到南京城。孫子兵法說,結寨而守,要絕山依谷,而且還要有水源。恰好孝陵衛旁邊就有很多長江支流、分流。馬謖是絕山依谷了,可是沒有水啊,所以讓司馬懿圍了兩天就受不了了。尚榮於是就選擇在孝陵衛這個好地方紮營,徵用了附近的數萬民夫,用了一年多建成了江南大營,有子母寨,紮了幾十個營盤,這些清軍的營盤沿著長江一直到鎮江,如同一把鐵鏈,把太平軍勢力隔斷在長江一線,遮蔽了浙江成為“全善之區”。這對清王朝至關重要,因為浙江提供的賦稅是維持清王朝正常運轉的保障。

南京城裡的太平軍為什麼不在這些清軍立足未穩的時候果斷出擊,粉碎清軍的戰略意圖,反而由著江南大營營造了一年多?難道太平軍領導層認為江南大營的清軍就是在養豬,要養肥了才殺了吃?

這是因為太平軍雖然有近百萬人,然而大多是都是隨軍家屬,這也是中國農民起義的標準配置,都是拖家帶口的,真正能夠作戰的,也不過十分之一,餘下的都是老弱婦孺。因此佔領南京城時,太平軍能戰之軍不過7、8萬人,最多不超過10萬,這也是太平軍為什麼僅僅只派了2萬人北伐、3萬人西征的背後原因。

(太平軍西征軍)

那麼尚榮、張國樑、和春帶的清軍有多少人呢?大約有1萬人。然而,這些只是先鋒隊,為了救急南京前期趕來的,後續部隊還在陸續開進戰場。因為太平軍一路作戰,大多是虛張聲勢,極少有殲滅戰,大多是擊潰戰,大量的清軍有生力量得以保留,雖然長江兩岸居民慘遭兵燹,然而清軍實力未損。

由於太平軍一路東下,沿途攻克的城市又紛紛被跟進的清軍收復,因此,南京政權手中也就只有南京、鎮江、揚州三座孤城,沒有戰略腹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太平軍主動與這些先期趕到的清軍大戰,會被這些清軍咬住,後續的清軍逐次加入戰場,萬一再次陷入僵持,太平軍實力受損,力不足守,攻不足用,將會陷入更大的危險。

在太平軍的立場,以南京堅城吸引敵人頓兵於城下,相機北伐或者西征,擴大南京的腹地,使得天京政權有更大的迴旋餘地,再從容破之,實為上策。實際上,咸豐帝一直不停地給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增添人手,最多時達到兩營都達到了10多萬人。所以,如果太平軍沒有打出去,而是與江南大營的清軍陷入了對峙和消耗戰,正進入了清廷的作戰節奏。

在清王朝的立場,在太平軍北掃、西征的同時,保留江南大營、江北大營,一則可以限制太平軍在江浙一帶肆意橫行,防止太平軍斷絕清王朝的糧餉來源,這是清王朝能夠與太平軍進行持久戰的根據地,不容有失。因此儘管江南大營的大多數官兵都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甚至五毒俱全,十毒包攬,打仗無用,殺良冒功,嫖娼、吸毒、養花、走私等,於戰局發展無甚大用處,清王朝除了降旨責備外,也同樣要錢給錢,要糧給糧。

(太平軍佔領的地區都是清朝糧餉重地)

在楊秀清的運籌之下,太平軍北伐軍2萬人,派出了六丞相中的三個,士兵都是太平天國的精銳。他們的家小都留在了南京,沒有後顧之憂,一路北上,攻城56座,一直打到天津外圍,京師震動,最終功敗垂成。然而此時清王朝的大量軍力(僧格林沁部)被牽制在山東以北,不能支援江南大營。1856年,楊秀清召回正處於勝利中的西征軍主力,匯合各路太平軍共達50萬人,連續攻破清軍江北大營、江南大營。由此可知,太平軍始終視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如鯁在喉,所進行北伐、西征的目的即是創造有利戰機來攻滅之。

太平軍北伐軍雖然失利,但是在1856年9月之前,太平天國的軍威達到鼎盛,清王朝僅僅只有僧格林沁的一支騎兵在保衛,曾國藩被石達開打的差點自殺,退回湖南重新組織團練。此時,如果編練新軍,乘勢再行北伐,大事未必不可成。然而,天京事變爆發後,氣吞萬里如虎的太平軍一下子變成了沒有信仰、沒有主義的軍隊,在江南地區與清王朝的地方鄉勇纏鬥,已經徹底失去了改朝換代的朝氣和銳氣。

中國整個南方,都墮入了修羅地獄,人們參加戰爭、厭惡戰爭卻又依賴戰爭,不管是投降、叛變、議和,甚至走私、做生意,所做一切都只是為了能活下去。在血腥的泥潭裡泛起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內戰”,血腥、殘酷、毫無理由、沒有正義可言。

(蘇州殺降)

他們來的時候是因為“上等的人欠我錢,中等的人有覺眠,下等的人隨我去,好過租牛耕瘦田。”,到如今他們已經忘記為什麼來。在無謂的殺伐之後,他們望著手中閃著寒光、泛著血腥的刀劍,早已不知道當初是為了什麼而拿起了它們。


而知而行

你不能孤立的看江南大營。

咸豐三年(1853年),欽差大臣向榮領兵一萬人,在南京城東孝陵衛駐紮,稱江南大營。琦善領兵一萬人在揚州城外駐紮,稱江北大營。

當時太平軍可戰之兵大約有20萬,看著對江南、江北大營具有絕對優勢,但大家別忘了當時清政府擁有的兵力在90萬左右,並且掌握著中國絕大多數的財政收入。

清政府一直在給江南、江北大營輸血,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比如浙江當時仍未遭兵燹,屬於“全善之區”,每月接濟江南大營軍餉便達六萬兩之多。

江北大營為了籌措圍攻“天京”的軍費,滿清政府決定除了在按地畝肥瘠和業田多寡的基礎上徵收的土地稅“畝捐”之外,再對米行商賈以“每米一石捐錢五十文助餉”的方式,推行捐釐之法。

而且江南江北大營也一直得到兵力的補充與加強,最高峰時都達到了十萬人。

用星際遊戲做比喻,別人在你家基地門口修了碉堡,架好坦克了。你肯定想打掉他們,但對方的兵力開始不斷過來加強這個碉堡,於是你就面臨這樣一個選擇,是立刻用手頭的現有兵A過去呢?還是去開分礦,去偷對方基地,同時在家裡攢兵呢?

顯然,太平天國選擇了後一種戰略。

其實太平軍的北伐,其實就等於去偷清政府的老巢去了,目的是分散清政府的兵力,消耗清政府的財力。

而太平軍的西征,則是奔著江南的富庶之地,也就是開分礦去了。最終,太平軍控制了安慶、武漢、九江等重鎮,保證了太平天國的錢糧供應。

說到底,打仗光有兵不行,還得有錢糧。沒錢沒糧是打不了仗的。

再看北伐和西征的兵力,北伐用了兩萬人,西征用了不到三萬人。如果不去北伐西征,憑著這不到五萬人,就一定能啃下江南、江北兩萬多人堅守,而且不斷得到補充的大營嗎?

還有,北伐和西征雖然分散了太平軍的兵力,但也調動了遠比太平軍多得多的清軍兵力啊。如果沒有北伐和西征,那這些兵力肯定是要補充到江南、江北大營的。到時候南京方面的軍事壓力只會更大!

其實說到底,歷史不是選擇題,你選A錯了,不等於選B正確。

北伐和西征失敗了,但如果不北伐和西征,不等於江南、江北大營就能拿下,還有可能兵力全消耗在攻堅戰中,太平天國可能覆滅的更早……

從歷史上看,其實直到,咸豐六年(1856年),太平天國才有足夠的力量,去攻破向榮的江南大營。


冷兵器研究所

敵人送到嘴邊的東西,大概都是不能吃的,如果硬要吃,一定會崩牙。

1,江南大營江北大營,本質來說,是攻擊性堡壘。

江南大營的設立,本來就是從廣西一路追了來的清軍。這些清軍人多勢眾,太平軍不敢和他打,他也不敢輕易攻擊清軍。因此一路千里尾隨,到南京城下,各自駐紮。

表面上看,江南大營肩負朝廷使命,圍困甚至攻擊南京城,但實際上江南大營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天天放在南京城外,咬不死太平天國,也要噁心死他們。

如果太平軍攻擊江南大營,江南大營的防禦性會更好發揮,大量深溝高壘,長槍短炮,清軍有備太平軍無備,雙方相比肯定太平軍損失更大。

2,太平軍方面,江南大營難打有沒有油水,故而放棄。

太平天國作為一個新生的政權,最需要什麼?最需要擴展土地,增加人口,開創財源,這些,沒有一種可以通過攻打江南大營來得到。

清軍的兵力配置,決定了太平軍派出一萬人就能四處佔領縣城,攻擊州府。清軍全國總數量可能達到80萬,但是除了京師重地,重要城市駐紮較多,有三五萬不等。大多數縣城也就是兩三千士兵,戰鬥力和糧餉基本沒有保障。

太平軍派一兩萬人就能以流寇形式不斷佔領縣城,攻擊州府,但太平軍實在不得人心,到處燒殺搶劫遭到本土本鄉農民地主的團結反抗,失敗就是命中註定了!北伐軍的失敗就是如此。

3,太平天國解決江南大營的根本辦法。

江南大營雖然圍困太平天國,但其實裡面的清軍全無鬥志。如果太平軍來攻擊,一定奮戰保命。所以江南大營硬攻不可取。

太平天國對江南大營的最好戰略是開展反包圍,切斷江南大營的錢糧供應,從根本上瓦解江南大營。

但這個辦法改變行不通。因為太平天國不得人心。

太平天國在江南到處殺人,江南大營就是解救江南災民的大救星,老百姓怎麼會幫助太平天國去圍困江南大營呢?


歷史知事

非常樂意解答此問。太平天國不打江南大營,確實是其戰略錯誤。表面看,江南大營是正規軍,西與北是湘淮軍一一地方武裝。但湘淮軍才是最有戰鬥力的。可惜等其認識到時,西征北伐已敗,無力攻破江南大營了。

朱元璋的定都南京、先滅強鄰、北伐滅朝亂天下後再統之的戰略,很明顯被太平天國模仿。可惜,只能是模仿,不能被超越!


用戶68621085508

瀉藥。問題其實很有深度,但問題描述錯了。太平天國曾經兩破江南大營,李秀成圍魏救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天京事變前,楊秀清調集了石達開和秦日綱率領的西征主力,一舉攻破江南大營。但是隨後石部回師湖北,只有秦部追擊江南大營餘部,結果在金壇一線受阻。再後來天京事變爆發,江南大營捲土重來,佔領鎮江,合圍天京。李秀成匯合陳玉成,李世賢,楊輔清等部,再次攻破江南大營。隨後,大軍東征,在丹陽和無錫兩次擊破江南大營餘部,這才確保了沒有第三次江南大營。回到問題,我們可以發現江南大營並不是我們想象裡的戰五渣,就算打不過逃命是絕對沒問題的。只要清強太弱的整體戰略格局不發生變化,江南大營但凡不死就能隨時捲土重來。江南大營的向榮,和春等人都是從廣西紫荊山區一路追到天京城下的,如果會被太平軍一口吃掉,向榮等人根本沒膽追得那麼緊。史實是,向榮剛追到天京城邊,太平軍就對其發動了攻擊,結果失敗了,才分兵東征鎮江揚州,北伐和西征的。雖說太平天國這麼做的本意只是想讓江南大營分兵和籌糧,但無心插柳,留江南大營不打,去西征,效果上與李泌建議唐肅宗不打長安先攻河北暗合,這也許正是歷史的詭吊之處。


弦月聆風

太平天國的將領大多是泥腿子出身,沒有受過軍事教育,都是在實踐中摸索著前進。前期的軍事行動主要靠東王楊秀清和翼王石達開的軍事天才,開創了太平天國輝煌的軍事成就,打下半壁江山。可惜窩裡鬥,東王慘死,翼王遠走他鄉,從此太平天國一蹶不振,僵而不死十多年。

後期完全靠忠王李秀成苦撐大局,勉強維持。偏偏洪秀全十分猜忌李秀成,怕又出現了一個東王,處處牽制李玉成,分他的權。李秀成當然知道江南大營是禍害,幾次滅了,又斬草不除根,忙完內亂,又重建了,嚴重威脅到太平天國的安全。曾國藩的湘軍無敵於天下,滅亡太平天國是遲早的事。

太平天國雖說是失敗,但是漢人反抗了滿清,力主獨立,可以說有功有過。


大俠獨狐求敗

太平軍始終有一個問題沒有搞清楚,那就是最大的敵人是滿清政府,只要迫使清政府退位,如同袁世凱一樣,那餘下的就是可以商量的內戰了,所以,用不斷的北伐和主要對付北京城附近的清軍才是要點和重點,關鍵是迫使清政府退位,才是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