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韋誕稱譽:書法家張芝 “可謂草聖,超全絕後,獨步無雙”

張芝生年不詳,卒年約在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敦煌淵泉人,字伯英。少年時勤學好古,朝廷以有道徵召他出仕,被他謝絕了,人稱他為 “張有道” 。他擅章草與草書,據傳說,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又臨池學書,池水也被染成墨色。在當時,張芝的書跡就很被人們所寶貴,魏韋誕稱譽他 “可謂草聖,超全絕後,獨步無雙” ,(張懷瑾《書斷》)。晉王羲之論書首推鍾繇、張芝: “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人眈之若此,未必謝之。” (《自論書》南梁庚肩吾《書品》就把它與鍾繇、王羲之三人評入上之上品。

魏韋誕稱譽:書法家張芝 “可謂草聖,超全絕後,獨步無雙”

張芝在學習東漢杜度、崔瑗的章草基礎之上, “溫故知新,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所以張懷瑾說:“案草書者,後汗徵士張伯英之所造也。” (《書斷》)肯定了他又開創之功。

魏韋誕稱譽:書法家張芝 “可謂草聖,超全絕後,獨步無雙”

齊鯤書法

對於張芝草書的藝術特色,張懷瑾做了形象的闡述:“章草之書,字字區別。張芝變為今草,如其流速,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若懸猿飲澗之象,鉤鎖連環之狀。神話自若,變態不窮。” “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而隔行。” “世稱一筆書者起自張伯英,即此也。” (同上)與章草相比,張芝打破了 “字字區別”的舊規,強化了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生動聯繫,只有這樣,才能夠因 “血脈不斷” 而取得 “變態不窮” 的藝術效果。這對於感情豐富的書家來說,無疑是一個解放,遺興抒情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魏韋誕稱譽:書法家張芝 “可謂草聖,超全絕後,獨步無雙”

齊鯤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