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時候頭泡茶喝還是不喝呢?

不知道大家泡茶時有沒有這個習慣:不管什麼茶,頭道水衝進去,然後“譁”一下倒掉。更有甚者還倒掉兩泡茶,美其名曰“去農殘、洗灰塵、去雜質”。頭泡茶真的不能喝嗎?很多司空見慣的事情,許多人只是依葫蘆畫瓢,都沒有仔細推敲過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到底是不是正確的。今天淺笑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也歡迎有不同見解的朋友留言。

泡茶的時候頭泡茶喝還是不喝呢?

頭泡茶,到底喝還是不喝?

認為頭泡茶需要倒掉,一般有以下幾個說法:

1、頭泡茶主要是為了洗乾淨農藥殘留物。

2、頭泡茶是用來洗去雜質和灰塵 。

3、頭泡茶反正不好喝,倒掉無所謂。

泡茶的時候頭泡茶喝還是不喝呢?

在我覺得,頭泡茶喝不喝那是要看情況而定的。其實,由於茶葉的特殊性,無法像果蔬食品那樣清洗,因而農藥殘留物單靠熱水浸泡很難真正全部祛除,農藥多為脂溶性物質,熱水沖泡也只能溶解和稀釋很小部分的量。同時,現代茶葉多采用純天然的種植方式,其中殘留物含量也絕達不到危害人類健康的程度。

在古時候,由於製作工藝等技術條件不高,加上舟車運輸,極少數茶葉的確存在潔淨的問題,但是發展到現在,只要是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出的茶葉,基本上都不存在衛生問題。換個角度想,如果茶葉是髒的,是不是喝咖啡前也要洗洗咖啡粉、喝紅酒前也得煮開紅酒?據說傳統紅酒的製作工序中還需要用腳踩葡萄的。那有沒有髒的茶?有!但只要是標準廠家生產出的茶葉,一般都不會存在衛生的問題。

泡茶的時候頭泡茶喝還是不喝呢?

對於頭泡茶,需要依據不同的茶葉來判斷,我們簡單把茶葉分為以下三類,再來斷奪。

第一類:自然狀態或者做型程度較低的茶

這裡的“自然狀態”指的是像花茶、白茶這種以本身狀態呈現的茶品;而“做型程度較小的茶”則如大多數綠茶、紅茶、黃茶。這幾類茶建議頭泡茶要喝掉。一般綠茶、白茶、黃茶、紅茶頭泡沖泡出的內含物質是很豐富的、很好喝的,如果倒掉會很可惜。尤其有些優質的綠茶、紅茶本來就最多衝泡三四次,還倒掉第一泡,簡直有些暴殄天物。對於它們來說,喝的是茶葉本身的味道,所以不必將頭泡茶倒掉,茶葉最美的香氣與鮮爽感全在第一泡茶湯裡。

曾有見過一人沖泡君山銀針,只因茶湯裡有毫毛就將頭道茶都倒掉,其實是非常可惜,因為那是名優黃茶茶湯中最驚豔的一泡。

泡茶的時候頭泡茶喝還是不喝呢?

條形烏龍茶(比如:巖茶、單叢、東方美人等)這些茶強烈建議喝掉頭泡茶。不喝實在是太浪費了,頭泡的浸出物是很豐富的,看湯色就能明顯感覺到。

對有些好的巖茶,有的茶人會特意留下頭泡茶,在整個茶全部喝完後,再喝頭泡茶。他們說喝尾水時滋味已經明顯淡了,此時再喝頭泡,能將整個茶滋味最美妙的感覺又帶回來,所以這頭泡茶又稱為“還魂湯”。

泡茶的時候頭泡茶喝還是不喝呢?

第二類:做型程度較高的茶

例如球形烏龍或者普洱茶、沱茶、磚茶等,因為特殊的形狀,茶葉在浸泡時會有一個“慢慢舒展”的過程,因此往往會採取頭泡茶溫潤茶葉,而這一泡是完全可以喝的。由於這些茶通常做形都很緊實,所以頭泡時析出的物質都很少,滋味很淡。頭泡主要是為了溫潤一下茶,所以要不要喝,全看自己。只是在正式場合,由於茶湯並沒有達到品飲的最佳狀態,溫潤泡不會給客人飲用而已。

泡茶的時候頭泡茶喝還是不喝呢?

第三類:有陳化時間的茶

這類茶指的是以普洱茶為代表的陳茶、老茶,對這些有一定陳放時間的茶葉來說的。頭泡茶的確具有沖洗的作用,更多的還有“醒茶”作用,甚至對於倉儲有問題的茶來說,很多人會用沖洗很多次來妄圖掩蓋倉儲帶來負面影響。這樣的情況,不建議喝下去頭泡茶,但可從聞幹茶、看頭泡茶湯色和聞其氣味,甚是“過下嘴”這樣淺嘗一口吐掉等諸多方面看它的“健康”狀態。

泡茶的時候頭泡茶喝還是不喝呢?

通常,茶葉有益物質最大程度的析出就在第一泡。有人曾戲稱頭泡茶是普洱茶的“黑匣子”,包含了許多商家不肯告訴你的信息,所以下次買普洱茶的時候,或許淺嘗一口頭道茶,並細細品味裡面的不正常滋味,這個方法非常好用。

比如說:在頭道茶入嘴後,感受到淡淡的灰塵味和異味(如爛菜味、檀香味),說明這款茶的儲存空間不夠乾淨、衛生;如果嚐到糊味,說明這款茶在製作的時候有發生工藝問題,例如炒糊、炒焦的情況;如果嚐到少許黴味,說明這款茶在存儲時有受一些潮;如果茶湯裡漂浮著碎茶和碎渣,說明原料等級不高或者你撬茶技術太差等等

所以,現在頭泡茶喝還是不喝,你心裡有譜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