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我們放在車裡的礦泉水到底能不能喝?看看醫生怎麼說

前幾天,我家母親大人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還特地@了我:

《女性千萬不要喝放在汽車裡的瓶裝水,這可能會讓你罹患乳腺癌。》

文中提到:塑膠瓶子遇熱後會產生一些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會導致人們罹患乳腺癌↓↓

夏天到了,我們放在車裡的礦泉水到底能不能喝?看看醫生怎麼說

說得好有道理的樣子,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媽是信了。

夏天到了,我們放在車裡的礦泉水到底能不能喝?看看醫生怎麼說

夏天到了,我們放在車裡的礦泉水到底能不能喝?看看醫生怎麼說

礦泉水瓶是熟料材質的,在經過高溫暴曬以後,可能會放出一些對人體不太健康的物質,建議還是不要喝了。

夏天到了,我們放在車裡的礦泉水到底能不能喝?看看醫生怎麼說

夏天到了,我們放在車裡的礦泉水到底能不能喝?看看醫生怎麼說

在車內經過暴曬的礦泉水是不能喝的,車內的溫度能到五六十度的,你覺得還能喝嗎?

那這種說法究竟是對是錯呢?今天小易跟大家聊一聊(只聊水,不聊xiong)

礦泉水瓶的材質是PET1,耐熱70℃

01

這個問題主要與瓶子所用的材質有關。

大家可以隨手拿起身邊的礦泉水瓶,倒過來看看瓶底,上面寫著“pet”,三角形中寫了“1”。如下圖↓↓

夏天到了,我們放在車裡的礦泉水到底能不能喝?看看醫生怎麼說

這是最常見的塑料材質之一---PET(學術名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目前絕大多數的礦泉水、飲料瓶均採用PET材料。

PET1材質在70、80℃下開始變軟,發生水解反應的溫度要求是120°C,氧化分解溫度要求為150-470°C,可是在120°C時的水解率不足0.01%。

夏天到了,我們放在車裡的礦泉水到底能不能喝?看看醫生怎麼說

簡單點說就是:PET的耐熱溫度為70攝氏度,高於這個溫度之後,材質會變軟,但這個溫度僅僅會引起礦泉水瓶的物理性質的變化(水溫升高),並不會因與水的接觸,熔解成有害化學物質,毒性物質的洩漏幾乎可以忽略。這種材料結構穩定,發生化學變化也要在100℃-120℃以上,車內達不到這樣高的溫度。

所以,只要是合格的PET水瓶,大家就無需擔心“暴曬過的礦泉水有毒”這個問題。但前提是,你要確保你買的你買的是合格的飲料。

小易給大家附上一份各種材質的使用條件↓↓

夏天到了,我們放在車裡的礦泉水到底能不能喝?看看醫生怎麼說

開封過的水,不要飲用。

02

其實,車內的水的最大威脅不是高溫,而是“細菌”。

一般礦泉水的保質期為一年,但開封后的礦泉水就不受上述期限的保證了。

據調查:

通常,一立方米空氣約有5000細菌(不是致病菌),時間一長細菌會繁殖生長而影響飲水衛生,一般打開的礦泉水,超過48小時以上,細菌就會嚴重超標。

而車內的高溫環境,更會催生細菌的繁殖,開封后放得越久,細菌越多。這才是“車裡的瓶裝水不要喝”的主要原因。

夏天到了,我們放在車裡的礦泉水到底能不能喝?看看醫生怎麼說

總結

其實,就科學角度上來說,車裡放的瓶裝礦泉水即便受過暴曬,也是安全的,可以飲用。但說實在,暴曬過的礦泉水,口感確實不咋滴。當然,這種情況只適用於合格的飲料瓶,以及沒開過蓋的水。

如果礦泉水開封過,而且已經放了好幾天的,就不要再喝了。雖說“大菌吃小菌”,但細菌吃多了,身體還真是受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