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出使契丹”

馮道“出使契丹”

五代時期,兵荒馬亂,各地諸侯紛紛為王,契丹屢次侵略中原,中原各朝也奮力抵抗。

後晉剛建立時,晉高祖石敬瑭得到契丹的援助,在位期間向契丹稱臣。

契丹是個野蠻的民族,經常欺壓和殺掠後晉,還殺後晉的使者,後晉官員聞之色變。

馮道在後晉任職的時候,晉高祖想派大臣出使契丹,很多大臣害怕的不敢前往。

馮道當時就職政事堂,他聽說了這件事後,便在紙上寫下"道去"二字,並讓書吏草擬出使敕令。

書吏得到命令後嚇得臉都變了顏色,渾身顫抖,淚都流下來了。

馮道當時讓人代他向妻子告別,當晚便直接住在驛館中,準備出使。

晉高祖擔心馮道的安危,勸他說:"你官高德重,不宜深入契丹。"

馮道回答道:"陛下曾受契丹恩惠,臣受陛下恩惠,臣去有何不可。"

馮道到達契丹後,耶律德光欲到郊外迎接,以示尊敬。

契丹群臣諫道:"自古沒有天子迎接宰相的禮節。"耶律德光這才作罷。

後來,耶律德光賞賜馮道牙笏、牛頭,這在契丹是一種特別的禮遇。

馮道為此賦詩紀念:"牛頭偏得賜,象笏更容持。"

耶律德光聽後大喜,他想將馮道留在契丹。

馮道得知後說:"晉朝與契丹是父子之國。我在兩國都是臣子,在哪都一樣。"

就這樣馮道就留在了契丹。

馮道在契丹兩年,他將獲得的賞賜都用來購買薪炭,還揚言道:"北地苦寒,我年老不堪忍受,所以早做準備。"好像是要永遠留在契丹

後來他獲准歸國,然而他三次上表,表示願意留下,被拒絕後又磨蹭了一個月,方才啟行南下。

馮道走後,每經過驛站都要停留,磨磨蹭蹭用了兩個月才走出契丹國境。

後來隨從問他道:"別人能從契丹生還,都恨不能肋生雙翼,您為什麼還要住宿停留呢?"

馮道道:"縱使急速返回,若契丹人真要追趕,也終究逃不掉。慢慢走反倒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