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这一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源于胜战计中的第二计,书中是这样写的“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内容的主要意思就是攻击兵力分散的敌人比进攻兵力集中的敌人有力,攻击气势不旺盛的敌人比进攻气势旺盛的敌人有利。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这一计策主要内容就是进攻敌人后方迫使敌人撤兵。在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计策,除了桂陵之战外还有几次知名战役中使用到了这个计策,例如诸葛亮借马超退曹操,周瑜刚死曹操就准备消灭孙权,但是刘备当时准备攻取西川,曹操怕刘备攻取西川之后势力日益壮大没法打了就不知该怎么办了。曹操的谋士献计,意在威胁刘备要么救孙权,要么等曹操攻下东吴慢慢的图谋你刘备的地盘。刘备知道后随即听从诸葛亮的意见给马超写信,告知其曹操发兵之后关内兵力空虚。因为马超的父亲被曹操所杀,一看有机会报仇很是高兴。当曹操发兵之时,因为关内兵力空虚,马超进攻关内迫使曹操退兵最终曹操被杀的事丢盔弃甲。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班超在汉朝进攻匈奴之时游说鄯善王,因为匈奴和汉朝都派来了使者对其进行游说,因为匈奴使者对其施压,所以鄯善王一直在犹豫。班超为了让鄯善王与汉朝结盟使用了计策杀了匈奴使者迫使鄯善王与汉朝结盟。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役中被费边打败,当时汉尼拔大举进攻罗马,罗马主将费边不与汉尼拔正面抗争,而是不断袭击零散部队和汉尼拔的同盟者,使其永久性粮食补给基地无法建立。汉尼拔因孤军深入而人困马乏士气低落,当时汉尼拔想要与卡普兰城结盟,但是卡普兰城的外围都是罗马军队,汉尼拔就想使用围魏救赵之计将罗马军队引出,但是被费边看出来了,费边坚守卡普兰城不出,最终布匿战役一汉尼拔失败告终。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