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火不過三天

真正讓所有“菊內人”沉迷其中的

是一種創造“話術”

和自己動手塑造“偶像”的權力

王菊,火不過三天

王菊,火不過三天

A bull in a china shop,“闖入瓷器店的公牛”,這是一句英語中的經典釐語,意思是,在一個需要舉止得體、細緻周密的場合裡,闖入了一個行事莽撞、笨手笨腳的傢伙。

這個詞的起源,來自於19世紀的英國報紙。1816年,阿姆赫斯特勳爵奉命出使中國,代表英國政府與滿清王朝進行貿易洽談,但是卻在覲見皇帝的禮儀上碰到了磕頭的難題,交涉了很多次。清廷好不容易通融英國見君王的禮儀接見,日期也都訂妥,但是阿姆赫斯特已經等得不耐煩而氣跑了,結果一無所獲。當時英國多家報紙刊登的漫畫,把阿姆赫斯特畫成一頭闖進瓷器店的公牛。

王菊,火不過三天

在最近突然成為爆款的王菊,因為“黑、土、壯”的形象和不加掩飾的直率,在《創造101》這個偶像養成節目中,成為了那個闖入瓷器店的母牛。

王菊的意外爆紅,在很多人看來,幾乎就是又一次“反主流文化”的勝利:在審美上,厭棄了千篇一律的網紅臉;在個性上,代表了不完美也可以有態度的獨立女性精神。

聽上去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大家心知肚明:在大多數秀場裡,從奧斯卡到戛納的紅毯上,能夠上頭條的永遠是瓜子臉和大長腿。

在遠離秀場的生活場景中,很少有人真正會以“黑、土、壯”作為審美標準。很多“菊內人”,一邊熱情高漲的要幫王菊上頭條,一邊又在絞盡腦汁的計算一日三餐的卡路里,精細搭配自己的減肥代餐。

就像《新週刊》總結的:口口聲聲說愛王菊,其實你們心裡最想做的是范冰冰。

王菊,火不過三天

提起大眾文化反叛的先鋒,人們一定會想到上世紀60年代的披頭士樂隊。上世紀60年代是一個多變、躁動的年代,迷茫絕望的情緒在1968年達到了巔峰。這一年,美國總統肯尼迪被刺殺身亡。同一年裡,代表社會進步聲音的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也死於一名白人兇手的槍下。法國在這一年爆發了“五月風暴”學生運動。全球的年輕人似乎都想跑上街頭髮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而這一時期,披頭士樂隊將新鮮的元素與搖滾的靈魂不斷碰撞,不斷追求音樂風格的突破。不論是流行搖滾、民謠搖滾、迷幻搖滾,以及早期的重金屬,披頭士樂隊都是其引領者。他們以反上流社會、反正統藝術的風格,鋒利且敢於接觸社會敏感問題的歌曲內涵,以及在舞臺上與世俗挑戰的舉止,成為大眾文化反叛的代表人物。

將反叛的精神主流化,這正是披頭士樂隊風靡世界的內在原因和偉大之處。

而這也正是與當下“菊文化”區別最大的地方。不少文化評論者振振有詞的總結王菊現象:大眾審美正在經歷一場變革,認為“王菊不僅僅代表一小撮群體的審美,更意味著推翻僵化審美觀念的可能性。”

這種觀念真是大錯特錯了。王菊身上的確具有一定的反偶像特質,但這種特質,在歷經上百年的商業文化薰陶、無數品牌推動塑造才形成的主流審美世界面前,根本無法撼動主流,更不可能成為主流。

事實上,“菊文化”中,真正讓所有“菊內人”沉迷其中的,是一種創造“話術”和自己動手塑造“偶像”的權力。

很多王菊粉絲很快創建和找到了組織,自稱為“陶淵明”,因為陶淵明獨愛菊。LGBT人群也大量被王菊圈粉,因為王菊走過了從不被接受到被人們喜歡的過程,這正是LGBT人群感同身受的身世。

這些組織展現出的強大應援力,成為改變王菊命運的力量。他們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亞文化和語言體系。

“事無菊細”,是指為王菊投票的任何細節都不能錯過。

“多此一菊”,意思是多給王菊投一票,才是最好的。

“菊內人”,指看過101並且給王菊投票的人。

“菊外人”,是指不知道王菊是誰,也沒看過101,但是已經被“給王菊投票”相關信息包圍的人。

粉絲們還創造了各種喪心病狂的“菊話寶典”:菊躬盡瘁、大菊為重,菊促不安、菊世無雙、菊手之勞、一菊兩得、菊止大方、菊之門外、菊安思危……

王菊,火不過三天

“pick王菊,其實就是pick平凡的自己”,這是很多“菊內人”的心態。他們更享受的,其實這種平凡人的權力:他們不願意躲在偶像的陰影下仰望,更願意用自己的戰鬥力,把偶像送上馬、扶一程。

但也別忘了,他們同樣具有隨時把偶像拉下馬的能量。

王菊,火不過三天

王菊,火不過三天

王菊,火不過三天

王菊,火不過三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