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去城市还是去农村?许多人或许都曾面对这样的人生选择。不可否认,城市的许多条件要优于农村。也有很多年轻人走出农村,到城市里谋生,渐渐的,家乡成了心底的一抹乡愁。在一些人的视野中,农村老龄化、空心化令人担忧。未来谁来种地?谁来建设农村?现在的年轻人,还愿意来农村吗?

其实,在不少人走向城市的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乡村,其中有不少青年。当青春遇见乡村,他们用担当与奉献为乡村振兴增添力量,用激情与奋斗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就像这四位青年,和他们最美的青春。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

一、

他带领村民脱贫,让家乡旧貌换新颜

在城里工作,年薪18万

到贫困村从头开始干

两条路

如果是你,会怎么选

10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后

当李君望着满目疮痍的家乡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

他做出了决定

放弃赚18万的城里工作

回乡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当年年底,1985年出生的李君

回到村里任村主任助理

两年后村两委换届

他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成为苍溪县最年轻的大学生村支书

李君,誓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他说,扶贫重在扶志

一定要把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实现有尊严的稳定脱贫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他通过线上、线下整体营销

让村里的农产品“飞”出大山

他组织成立合作社,注册品牌

开展“远山结亲计划”

在城里物色有需求的家庭

与岫云村的农户结成对子

一对一提供高品质、原生态的农产品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出去跑资金,帮村民结对子

李君吃苦受累,也没少挨白眼

他曾遇车祸,断了6根肋骨

因为惦记村里

在他的带领下

如今的岫云村已整村脱贫

曾经的“空心村”

成为四川省级“四好村”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二、

她扎根“高原孤岛”,成为门巴族“护梦人”

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

这不是户外探险

而是乡村教师格桑德吉

护送学生的求学之路

为了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

十多年来

她往返于西藏墨脱的悬崖山谷间

用青春

点亮了山里孩子的求学梦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格桑德吉与改革开放“同龄”

偏远、贫穷的西藏墨脱县帮辛乡

是养育她的故乡

在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毕业后

她本来有机会在拉萨工作

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家乡

到帮辛乡小学当老师

格桑德吉说

家乡有我的童年、我的记忆

有我的信仰、我的梦想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进藏难,进墨脱更难

帮辛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

格桑德吉曾天天走在

山体滑坡危险频发的路上

而最难的

不是上学的路,是上学的心

由于村民的教育意识不强

经常有孩子缺课、弃学

格桑德吉不断到他们家里做工作

把学生劝回课堂

一次说不通,就再来第二次

决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2013年,墨脱公路通车

墨脱教育的变化也翻天覆地

小学入学率达99%以上

“营养改善计划”也在这里试点

格桑德吉教过的孩子中

有10多名考上了大学

三、

他“绕地球”10圈,为乡亲的健康护航

每天行进近70公里

你能坚持多久

一天、一周还是一年

这个“80后”青年

从2000年至今

骑坏了7辆摩托车

行程超过40万公里

足以绕地球10圈

他就是贺星龙

山西省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的乡村医生

他用青春

为村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贺星龙就出生在乐堂村

这里土地贫瘠,十年九旱

自古以来就是苦瘠之地

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离开村子

贺星龙是个“另类”

从卫校毕业实习后

选择回到乐堂村当医生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不管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

他不是在出诊

就是在出诊的路上

最多时一天要出诊30次

宁肯多跑十趟诊清疾病

不可少去一趟延误病情

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

随时准备为乡亲们服务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18年来

他累计免收出诊费35万元

给村民用药只收一点成本费

对家庭困难的,有时干脆免费

而自己,却背负了2万多元债务

他说

这些年来,钱是没挣下

但咱活下了4000多乡亲

值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四、

她身残志坚,让民族传统文化走向全国

身有残疾又怎样

她们用勤劳的双手

照样能绣出自己的一片天

美丽的“80后”侗族姑娘陆婷

不仅让传统的侗族刺绣技艺得到传承

还带动70多名侗族青年就地就近就业

培训600多人做刺绣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陆婷出生在贵州省黎平县永从乡上寨村

童年一次意外事故

让她的左手落下残疾

也中断了她从小学习的侗族刺绣

靠着勤奋和努力

她考上了凯里学院学习旅游专业

毕业后

她却选择回到农村老家当代课老师

但创业的火苗,一直在她的心里

那时,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了

没人愿意学习侗族人世代相传的刺绣

26岁的陆婷重新拿起了绣针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2014年,她成立彦婷手工刺绣坊

把村里的妇女们组织起来

做刺绣服饰和手包

为了推销

陆婷曾背着两三百套衣服

往返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其中的辛酸、吃力,也曾让她潸然泪下

这个倔强的姑娘,从来不服输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她开了网店,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

她钻研技艺,屡获国内刺绣奖项

她开班讲课,帮助残疾人和贫困村民

陆婷有一个美丽的刺绣梦

希望把侗族刺绣保护起来

将这个文化推向全国、全世界

并让做刺绣的人实现脱贫致富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兼团支部书记李君、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完全小学副校长格桑德吉、山西省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乡村医生贺星龙、贵州省黎平县彦婷手工刺绣坊总经理陆婷,在人生的岔路口毅然返回农村老家,在不同的岗位努力拼搏,不仅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也为更多乡亲们带去了希望。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他们荣获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无奋斗,不青春。青年,总是走在时代最前列。百年前,无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发出五四运动的青春呐喊,推动了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青年奔赴各地,挥洒汗水艰苦创业,结出了累累建设硕果。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青年更要挺立潮头,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正在迎来振兴发展的乡村,理应成为广大青年奋斗的广阔天地。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振兴,尤其需要青年人才。现代农业、互联网+、产业融合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为青年尽情施展才华提供了机会,也亟待眼界宽、见识广、思路活的青年来干事创业。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亦呼唤着有志青年前来就业,服务乡村群众,在奋斗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当青年遇见乡村振兴,迎难而上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拼搏奋斗才是青春最美的誓言。

那些在乡村奋斗的青年们

就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

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