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課讓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

週日有個公開課,拋下孩子趕緊跑去聽講,因為題目太過誘人——《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

我本人自我認同感很低,先生不止一次的問:你為什麼就非覺得自己最差呢?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覺得自己糟糕透了,什麼事都做不好,沒一樣拿得出手的本事,我覺得自己在哪兒都是拖大家的後腿。我不想孩子如我一樣,這樣的生活太痛苦。我希望孩子是陽光的自信的。

課上老師先問了一個問題:孩子為什麼會膽小?見我們沒領會,接著問:當我們做父母的心情很不好很煩躁時,孩子是什麼反應?大家七嘴八舌開始回答:小心翼翼,低著頭,不敢大聲說話……老師說這就是孩子膽小的來源。

的確,壞情緒會讓我們不由自主的衝孩子發火,指責孩子的是是非非,而原本有些舉動是無關緊要的。每一句不耐煩的否定的話語都是給孩子心靈的一次打擊。

一節課讓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

為了讓我們體會到肯定語言的力量,老師叫我們做一個遊戲。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個圈,中間放一把椅子,大家輪流坐上去聽其他人的表揚。當天的聽眾有十來個,有相互認識的,也有初次見面的,憑著當天的印象說出對方的優點。

當我坐到中間時,我聽著來自這些相識的不相識的朋友的讚美,臉上熱熱的,身上暖暖的。當有人提到特別佩服我一個人照顧倆孩子,一手牽著大的一手推著小的,在小區玩或在外邊吃早餐,覺得我特別能幹,我的眼淚差點滾出來。我想起了自己的心酸過往,也感動於她們對我的認可,雖然落淚卻並不難過,像是受了委屈的孩子見了媽媽終於哭出來了一樣,很舒服。

遊戲中我領悟到,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可以用否定的話語也可以用肯定的話語,肯定的話語能更好的打開雙方的心房,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聯想到與先生之間的交流,同樣的想要他去接孩子放學,若我說:你為什麼就不能主動的去接一下孩子,我還得回家給二寶餵奶呢。他一定很倔強的回答:我就不去,你愛去不去。我只能氣哄哄的自己去接娃再回家照顧二寶。若我說:你去接大寶吧,你跑得快,孩子早一點被接出來能開心好半天,我也好早點回家照顧二寶,多半他就去了。

一樣的說話技巧用在孩子身上也是適用的。有一段時間孩子特別討厭練琴,每次都是先哭一會兒再開始。我心急的時候就會訓斥他:哭也得練完,練不完不許睡覺!孩子特別傷心,哭一頓然後自己洗洗臉開始練習。有一次,我對練習的孩子說,你彈的曲子開始有調調了哈!孩子開心的問:是嗎?那我再給你彈一遍。每天為了彈三遍還是彈兩遍討價還價無數次的孩子,那次竟主動多彈了好幾遍。

一節課讓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

在老師的進一步引導下,我開始認識到,認可才是讓孩子自信的關鍵。老師說,根據研究,6到12歲的兒童一共獲得五千到三萬次的認可才能建立起比較穩定的自信。我估算了下,這就意味著每天要給孩子三到十八次的認可。我們做到了嗎?

早上起來,脫口而出的是:起床了沒?穿好衣服了嗎?怎麼還沒洗漱完?再不出門就要遲到了!

晚上回家,見面就問:作業寫完了嗎?琴練好了嗎?玩一會兒趕緊睡覺了,睡的太晚你就長不高還會生病。

……

孩子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置疑聲、催促聲、打擊聲唯獨沒有愛的聲音中,何來自信?

也許你會反駁說,我就是因為愛他所以才會說他。

我絕對相信!因為我也是這麼以為的!我一直以為,我訓他是為了改正他身上的小毛病,就像小樹成長中出現的小枝椏,砍掉是為了讓它長的更高更粗壯。課堂上我才意識到,我們砍掉的也許不全是孩子的小枝椏,還有孩子的根鬚,我們砍掉了孩子探索世界的觸角。就像老師說的,好好一株野山參,被我們修理成了胡蘿蔔。

愛孩子的心父母皆然,如何表達這份愛,讓孩子在父母的愛中茁壯成長呢?我的理解是有些事父母該管還是要管,比如他把手指插入插座孔或者覺得好玩把釘子放到大人椅子上,必須要制止。但無論你說他什麼,訓斥他什麼,一定要讓他清楚明白一件事,就是爸爸媽媽是愛你的!

一定要讓孩子相信:無論何種狀況發生,即使他調皮搗蛋,即使他做了壞事,即使他學習不好,即使他惹爸爸媽媽生氣……無論何時,爸爸媽媽都愛他,永不變。

不要怕孩子被溺愛,有規矩的愛只會讓他們越變越好,沒有規矩的愛才會成為溺愛。

一節課讓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

優秀的父母對孩子行為引導多過修正。

錢兒媽在《讓孩子像孩子一樣成長》中講過一個事例,她有一個朋友自小學琴,後來中斷了,特別希望自己的女兒也學琴,可是女兒並不熱愛,怎麼辦呢?這位媽媽就每天在家彈琴,悠揚的琴聲時時在家中飛揚,開始時孩子並不感興趣,慢慢的被吸引到琴邊,最後主動要媽媽教她。不打不罵沒有脅迫,一樣可以讓孩子愛上學習。

養育孩子是門技術,教育孩子是門藝術。老師說,教育教育,就是教父母學會養育孩子。為人父母,不是說生下孩子自然而然就成為了父母,為人父母,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才能無愧父母的稱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效仿的對象,教育孩子先從教育自己下手,孩子就像父母的影子,身正了,影子自然會正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