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寧波有一個8歲的小男孩叫亮亮。五官端正,發育良好,人也很活潑,經常數學考滿分,語文也都在90分以上。

但自從亮亮上幼兒園開始,亮亮就讓他的作為教師的父母傷透了腦筋。

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第一,因為亮亮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也從來不會撒嬌,不會求助,開口說話也要比同齡孩子晚,行動方面比一般孩子笨拙。

第二而他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愛好,比如養青蛙,一說起青蛙就滔滔不絕。

第三,幼兒園裡,亮亮明明想跟小朋友玩,但是不懂得怎麼開口,經常用拍打的方式與他人搭訕,結果就經常被人誤會打了起來。後來,亮亮乾脆威脅其他同學跟自己玩,如果不玩就就揍人家。

久而久之,小朋友都怕了他,家長也聯名抗議。亮亮先後就讀了三所幼兒園,八所小學,均被勒令退學,理由都是“不適宜行為”。

其當我描述完亮亮的故事時,腦海裡已經出現了一個跟亮亮有著相同特質的人,你是不是也跟我想的一樣?

沒錯,就是美劇《生活大爆炸》裡的男二號,謝耳朵。

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謝耳朵原名叫Sheldon Lee Cooper,在《生活大爆炸》中,他智商高達187,11歲進入德州大學物理專業學習,14歲以優異成績畢業,15歲在德國開始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理論物理,博士畢業後任職於加州理工大學,主要研究領域是弦理論,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物理天才了。

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然而呢,謝耳朵小的時候也是讓父母傷透了腦筋,童年時製造了一個沒有正常工作的電腦斷層掃描儀;12歲時造了個核反應堆想要給小鎮發電;14歲時在家鼓搗激光被父母送去寄宿學校。

他生活極其規律,喜歡炫耀自己的智商,不理解幽默和諷刺,對社交感興趣但完全不在行,極具邏輯性,有很多奇怪的癖好,動手能力極差,高度理智和僵化,認為“感情”是低等生物的追求。小的時候經常受到鄰居小孩和同學們的嘲笑和欺負。

這麼看下來,跟上面新聞中的小男孩亮亮基本是百分之80吻合。就是一群情商超低,智商爆表的人。

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說實話,我是有點羨慕他們的,因為像我這樣資質平庸的普通人,這輩子是不可能被人稱作天才的。

而他們不但被稱作天才,連存在於他們身上的這些特質,都有一個特殊的名稱,叫做“天才病”,又稱”亞斯伯格綜合徵“,屬於精神心理科。

有很多的科學家、藝術家都是亞斯伯格綜合徵患者。

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在網絡上,也有不少的人標榜自己是“阿斯伯格人士”,並以此為傲,可以說跟我是同樣的心裡了,希望被認為是天才。

但是天才是否真的很幸福,是否能很好的適應社會?不見得。

亞斯伯格症患者雖然被稱作天才,卻無法掩蓋疾病本身的殘酷,人際交往困難,語言交流困難,行為模式刻板等等。

不過,也有網友說,這個病好好引導的話,是有可能培養出某一領域的頂尖人才的。

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也有人表示,阿斯伯格綜合徵是先天的,但不是什麼疾病,家長應該早點注意到家裡小孩的異常,才能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世界。

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所以,患有亞斯伯格綜合徵的孩子未來是否能成為某一領域大牛,家長和學校的引導方式超級重要。

不過,請恕我直言,這樣的孩子出生在中國,他變成天才的幾率可能就小了很多。因為在這個社會中,有99%的所謂正常人,他們認為1%的人是瘋子,而他們對待瘋子的方式,你們也看到了,勒令退學!

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卷福也是哦)

一般都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必然為你開了另一扇窗,而亞斯伯格綜合徵的孩子則是,上帝給你關了一扇窗卻給你開了一扇大門。

他們雖然只有那1%,這1%的人,看待我們這99%的正常人,可能也覺得我們不正常。

正如,

王者無法預判青銅的走位,青銅理解不了王者的世界一樣,互相不理解,但不代表對方一無是處。

在他們的世界裡,他們才是最有趣的人,我們卻是一群無聊的人。

(理工男的浪漫)

所以,就算只是那1%又怎樣,天才總是孤獨的。

而且,醫生說這個病不能被治癒,只能被改善。

那就專心做一個nerds,做一個呆子好了。

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或許你在學校格格不入,或許你是班級裡最矮小的,或許你從來沒有朋友,經常被欺負。可只要你堅持做自己喜歡的,有一天你會變成他們眼中最酷的人。

男孩被學校開除8次,原因是“智商太高威脅到了他人安全”

而我們這些凡人,只能在網絡、社交、感情、家長裡短的事情中,慢慢蹉跎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