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關羽逃到距離益州不遠的臨沮時,馬超為何不去支援他?

關羽,對於華夏民族來說,可謂是無人不知。幾百年前,三國鼎立,整個中國戰火紛飛,都說亂世出英雄,而關羽則就是其中之一。

揭秘:關羽逃到距離益州不遠的臨沮時,馬超為何不去支援他?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流傳至今,說是好兄弟,或許更該說劉備是關羽的伯樂。劉備建立軍隊回擊黃巾軍的時候,關羽選擇了這支隊伍。因為關羽的勇猛,公孫瓚給了關羽“別部司馬”這個官職。此後劉備,關羽,張飛,工作的聯繫增多,三人關係日漸親密,情同手足。

揭秘:關羽逃到距離益州不遠的臨沮時,馬超為何不去支援他?

而後,劉備勢力日漸增強,關羽更是愈發的成了劉備的得力助手,天下皆知。然而,就這麼一個英雄,最後卻走到了末路。他護了荊州5年,這5年,荊州雖談不上太平,卻也在關羽的守護下巋然不動。然而,當關羽想要出征北方,攻打曹魏,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的時候,卻敗了。前有追兵後有勁敵,實力懸殊,關羽只能選擇帶兵逃走,可是還是死在了臨沮,死在了呂蒙的屬下的手中。

揭秘:關羽逃到距離益州不遠的臨沮時,馬超為何不去支援他?

對於關羽的死亡,很多人都會扼腕嘆息,一代英雄,竟然就如此命喪了黃泉。劉備還未一統天下,曹魏勢力還未剷除,關羽的人生,卻早早在這裡謝幕了。

但是,也會有很多人深入思考,關羽逃到離益州不遠的臨沮時,馬超為何不如支援他?為什麼呢?明明,所有人都認為,馬超該是有機會支援關羽的啊。

揭秘:關羽逃到距離益州不遠的臨沮時,馬超為何不去支援他?

但是,我們更該深入考究馬超的身份。對於馬超而言,劉備只是馬超不得已的選擇。這一點,劉備是知曉的。所以對於馬超,劉備並不敢百分之百的信任他,並不能把他當作關羽、張飛這樣的兄弟對待,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劉備當然不敢給馬超實權,所以臨沮都督這個職位只是有名無實。

揭秘:關羽逃到距離益州不遠的臨沮時,馬超為何不去支援他?

一個沒有實權的將軍,是上不了戰場的,馬超就是一個例子。不是,馬超不救啊,而是馬超想救而能力不夠。況且,據史料記載,當時的馬超並沒有鎮守臨沮,而是在其他地方,而且當時從成都去往臨沮的各個要塞已被敵軍佔領,馬超根本沒辦法去支援關羽。

即使後來,劉備幾乎帶領了自己整個國家的軍隊去攻打曹操,在那些條被曹操佔領的軍事要道上也是鎩羽而歸。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項羽,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幾萬兵力打敗敵軍的幾十萬兵馬。劉備的軍隊,劉備的國力,劉備的朝廷各官員,跟曹魏相比,就如同雞蛋碰石頭,這種實力的懸殊,早就決定了最後的結局。

揭秘:關羽逃到距離益州不遠的臨沮時,馬超為何不去支援他?

關羽的死亡,其實也該理解為必然。雖然忠義,雖然勇猛,可是行軍打仗,帶兵領隊這種事,並不是只要有武力就能取勝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腦子。而關羽,其實更該說他是一個武夫。

關羽的光芒太盛了,名震三國讓他目中無人,以自我為中心。而這種人,窮途末路的時候,其實很多人,或許更具體來說是他光芒之下的人,更願意袖手旁觀。而且當時沒有任何的指令讓那些人去營救關羽,所以為了明哲保身,很多人選擇了迴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