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隨姑”,巢湖洪氏與劉氏、吳氏親上加親的風俗

“侄女隨姑”,洪家疃洪氏與巢縣城劉氏、六家畈吳氏親上加親的風俗

“侄女隨姑”,巢湖洪氏與劉氏、吳氏親上加親的風俗

百年繁華

——洪家疃洪氏與合巢周邊望族的關係

2017年8月,我有幸參與居巢洪氏宗譜的續譜工作,接觸了洪氏宗譜等大量史料,透過泛黃的宣紙,家族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逐漸清晰起來。

“侄女隨姑”,巢湖洪氏與劉氏、吳氏親上加親的風俗

據《洪氏宗譜》記載,洪家疃洪氏祖居徽州府歙縣桂林村。元至正年間,祖上洪寬公(1356-1423)中了進士,正待上任時,朱元璋的農民軍攻進徽州。作為元朝統治階級的一員,寬公攜家眷逃至廬州府巢縣西黃山麓,也就是今天的黃麓鎮洪家疃村附近,“卜築黃山之陽,隱居不仕”,從此繁衍生息。

因寬公“積德厚而遺澤遠”,後代人才輩出,有據可考的有兩任知縣,至於“稟貢增秀,歷代有之”。至乾隆年間,洪氏逐漸壯大,建祠修譜,逐漸成為巢縣西鄉的大戶,洪氏世代為官,持續近百年之久。因為耕讀傳家,讀書取仕的相同的價值趨向,自嘉慶年間,近百年間,洪氏與周邊名門大戶的頻繁聯姻,逐漸融入當時廬州、巢縣的主流社會。

本文著重介紹洪氏與巢縣望族劉氏,以及與六家畈吳氏的姻親關係。

“侄女隨姑”,巢湖洪氏與劉氏、吳氏親上加親的風俗

明清時期,劉家乃巢縣名門,世代書香。劉、洪兩家的關係,要從巢縣劉氏劉覲璋說起。劉覲璋,清誥授奉直大夫、晉封中憲大夫,娶洪氏十五世孫業公第三個女兒。自劉覲璋開始,劉、洪兩家三代聯姻。

劉覲璋的兒子劉原道(1865-1938),清末詩人,同治拔貢,江蘇候補道。劉原道有四個舅舅:宗適,紹遵,希邁,炳暹。舅舅的名字,用了洪氏先祖宋代三進士洪适、洪遵、洪邁之名,寄託追慕先賢的願景。劉原道幼年常隨母親出入洪家疃,成年後娶其三舅希邁公長女為妻,兩家之間既是舅甥關係,又是翁婿關係,既是姑侄關係,又是婆媳關係,體現了“親上加親”的風俗。

洪希邁(1836-1911),清附貢生,巢縣西鄉大鄉紳,公四子皆有建樹,五女皆嫁廩貢,其中三個女兒嫁進劉家。劉原道之子壽曾(劉晦九)在紀念外祖父的《外王父洪公傳》文章中寫道:“外王父之文若詩,有不可一世之氣,壽曾敬聆之下,竊以為外王父之才識,誠可以大有為也”、“外王父五女:長即吾母,二姨適金,三姨適含山鮑,四姨適族叔邠封,五姨又吾三叔母也”。

劉晦九文章中提到的族叔邠封,是劉原道的堂兄弟劉原溥,三叔,則是劉原道的弟弟劉原泉。

希邁公三子洪恩湛,恩湛次女嫁劉原溥的兒子劉光孚,也是侄女隨姑親上親。劉光孚,國軍長江防線某部炮兵司令,後撤退去了香港。

“侄女隨姑”,巢湖洪氏與劉氏、吳氏親上加親的風俗

劉晦九(1887-1946),年少時有神童之譽,15歲就與其弟劉述曾同科應試考中秀才,清末時畢業於國立兩江師範學校(南京大學前身),執教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開巢縣人在大學任教之先河。

劉晦九有四個兒子:劉毓璜、劉毓珩(陳其五)、劉毓璠、劉毓琳。四子皆為棟樑之才,巢湖鄉賢。

“侄女隨姑”,巢湖洪氏與劉氏、吳氏親上加親的風俗

洪業公(1798-1855),清附貢生、補用訓導,娶合邑吳之驥之女,清廷勅授八品孺人,吳孺人即劉原道外祖母。

吳之驥,合邑六家畈人,清例贈修職郎、候選州同加二級、勅授儒林郎、誥授奉直大夫。吳之驥之子吳璠,清太學生、勅封文林郎、誥贈資政大夫、誥贈榮祿大夫;吳璠之子吳毓芬、吳毓蘭,淮軍著名將領。

“侄女隨姑”,巢湖洪氏與劉氏、吳氏親上加親的風俗

咸豐十年(1860),吳毓芬,吳毓蘭兄弟召募團練,同治元年(1862),吳氏兄弟跟隨李鴻章鎮壓太平軍,因屢立戰功,吳毓芬官至江蘇候補道,加按察使銜。

同治四年(1865),吳毓芬辭官返鄉,兄弟兩在六家畈購置土地,營造四所精美豪宅,現存部分即六家畈吳家花園。又依照蘇州園林的格局,建造了一座佔地十餘畝,精巧別緻的“也是園”。1878年,由李鴻章倡捐、吳毓芬出面續建了姥山文峰塔最上面三層。

“侄女隨姑”,巢湖洪氏與劉氏、吳氏親上加親的風俗

同樣的“侄女隨姑”,洪氏宗適公娶吳璠之女、吳毓芬的姐姐為妻,是為劉原道的大舅母。

“侄女隨姑”,巢湖洪氏與劉氏、吳氏親上加親的風俗

閱遍《洪氏宗譜》,發現從十三世開始至十七世(約1740-1910年),一百多年間,與洪氏姻親,不分男女,非富即貴,足見洪氏當年社會地位的顯赫,同時也奠定了洪氏的“百年繁華”,正如劉原道在《洪氏宗譜》中寫道:西黃山氣脈與宣歙間黃山相通,宣歙以理學經術鳴世者,先後輝映,吾居巢洪氏自黃山三十六峰間來,安知不能比隆前哲?

“侄女隨姑”,巢湖洪氏與劉氏、吳氏親上加親的風俗

中學高級教師二十世孫、

志成公長婿 夏清龍謹撰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