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万人民币到1.8万美元,除了比特币,你还错过了什么?

比特币还能不能买?文末有答案。

后悔药是世界上第二贵的东西,而最贵的,是无知者的无畏。

我不知道9月初的时候,那些在国内交易平台,以不到2万的价格抛掉手中的BTC、并且后来没有追回来人,看到之后BTC的走势,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在国内某个上亿用户的问答社区,还充斥着各种“比特币是不是——庞氏骗局、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之类的问题。很好很好,全都看明白了,没有人接盘,那怎么行?

从1.8万人民币到1.8万美元,除了比特币,你还错过了什么?

大毛虽然很忙,但是停下来充电的时间还是得挤出来的。上课时,老师讲了一张科技发展的曲线图,给了大毛非常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当然不是讨论“鸿沟理论”,但是从这张图上,你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呢?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的钱包地址,恭喜,至少你是处于绿色和淡黄色的区间。

商学院未必能教你怎么赚钱,但是它能够给你一个反思过往、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不知道你是否认同——绝大部分的人,在工作仅仅数年之后,就停止了学习和迭代。所谓的N年工作经验,只不过是1年的工作经验,被重复使用了N次而已。一个30岁的人,他能在40和50岁能取得怎样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固执地保持自己认知。

而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

从1.8万人民币到1.8万美元,除了比特币,你还错过了什么?

大毛在和朋友的聊天过程中,多次提到一个加密货币是“星际货币”的概念。我认为,中本聪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扮演了法拉第的角色。当时人类刚刚从自然界动力转向蒸汽机,还没有完全挖掘蒸汽机的潜力,法拉第就把人类推向了电气化时代。如今,中本聪则将还处于地球文明的人类,推入到了星际文明的门口

特斯拉和SPACEX公司的创始人马斯克,声称其将会在火星退休。我们试想一下,假如火星真的有了100万人规模的殖民地,他们用什么货币作为结算单位?CNY?USD?还是SDR(特别提款权)呢?

当年从英国起航前往北美的清教徒,认为他们既是英国人,也是美国人。但是他们的后代则是彻彻底底的美国人,而英国永远的成为了“外国”。如果你的孙子辈出生在太阳系以外的星球,或者星际飞船上,他们如何可能对地球产生难以割舍的羁绊?他们会认可地球上的货币么?

想通了这一点,或许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是“星际货币”了。

比特币或许会死,而加密货币永生。人类如果要真正走出地球,加密货币可以说是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必备的一环。

从1.8万人民币到1.8万美元,除了比特币,你还错过了什么?

有很多朋友会在闲聊中问大毛,XXX币能不能买?大毛从来都不会推荐他们去买。实话说,推荐他们去买是没有任何的好处——赚了是你自己聪明,亏了万一来找大毛背锅,两头不讨好的事儿,为什么要干?

绝大多数人也就仅仅止步于此了,或许若干时间后再相遇,会发出“哎,要是当时买了就好”之类的感慨。其实,如果有朋友认真的请教技术和逻辑上的问题,大毛是非常愿意为其布道的。假如真的花了心思去研究,那么或许就不必要再感慨,而是会庆幸自己当初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上天终将奖励那些有所准备的人,而馅饼却不会从天而降。看到别人资产翻了几倍,不要羡慕他们的好运,多去体味一下收获背后,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当你连BTC的白皮书都没有看过,就先入为主张口闭口的“骗局”、“泡沫”;又或者是兴冲冲买入,第二天就求翻倍——咱们平心而论,如果这样都能赚到钱,天理何在

从1.8万人民币到1.8万美元,除了比特币,你还错过了什么?

从1.8万人民币到1.8万美元,你所错过的岂止是比特币,更是错过了重新认识世界、重新反思自己的机会。但是,我们错过的机会,永远比我们抓住的机会多。但是只要你已经开始了反思和迭代,那么就一点都不晚。忘记自己过往的所谓“经验”和“心得”,谦虚、充满激情的探索和发现这个新世界吧!

陶渊明先生在《归去来兮辞》中说的真好: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比特币到底能不能买?——如果你心中还有这个疑问,那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能买!现在就扔掉手头耗时的游戏和无聊的小说吧!努力去学习,去钻研,去迭代!假如你真的看明白了,我想你也就有了问题的答案。

从1.8万人民币到1.8万美元,除了比特币,你还错过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