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公交車被男子暴打?背後的原因讓人匪夷所思!

昨天學霸1對1的老師在網上看到一個發生在4月27日的短視頻,視頻顯示的是在城區16路公交車上,一名熊孩子多次用腳踢一名成年男子的手,在第三次踢完以後,成年男子暴起將小孩進行過肩摔,然後狠踹了三下。之後小孩在地上打滾,直到視頻的最後也沒有起來。

熊孩子在公交車被男子暴打?背後的原因讓人匪夷所思!

視頻看得讓人心驚膽戰,結果是熊孩子只是受了一點皮外傷,現在看來,這位成年人對孩子還是留有餘力,下手不狠。也因此,成年男子對孩子的行為要負上相應的法律責任。

熊孩子在公交車被男子暴打?背後的原因讓人匪夷所思!

這件事引起了社會的各種評論,究竟是成年人的錯還是熊孩子的錯呢?事實上成年人是欠缺法律知識的,同時,熊孩子的所作所為,欠缺的是“好素養”!

熊孩子的教育到底重不重要?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北宋年間,鄆城有一書吏名曰宋江,因殺害了閻婆惜,要跑路出去躲風頭。一路顛沛流離,天氣又酷熱難耐,只得躲到一大樹下乘涼,不知不覺昏睡過去,卻被一頑童用尿泚醒。

宋江也沒說什麼,給了那頑童幾個銅板,便匆匆離去,繼續趕路了。

李逵聞之,心想公明哥哥有難,急忙從梁山泊趕到鄆城,但卻不見宋江蹤影。無奈只好返程,但天氣酷熱難耐,李逵便躲到一大樹下乘涼,不知不覺昏睡過去,卻被幾個頑童用尿泚醒。

李逵醒來不明所以,但見幾個光腚頑童嬉笑著來要銅板。李逵大怒:“兀那小廝,敢來消遣你黑旋風爺爺!”抄起板斧,將幾個頑童全部砍死。

在你惹是生非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遇到的是李逵還是宋江——就算碰到前一百個人,都是講道理的宋江,都拿你沒辦法;只要第一百零一個是李逵,那你就會遭受滅頂之災。同理,作為父母,如果沒有把孩子往“三好孩子”方向教育,社會也會幫這些父母進行教育,而交給社會教育的,結果如何,我們無法想象!

熊孩子在公交車被男子暴打?背後的原因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擁有好素養,就是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之一!無論是語言素養還是行為素養,都應從娃娃抓起,才不會讓孩子以身試險。

電影《蠻荒故事》中就有一個因口角就開車撞人的故事:奧迪男開著豪車走在公路上的時候,前面有個“鄉巴佬”壯漢故意不斷變道擋他的路,於是他在超車的途中順便問候了壯漢的全家。

熊孩子在公交車被男子暴打?背後的原因讓人匪夷所思!

結果後來奧迪男的奧迪在路上拋錨了,他在修車的時候,高壯司機開車追上來了,不斷攻擊斯文司機的汽車,砸碎他的玻璃,還在他車上拉屎。而斯文司機則躲在車裡,根本不敢出來。

熊孩子在公交車被男子暴打?背後的原因讓人匪夷所思!

看到豪車被毀的奧迪男非常生氣,他開車將壯漢的車頂到了河裡,並準備用車撞死壯漢。兩人在河邊的車裡纏鬥,對打。壯漢將奧迪男吊在車門上,然後試圖點燃汽車的油箱把他炸死。

熊孩子在公交車被男子暴打?背後的原因讓人匪夷所思!

但奧迪男掙脫後死死抱住了壯漢,等警方來的時候,已經只剩下兩具焦屍。而警察的一句話,則總結了上面所有行為:激情犯罪

有教養的人,無論對方貴賤,都有著基本禮儀和尊重,得到別人幫助要真誠道謝,打擾到別人要主動表示歉意,儘管對方富甲一方還是一貧如洗。這些小事,每個孩子不論天賦如何,都可以做到。有教養,是最沒有門檻的美譽。

但為什麼現在依然會有一些沒有教養的熊孩子存在呢?其實孩子的習慣素養是一個家庭最好的縮影。

如何讓孩子有好素養

1

父母言行最為重要

有人說,好的素養是一種傳遞。那些帶給你溫暖的人,也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讓你懂得:被人放在心上是一件幸福的事。

正因為有了他們,你才會一天一天地成為更加善良的人。對於父母和孩子之間,這種傳遞和影響就更為明顯。

如果你期望孩子成為有好的素養的人,首先自己得做出表率。一個整天出口成髒,錙銖必較的父母,我們可以想象得到,他的孩子也好不到哪裡去。

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熊父母。當你看到孩子的言行出乎意料的時候,首先得反省,是我們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

2

立規矩,忌心軟、縱容

雖然我們現在社會倡導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志,但是不代表就可以讓孩子為所欲為;而是更應該讓孩子懂得,我們作為社會的一部分,無論做什麼,都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和界限。

在合適的年齡段,就應該學會遵守相應的規則。家長首先得有規則意識,更不能在孩子觸犯規矩,冒犯別人的時候,為自己的孩子開脫“他還是個孩子嘛,何必那麼計較?”。一旦跟孩子約定規則,或者跟孩子講明規則,就必須遵守。心軟和縱容,孩子的腦海裡,就沒有規則和界限的概念,最終可能會害了他。

3

教孩子學會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

美國有位霸氣媽媽,因為孩子在學校嘲笑欺負患癌的同學,所以揪著自己犯錯的孩子,也給他替光頭。這一舉動獲得很多網友的稱讚。

有些媽媽可能會認為這個懲罰有點過,但是這背後的道理,卻是非常正確的,就是讓孩子深刻的體驗到對方的處境,這樣才不至於做出讓自己都感覺不舒服的事情來。

在孩子跟周圍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能啟發孩子從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孩子就會非常容易明白,如何對待周圍的人和事,才是最恰當的。

好的成績、能力,只能代表個人的水平;而好的素養,能讓孩子能結識更多優秀的人,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支持,擁有更廣闊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