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閱讀的基本步驟就不想了解基本方式啦?

掌握了閱讀的基本步驟就不想了解基本方式啦?

網圖,侵刪

我在 裡談到,閱讀是有章可循的。意思是,通過一些基本步驟的操作可以把閱讀轉化為基本技能,內化成一種能力素養。換句話說,閱讀真沒有那麼高大上,經過訓練確實可以提升這項本領。並且,如能將閱讀的基本方式與基本步驟結合起來,效果會更加理想。

一、概覽式閱讀

這是一種整體閱讀的方式,對於閱讀材料的類型並不作區分,虛構類和非虛構類文本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來閱讀。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文本大略,作出是否值得深入的判斷。其基本方法是概括文本大意,主要是在概括段意的基礎上概括文意。其要點是抓關鍵詞找中心句,然後同義合併,歸類分層,最後總括。

二、批註式閱讀

相對於概覽式閱讀來說,這是一種分析局部的閱讀。同樣適用於各種類型的文本,但適用要求不同。虛構類文本重在語言賞鑑、情感認同,非虛構類文本重在道理評析、意義認同。例如閱讀文學作品,就要在煉字、遣詞、造句等方面細加琢磨,正所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還要在情感表達方面悉心體味,以獲得切身感受,產生情感共鳴。而非虛構類文本的閱讀,則要在邏輯關係、推理論證等方面仔細揣摩,理性公允地評判作者的觀點、採用的理由、論證的過程等,增長客觀、科學的知識。

這種閱讀的基本方法是作出批註,主要是在知道了什麼(即澄清以往錯誤認知的、新增以往未知的、補充以往片面瞭解的三方面內容);學到了什麼(即作者的說法,也就是其主要觀點和方法論,作者的用法,也就是作者運用自己的方法論來解釋、解決問題的過程演示);被什麼難倒(即自己的知識缺口和能力短板)等三種要素邊上寫下批註意見。

掌握了閱讀的基本步驟就不想了解基本方式啦?

網圖,侵刪

三、結構式閱讀

這是一種綜合式的閱讀方式,不區分文本類型。其基本理念是偏重文本的結構形式,以釐清文本層次結構並進而理解作者的構思框架為主要目標。按照“段落——部分——全文”的順序,在正確區分觀點和理由的基礎上,繪製出文本的結構示意圖。比如組織結構圖、邏輯圖、魚骨圖等。

與概覽式閱讀不同的是,儘管二者都注重總體,但前者主要側重內容意義,後者側重形式結構。並且結構式閱讀可以用在閱讀初始、中段、結束等各階段,而概覽式閱讀只用在初始閱讀時。理解了文本的結構,就如同庖丁解牛,讀起來進退有據、遊刃有餘。又如開車去陌生的城市,有最新最全的導航地圖,何處去不得?何愁會迷路?

四、摘要式閱讀

這種閱讀方式遵循淘金式思維,對於閱讀內容從不照單全收,而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又可以稱做取精式閱讀。其核心理念是重新評價文本價值,通過刪減繁冗——改寫粗漏——摘取精要等流程批判接受文本精髓。作這種閱讀時,要克服凡是打開閱讀的文本務必全部讀完否則就愧疚不安的心理障礙。

摘要式閱讀是一種以我為主的閱讀,絕不等同於平常那種尋章摘句大段抄錄的閱讀方式,只要我能從文本中摘取到任何解決我問題的內容,哪怕只有一句,甚至只是一種思路,或者更縹緲一點的類似於頓悟式的啟發,我閱讀的這個文本已經物有所值。僅知道摘錄作者的華彩章句,是完全被動的、遵從的、盲目的閱讀方式,多數情況下僅僅是作了收藏,而毫不客氣地說一切收藏最終都成了埋葬。

五、感悟式閱讀

這是一種突出個人心得的閱讀方式,其要點不在於能用自己的話來解釋文本,而在於能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展開聯繫拓展,關鍵是要找到自己的感悟點。這裡並不要求統一,畢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以針對主題立意、行文技巧、論證結構、精妙論斷、奇思妙想甚至是荒誕不經處、大謬不然處展開聯想,撰寫讀後。要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作者身上。不用去揣測作者的意圖和感受,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體驗。始終記得,讀書的是“我”,什麼時候都不能把自己弄丟了。

掌握了閱讀的基本步驟就不想了解基本方式啦?

網圖,侵刪

六、傳授式閱讀

也叫分享式閱讀,其核心理念是一切閱讀感受都值得交流。無論是給人正向啟迪還是讓人規避反面教訓,始終抱著分享的開放心態,摒棄藏私的封閉心態。哪怕是明知自己的東西太幼稚、不成熟、有缺憾、有毛病,分享出來也會獲得即時反饋以利改進。若是秘而不宣,便只得抱殘守缺,自知者還知道不足,盲目者怕是尾巴反要翹上天了。譬如我寫文章,發到網絡平臺之後才知道大抵不受歡迎,這便促使我去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然後去尋解決的辦法。如果不分享出來,那我就獨自去竊喜吧!

分享交流的要點在於化整為零,突出重點,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能貪心,試圖在一篇文章、一節課中把一本書的精華都分享出來,既不現實也無可能。其實,我們的分享更多的只是一種思路,一條探索路徑。分享時,務必要做淺顯的解理,千萬不要說玄乎的話,更不要造難懂的詞。你不能說得簡明扼要,你就不是真懂,從無例外。如果你碰巧是個勤奮的人,你還可以做這樣兩件“浩大”的工程:一是把閱讀所得做成PPT;二是改寫原文。許多活躍在網絡上的知識管理大V,其實就是把這兩件事做到了極致。

七、行動式閱讀

這種閱讀方式純粹是致用的閱讀,功利性色彩濃厚。閱讀的文本都是非虛構類,尤以問題解決和技能學習類材料最為合適。讀這類書時更像是在讀可供查閱的工具書或參照執行的說明書。讀的時候帶著明確目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讀,讀來的知識用在哪裡,怎麼用?譬如看到生字去查字典,目的就是要認識這個字,認識了之後進而瞭解這個字可以單獨用在哪裡,與哪些字組合成詞後用在哪裡,用的時候有什麼注意事項,哪裡不能用?這個淺顯的例子講的是為解釋疑惑而讀。再比如家中的電腦突然不顯示了,你想自己解決問題,就用手機搜索了一個檢查維修簡明教程,按照步驟逐項排查,最後打開機箱發現原來是內存條鬆動了,插緊之後開機一切正常了,這個生活中的例子講的是為了解決困難而讀。二者都屬於行動式閱讀,只是一個側重認知,一個偏重行為。

那麼,是不是隻要解釋了當前的困惑或解決了當下的困難就完事了呢?如果就此罷手,一事一結,也無可厚非,只是失去了舉一反三甚至作出創造的機會了。事實上,每用到一個知識之後都追問一句“還能用在哪裡”絕對是一種很有益的思維方式,如果再加上一句“我從中總結出了什麼?”那就更要好好恭喜你了。可別小看這多出來的一小步,我們的閱讀差距往往就是因為它才日漸拉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