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杨懿文:娄底以足球为“绣球”上演城市转型的“帽子戏法”

专访杨懿文:娄底以足球为“绣球”上演城市转型的“帽子戏法”

打造“足球运动之城”新经济模式

娄底自古为崇文尚武之地,被誉为“中华武术之乡”“中华女杰之乡”。杨懿文说,足球作为最具国际化的体育运动之一,娄底将全力打造“足球之城”,随着“全民健身”深入人心,以举办赛事活动为突破口,参赛运动员、观赛体育爱好者可以就地转化为游客、投资商,进而推动交通、购物、文娱等相关产业链发展。此外,娄底正建设目前全国唯一的高标准马拉松固定赛道和自行车骑行道。“可以预见,娄底由于足球和运动而带来的新型经济,每年将以25%和40%以上的速度井喷式增长。”

杨懿文指出,娄底的城市转型会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探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经济发展模式,而足球运动之城的推行则引领了娄底生态、绿色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杨懿文介绍,着眼打造“足球之城”,娄底已与巴西、西班牙等国的专业机构进行对接,并在全市规划校园足球、社会足球、足球小镇三大版块,最终将娄底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足球赛事、足球培训、足球教练及足球裁判员培训中心。作为具体举措,娄底从娃娃抓起,搭建足球青少年培训网络,培养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打造青训体系,已有1.8万余名本土青少年接受足球教育。日前,娄底还组织40余名足球苗子去恒大参加我国目前规格、水平最高,参赛人数最多的青少年足球国际联赛。

资源型城市的“美丽经济”创新

杨懿文认为,补足城市发展短板,营造发展新优势,“命门”在创新,抓住了这个“命门”,就能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娄底针对产业升级、生态环境等短板,启动七个“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全市吨钢排放量由2吨碳下降到1.4吨,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大于80%,优良天数达到292天以上。据介绍,娄底还聘请国际知名的城市规划团队,把自然人文景观包装好、策划好、规划好,全域化推进产品开发与运营,让人们曾经眼中的“黑大粗”城市形象得以华丽转变。

杨懿文坦言,我们以实体经济为载体,大刀阔斧做好“加减”,主动削减钢铁产能200万吨、煤炭减产逾1000万吨,煤炭企业由2000多家关到仅74家、淘汰落后水泥企业121家、关闭小锑矿企业70多家。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娄底着力引进创新技术、加快培植新产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素有“世界锑都”之称的娄底锡矿山,一百多年的锑矿开采,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娄底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并建设了锡矿山工业博物馆,实现保护与再开发的双赢,掀起了新一轮的美丽经济旋风。

“两型”发展跻身“全国产业转型示范区”

事实上,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也间接促进了娄底的城市品味升级、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杨懿文强调,要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发展原则,充分利用绿地、租赁地、滩涂地、闲置土地建设,争取少花钱、少征地、少拆迁,让城市转型没有“负担”。

杨懿文说,娄底还积极推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建城市转型所需的公路、旅游休闲驿站等基础设施,并制定了“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创意名品”“特色名园”“文化名镇”等五大工程,打造了曾国藩家教文化、梅山傩戏等一大批文化品牌,紫鹊界梯田、湄江国家地质公园等国际知名景点,已摘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诸多国际国内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