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辛苦10年月薪卻沒變過,有的人頭腦發熱卻實現了財富自由?

如果你的面前有兩個機會:1.給你月薪2萬,去一個未來前景不太明瞭的公司;

2.當下只能給你月薪5千,卻是未來很被看好的行業。你會選擇哪份工作?

有的人辛苦10年月薪卻沒變過,有的人頭腦發熱卻實現了財富自由?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你一直原地踏步?

有的人辛苦10年月薪卻沒變過,有的人頭腦發熱卻實現了財富自由?

見識太窄的人,總是慶祝平庸

很多人之所以成不了大氣候,不是因為能力不行、機會不夠,而是因為見識太窄,導致目光短淺,對自己一點平庸的成績自得自滿,過早的選擇了安逸的生活,停止了奔跑。

鑫哥十年前進入這家行業報,這家報紙在業內的待遇和影響力都還可以。加上很快就拿到了北京戶口,當時鑫哥可以說志得意滿。

但這十年,互聯網發展風起雲湧,報紙受到巨大沖擊,再加上國家對事業單位的福利管理,鑫哥5000塊的月薪一拿就是5年,直到評上高級職稱,又升了副處,月薪才各漲了1000塊。

而且這十年外面的世界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可鑫哥的技能和知識結構,跟十年前竟然沒什麼根本的變化。

這些成績對剛工作的人來說是不錯,可是如果放到一個更長的時間尺度上,這些不值一提。

有的人辛苦10年月薪卻沒變過,有的人頭腦發熱卻實現了財富自由?

鑫哥在被工資條一次次打臉之後,加上自己的同學都一路高歌猛進之後,才發現這個道理的。

吳軍老師也說,20年前自己的語音識別技術在國內還算不錯,但是在一次國外的學術交流上,對比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麻省理工、卡耐基·梅隆大學的頂尖高手,才發現自己的那些東西根本不算什麼。

後來吳軍乾脆放棄了自己在國內的一切,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讀博士,見識了許多世界級的計算機大師,和很多在國內根本接觸不到的技術。

吳軍回憶那段經歷時還感嘆:如果沒有那次學術會議,我會一直覺得自己蠻不錯,永遠不會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大。

見不到天地之大的人,總會覺得自己做得已經很不錯了,可是跟真正的不錯比起來,差得太遠了。

有的人辛苦10年月薪卻沒變過,有的人頭腦發熱卻實現了財富自由?

沒有價值觀支撐的勤奮是不持久的

真正的勤奮,都是需要價值觀支撐的。

這種價值觀就在於,你是真正認可勤奮工作的意義,還是覺得勤奮是給別人看的。

很多人都在演勤奮。

這不是說那種那種沒有戰略、沒有效率的勤奮,而是說很多人在表演,要麼是展現給領導同事看,要麼單純是為了發個朋友圈,可是當真正被繁重的工作考驗時,很多人就現了原形。

有一次我坐高鐵去上海參加活動,遇到一位自稱來自發改委某機構調研組的一位老先生。

老先生跟我聊了很多,聊到他們在江蘇做的一個水利調研項目的時候,他說:

只有真正的勤奮才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那些假勤奮的人看起來很風光,其實最後達不到很高的高度。

有的人辛苦10年月薪卻沒變過,有的人頭腦發熱卻實現了財富自由?

我問,您覺得什麼是真正的勤奮?

老先生說,有的人真勤奮,他覺得一件事情交到他手上,千難萬難也要完成;有的人假勤奮,他們工作的時候就是熬時間,跟領導彙報的時候張口閉口每天工作18小時,為的是讓領導看到他們的苦勞。

他還舉了他們在江蘇做水利調研的例子,這種調研可不是簡單的開開會,隨便寫兩個報告,而是真的要深入水渠大壩調查,而且要反覆的開會研究、寫報告。

加上當時領導的工作作風很硬朗,大家每天都工作16小時以上。

所有人在最開始,都跟領導表態自己要全力以赴,哪怕不睡覺都行。

可是連續一星期以後,有的人開始磨時間,有的人開始跟領導報委屈,有的人開始屢屢出錯。只有一小部分人還真正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認認真真,一如開始。

能夠做到「不厭其煩」的人,往往都是超人。

這種人的勤奮才是真的勤奮,一個人的工作生涯不只短短三五年,而是三十年,甚至五十年。

如果沒有價值觀支撐,只靠表演,是演不下去的,也是演不好的。

有的人辛苦10年月薪卻沒變過,有的人頭腦發熱卻實現了財富自由?

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節奏,被一些表象的東西牽絆

絕大多數人追求的都是比較表象的東西,比如高工資,房子、車子。

當然這些很重要,但是如果總是追求這些比較淺層次的東西,你也容易忽略真正重要的東西,打亂自己的人生節奏。

那什麼是人生節奏呢?

就是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位置,然後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不斷地精進自己,而不是:

看到別人買房買車了,你也要;

看到別人娶妻生子了,你也要;

你要思考的不是別人做到了什麼,所以你也要做到什麼,而是要思考你原本需要什麼。

在這個過程裡,我們很容易分心,也很容易被物質的東西拉到現實當中來。

但是你要明白,那些真正偉大的東西往往跟錢無關。

這不是說錢不重要,而是說順序不對:

聚焦短期的利益得失,會讓你忽略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這就是所謂的富人思來年,窮人思眼前。

現在回過頭來看,很多人當初看重的東西,比如薪水,比如出國、津貼這些看似優厚的待遇,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

所以,你要去找到你真正熱愛並且擅長的東西,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而不要受到無關的東西的牽絆。

不要再隨波逐流,奔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