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招股書背後的低價邏輯和數據泡沫

5月3日一早,小米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招股書,其中數據顯示,2017年小米有320.8億元收入來自海外,佔總營收的28%,而這些海外營收又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印度,但由於巨頭扎推,競爭日趨慘烈,未來一段時間內,該市場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小米手機在印度的主力機型為紅米NOTE4、紅米5A等低於1000元人民幣的廉價機。其中,僅紅米5A這款不足600元起售價的小米手機一季度在印度市場的銷量就高達350萬臺,。

在小米增速最明顯的2017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小米同樣是靠低端紅米系列產品在印度獲得了極快的增長速度,

紅米系列最大的賣點在於性價比。在印度,大部分紅米產品定價都在15000盧比(約合1400元人民幣)以下,吸引了當前這個階段仍舊極為看重性價比的大量印度用戶們。

在中國,小米手機就曾依靠低價手機策略搶奪市場,但是當用戶成熟,需要選擇更高性能的手機時,他們將小米排除在外。這也是小米手機自2016年開始在國內份額下滑的重要原因。

如今,印度等新興市場也正在重複中國手機市場的過程,印度人對手機的認知正在改善(小米廣告自稱是印度之米,導致部分印度人誤認小米是國產品牌),而隨著印度人口紅利逐漸減弱,未來幾年該市場也將類似幾年前的中國市場一樣,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過渡,手機市場也將從低端向中高端品牌分流,屆時在中高端產品上表現乏力、品牌低端化的小米,可能又一次面臨2016年在中國市場的窘境。

此外,2月2日,印度政府宣佈進口手機關稅從15%提高至20%,自4月1日起生效。這是印度短期內第二次提高手機關稅,去年12月,印度剛剛宣佈將手機關稅從10%提高至15%。這意味著小米依靠印度復甦的計劃可能遭遇麻煩。

中國市場被榮耀持續壓制,痛失互聯網手機第一,小米低價衝量模式失靈

小米招股書中營收四大業務版塊收入最大頭的智能手機版塊,最倚重的還是中國市場。但與印度等新興市場上的表現截然不同,小米在國內市場增長卻持續放緩。從去年全年到今年一季度,同為互聯網手機品牌的榮耀已經在銷量、銷售額上對小米形成強勢壓制。

據調研機構賽諾《2017年1-12月互聯網手機銷售排行》顯示,2017年,榮耀憑藉5450萬臺的銷量、789億元的銷售額,成為中國市場互聯網手機銷售排行的第一名,相較小米的5094萬的銷量高出356萬臺,銷售額高出152億。

小米招股書背後的低價邏輯和數據泡沫

另據賽諾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整體銷量報告,OPPO、vivo、蘋果、榮耀、華為排名前五,小米中國市場無緣前五,且在銷量、銷售額上與榮耀差距進一步拉大。後者儘管一季度並非發佈旗艦機,但銷量、銷額均超過了有旗艦機發布的小米。銷售額比小米多出了51.15億元,銷量超出小米163萬臺;

小米招股書背後的低價邏輯和數據泡沫

以上數據,都充分說明,在市場進一步向T型格局演化的當下,小米在國內市場增長緩慢,相比其他幾家頭部品牌的發展態勢,小米在中國市場的前景同樣並不樂觀,未來其份額將被進一步擠壓。

據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2015年小米銷售額668億元,2016年基本持平達684億元,2017年1146億元,實現較大增長,但這種增長未來能否持續,基於以上分析,則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小米也在招股書中提出了預警:未來可能無法賺取利潤,並且預計日後成本及開支金額會增加,原因是有業務的持續擴張,不斷加大技術投資,營銷費用的上漲等等。小米強調,假如不能維持或提高經營利潤率,日後可能持續虧損。

據悉,小米計劃將IPO募集資金30%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等核心產品;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展;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