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你可以不愛錢,但一定要擁有賺錢的能力

今天小強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25歲之前,什麼最重要。

認識我的人都說,最近半年,你的變化很大。的確,在能力上,我可能並沒有質的飛躍,但是在認知上,我有了質的變化——說得直白一點,看事情的時候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了。

以前是職場思維,覺得入職一家國企,好好幹,好好學習,總有一天可以出頭。

事實上,大部分時候,我們在職場只關注簡單的執行,卻缺乏了全盤的思考。

就好比同樣一件事情,A和B做出來的結果往往會有天差地別。

25歲,你可以不愛錢,但一定要擁有賺錢的能力

例如同樣是更新一篇新媒體的文章。

A的思維是——我今天的kpi是更新一篇文章,那麼我要完成這樣幾個環節的工作——找選題、找素材、淬鍊和組裝素材,完成這一篇文章。

而B的思維是——今天發的這篇文章,意義在哪裡?

他會去分析發文的目的,去分析文章的受眾,去想發文的好處是什麼,然後通過目的去確認選題,再進行A的操作。

經過思考之後的B,文筆並不比A好,但是過程中他的思考卻是比A要更多的。

短時間內,兩者還看不出來有巨大的差距,但是長時間積累下來,A還是落在了下層,因為他的思維已經限制在了發文裡,而B的思維已經跳出了發文的限制,他可以從更全面、更加商業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這就是認知升級帶給B的好處。

所謂的穩定,埋葬了自己

前兩天我看知乎,有這樣一個問題吸引了我:

人在25歲之前做什麼,可以在5年後受益匪淺?

我的回答是:25歲,你可以不愛錢,但一定要擁有賺錢的能力。

25歲,你可以不愛錢,但一定要擁有賺錢的能力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在老一輩人的眼裡,國企意味著穩定、踏實、有保障,在他們的思維裡面,即時你在外面月入三萬,也比不上國企裡面月入五千。

國企員工,即便只是一個小小的文職,在他們眼中也意味著鐵飯碗、好工作,因為工作穩定有前途。

實際上,所謂的穩定,在未來,只會越來越不穩定。幾年前,國企員工下崗,多少人因為技能的缺乏找不到工作,一輩子都翻不了身。

你所追求的穩定,在未來某一天,恰恰會埋葬了自己。

最近幾年,科技型企業的創新力幾乎快達到了隻手遮天的境界,跨界的顛覆也越來越常見。

在無人駕駛領域,首先上路的不是車企,而是高科技公司Google;品牌忠誠度最高的也不是所謂的德系車,而是新晉選手特斯拉。

互聯網出現後,對銀行的業務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各大銀行只要聯合起來對抗互金帶來的改變,而下面的員工就苦不堪言了。

我們的生活和知識同樣如此,每天都需要革新,穩定的工作如果不能帶來穩定的能力增長,終將被淘汰。

你可以沒有穩定的工作,但一定要有一份收入,來自你額外的能力,即使工作上發生再大的變故,你還可以東山再起。

這份能力就是——賺錢的能力。年輕的時候,我們的賺錢能力大致分為這樣幾個層次:

普通青年賺錢靠打工,出賣自己的時間賺錢,換了一份又一份工作,能力卻不見增長,這是打工思維

文藝青年賺錢靠技能,出賣自己的技能賺錢,能夠在賺錢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技能,從而將單位時間的價值變得更高,這是職場思維

斜槓青年賺錢靠思維,當自己的技能在某個領域足夠厲害時,賺錢的方式就成為了——從自己賺錢到教別人賺錢,從而賺到更多的錢,這是生意思維

傳奇青年賺錢靠資源,用自己的錢和資源,讓前三種人為自己工作,利用資源撬動資源,最後複製增長,這是創業思維

做不了傳奇青年,但做個斜槓青年,擁有一份賺錢的能力,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到的。

如何掌握賺錢的能力

進入互聯網行業之後,我開始瞭解到了一些潛規則,也看到了很多普通人看不到的東西,我想盡量不涉及行業機密,把它寫出來。

大多數互聯網創業項目,賺錢思維是怎麼樣的?

25歲,你可以不愛錢,但一定要擁有賺錢的能力

流量變現的思維——我們所連接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我們變現的途徑。你可以向他銷售一件商品,也可以利用他連接到更多的人,甚至彼此交換有用的信息,讓彼此的商業變現能力更強。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或者創造產品,但是這個產品究竟有沒有人會買單,我們並不知道,所以我可能會通過發朋友圈、或者1V1推銷這個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去了解到更多的人對於產品的反饋,開始瞭解到市場對於產品的需求和認可,這個點,被稱之為MVP,意思就是最小可行性驗證,你的產品是有需求的,你就可以持續做下去。

接下來,為了獲得更多的目標流量,我會思考去更多的社交媒體,資訊平臺獲得曝光,讓更多的人來購買產品,只要花出去一塊錢,能夠賺回來兩塊錢,這個錢就是值的。當這個點被驗證之後,我們把它叫做PMF,意思是產品和市場的匹配,意味著你的模式是可行的,可以大規模複製的。

所以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我的產品,我需要對產品進行包裝,為品牌賦予生命力,為它拍上一個口號,讓人們感知到,這個產品是有情懷有生命的,在顧客購買它之前,先讓他產生好感。

一般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就會想辦法去擴大規模,打響知名度,快速地打開市場,形成一套可複製的商業模式。

對於一個規模還不算大的初創品牌來說,最好的方式莫過於線上的廣告,因為它的投入比較低、數據反饋及時,能夠隨時去調整廣告的創意。

這個過程中,產品本身很重要,無論你是賣零食、衛生巾、洗髮水還是酸奶,最終給到顧客的不是廣告,而是產品本身。

但要把產品賣出去,花1塊錢賺回來2塊錢,卻並不容易。

而這個過程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文案。

一個好的文案和一個普通的文案,可能會是年薪百萬和月薪三千的差別。

文案作為一項賺錢的核心能力之一,影響著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比如說,你要找工作的時候,簡歷就是你鏈接用人企業的橋樑,就是你營銷自己的文案,如果你的簡歷寫得足夠好,在面試的時候都能給自己加分。

如果你的簡歷寫得千篇一律,即使你自身能力還不錯,可能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在運營工作中,文案能力更是顯得尤其重要了。

關於文案,我走過很多坑,也看過很多相關的書籍,寫過自嗨型文案,也寫過單篇盈利10W+的文案。說得直白一點,我的額外收入,都是依靠寫文案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