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

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我在这里,

循着他的足迹,

八廓街至布达拉,

一条红尘归入净土的路。

他在那里,

念着来时情深,

默然相爱终至不负如来,

一世究竟梵行的路…

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在拉萨,总有一处他写下的文字

在拉萨 的一天,选择穿行于八廓街和布达拉之间,初心只是为了慢慢走近他。

若干年前,曾有位雪域最大的王和世间最美的情郎在这条路上徜徉往来。红尘与净土之间,一次次的抉择取舍。他,便是仓央嘉措。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一生,舛错流离,但又注定是一个传奇。他的肉身,是伟大的五世达赖 洛桑 嘉措的转世灵童;他的俗世,是只想成全一份人间至简真情的宕桑汪波;他的使命,是保全高原子民安稳和格鲁派统治地位的 西藏 政教最高统领。

他在这多重身份以及各种荣辱之间极力平衡,但终究不能世事周全。在佛法与情爱之间,他还是负了卿卿佳人;在转世灵童与达赖喇嘛之间,他在 洛桑 嘉措耀眼的光芒背后隐忍了15年方被世人所知;在佛教派系 和政 治斗争之间,他终成了牺牲品奉清庭旨意被押送入京等候发落。

他的来路,像是一个谜,灵童的身份给了他至高的荣誉,也给了他至深的孤独。他本是信奉宁玛派的门巴一族,却在某一天被指定为格鲁派活佛的转世灵童;他本快乐无忧地享受着温厚纯良的父母之爱,却在某一天被秘密送往措那宗修习佛法以备承继达赖法位,自此孑然一身未能再见父母一面;他本流淌着门巴人浪漫热情的血液,却在某一天被赋予了教化众生的使命,此生与人间情爱无缘。

他的去路,像是一个谜,至今无有定论。有人说他圆寂于 青海湖 边,有人说他晚年说法传道于 阿拉善盟,也有人说他最终过上了清简素朴的俗世生活。

他留下的众多诗篇,亦像是一个谜。有人说这些都是他的真作,也有人说这些仅仅是以他之名。但无论如何,这些诗篇清透雅致得一如他的出生他—— 山南 门隅。也许,童年记忆中如世外 桃源 一般的家乡以及父母之间纯真笃定的爱情,早已在他幼小的心 田中 种下了一颗诗意的种子。

仓央嘉措,既没有前世五世达赖纵横捭阖的政治谋略,也没有后世七世达赖奠定了 西藏 政教合一局面的历史功勋,但他依然是藏民最爱戴的上师之一。甚至,史书越是甚少着墨,民间越是将其生平演绎得绮丽多姿。

也许,相较于每一世活佛的至高无上,仓央嘉措让众生看到了一个与他们无异、亦会在红尘中动了凡心并付了一往情深的俊朗少年。他的每一首诗句,写的是他的情,亦是众生的情;写的是他的苦,亦是众生的苦;写的是他的惑,亦是众生的惑。所以,即使争议不断,他的子民仍然愿意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守护他的藩篱,护他免遭拉藏汗的迫害;即使生死不明,他的子民仍然奉他为六世达赖,无人可以将其在史册中除名篡改;即使倏忽百年,他的子民仍然传颂吟唱着一首首他的诗作,仓央嘉措之后,再无《见与不见》……

我想,每个人的修行之路都不尽相同,即使高贵如达赖,也会有自己的宿命。仓央嘉措,走过了一条红尘步入佛地的修行之路。也许,这一世他注定要沉沦红尘之爱,体会别离之伤,尝尽求不得之苦。也许,无论怎样的感同身受,都不如投身其中来得更真实更完整。所以,他必将历经这娑婆世界的种种苦,方能有执念可勘破,方能有情缘可放下,方能真正了悟成佛。

《悉达多》中,悉达多走的何尝不是这样的悟道之路——

“我以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体会到, 我非常需要罪孽,需要肉欲,需要追求财富,需要虚荣,需要最可耻的绝望,以学会放弃抗争,以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拿它与某个我希望的、我臆造的世界相比较,与一种我凭空想象的完美相比较,而是听其自然,而是爱它,乐意从属于它”。

佛陀选中了这一世的仓央嘉措,让他以已之历为众生演绎一场穿越红尘的成佛之路。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

而我,走在这条他曾经踏足过无数次的路上,只愿能够触碰到他与她初遇时那一刻的眼波流转,以及每一次离别时的百转千回。更愿,一切归于空寂之时,能够读懂他心中盈满的一片蔚蓝天。

人间历劫一遭,了断尘缘一段,佛前燃灯几世……

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布达拉——在一滴眼泪中闭关

记得15岁那年深秋,他第一次走进布达拉,在无数信众的顶礼膜拜中登上了莲花首座。身旁的第巴桑杰嘉措告诉他,这一刻起,他已是雪域高原上最大的王,布达拉便是他的宫殿,所有匍匐于他脚下的臣子都是他的子民。

在此之前,按照桑杰嘉措培养灵童的计划,他早已将布达拉宫的前世今生熟记于心。布达拉,藏语意为“普陀”,即观世音 菩萨 居住的圣殿。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631年,松赞干布于这一藏历铁兔年迁都至拉萨 ,为了迎接 文成 公主决定在红山之上修建一座宫殿。相传,最初的布达拉宫曾筑有边长500米的肃穆高墙,宫殿内的殿宇多达一千座,其宏伟华丽之程度堪称雪域之最。

然而,自公元8世纪起,布达拉宫先后遭遇火灾和雷击,众多宫殿倒塌。吐蕃王朝覆灭之后,连年战乱已使布达拉宫几成废墟。1645年,五世达赖 洛桑 嘉措决定重建布达拉宫,为了这一愿力他几乎倾其一生。直至人生弥留之际,他仍将此作为遗愿之一郑重咐嘱第巴桑杰嘉措。桑杰嘉措以上师之愿为已任,纵然被世人误解责难也定要完成上师的三个遗愿——一要密不发丧,暗中寻找并培养转世灵童,待时机成熟承继大业;二要继续修缮未完成的布达拉宫建设工程;三要想方设法削弱并限制 蒙古 和硕 特部对西藏 政教事务的染指干涉。

其实在目光投向布达拉的刹那,他便知道这座宫殿他曾来过,这份熟悉穿越时空、穿越轮回。这本就是他的宫殿,是他倾尽一生也要为世人留下的一座曼陀罗。他——仓央嘉措,也是 洛桑 嘉措。

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布达拉的日子清苦枯躁,日日如一。一天之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要在白宫里聆听老师们传授佛法。宫殿之内,人人奉他为尊,却无人看到他的孤寂。

他常常会站在 日光 殿的轩窗前凝视着窗外的世界,红尘中的每一场花事都与他无关。有时,他真希望自己可以乘着这鸟的羽翼,冲破所有禁锢飞回过去,飞到他本该拥有的天上人间。

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有一日,他突然发现自己寝宫内竟有一条暗道直 通山 下,这让他惊喜不已,他知道定是佛祖听到了他内心的枯寂。于是,入夜之后,他脱下了这身袈裟,换上俗衣便走去了八廓街。

穿行于人群之中,他尽情享受着俗世里的欢愉,只有湮没在人间音色里方能寻得一缕温情。他迷恋着 拉萨 街头的鲜活和生机,终于,邂逅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谈了一场注定无果的情事。

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薄暮出去寻找爱人,破晓下了雪。住在布达拉宫,我是瑞晋仓央嘉措;住在山下 拉萨 ,我是浪子宕桑汪波。秘密也无用了,足迹已印在了雪上”。

这一天,终是来了,一场大雪泄露了他小心收藏的秘密。于是,违反了清规戒律的活佛,给了向来觊觎西藏 政权的拉藏汗一个天赐良机,一场血雨腥风袭卷了雪域高原。

他曾想努力摆脱其控制的桑杰嘉措走了,可为什么他的心里会有一丝悲伤?“此生,踏歌而来,我有我的使命,他亦有他的使命,那便是护我周全。他,已竭尽全力。”

他曾想放弃所有携手一生的玛吉阿米也走了,可为什么他的心里会有一丝清净?“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 临风一少年”——这一世,重回净土换你余生安好;下一世,以爱之名许你一生。

坐在布达拉的莲花座上,他终于放下了她;也只有放下她,如此才能盛得下天地、看得见众生。自此,世间只有仓央嘉措,再无宕桑旺波。

他的眼角,落下一滴泪;落地刹那,莲花盛开——

我从八廓街走来,此刻坐于宗角禄康的一阶石凳之上,从红日灼灼坐到弦月如钩。只一日,走过了他的半世流离,从一朵花开到一场相遇,终越不过六字真言。

起身, 千山 万水;再念,千年万年。

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八廓街——法轮在右,红尘在左

走出大昭寺,立于等身长头的藏民之中,抬头仰望着大昭寺寺顶的祥麟法轮,这幅象征法轮常转的瑞相早已成为佛教寺庙的徽相之一。 鹿野苑 中,佛陀初转法轮,首向五位 印度 托钵僧宣讲“四圣谛”和“八正道”教义,受教僧人如鹿一般温厚 平和 地聆听佛法。自此,法轮常转,正法久住——

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八廓街上,一边是顺时针围绕大昭寺磕长头的信众,他们虔诚礼佛,以五体投地的方式依法轮而转;一边是繁华喧闹聚集着各色人群的街市,沿街商铺林立,人们因着各自所需穿梭其中。

这里,盛满了人间烟火,又可觅得一方清净。

走在两者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所黄房子跟前——

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这是我在出发前就心向已久的玛吉阿米。

300多年前的一个上弘月夜,他与她初见于这间曾经的小酒馆,只一眼便住进了心里。从此,她是他的玛吉阿米;而他,是她一个人的宕桑汪波。

一生一世一双人,他与她的缠绵缱绻温柔了小酒馆里的时光。伊人在侧,他亦会“因为心中热烈的爱慕,问伊是否愿作我的亲密的伴侣?伊说:若非死别,决不生离”。

那一刻,她脸上写满的坚定几乎让他丢盔弃甲,他差点将深藏于心底的秘密和盘托出。但最终,他还是沉默了。因为出了这道门,他是众生的仓央嘉措……

一个人的 日光 殿中,他仍是深深地念着她,“在看得见你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见你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他一次次地问自己“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然而,他终究给不了自己答案……

直到那个大雪倾城的破晓,他心中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大雪背后似乎波澜四伏。于是,他匆匆赶回布达拉,一场浩劫悄然而至……

静静一壶甜茶,三楼露台吹着微风,看着八廓街熙攘的人群,心中写满三个字:求偶遇!

法轮在左,红尘在右,如何权衡?

《问佛》——仓央嘉措

我问佛:为什么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 仁爱 的心,

我把他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 菩萨 、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

只为眼光交会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曰: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曰: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曰: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问佛:世事本无常是什么意思?

佛曰:无常便是常,无知所以无畏。

我问佛:为什么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我信缘,不信佛;

缘信佛,不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