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古法養魚?

花匠菜農小美

古法養魚 簡單來說就是效法古人養魚

古人養金魚開始多為泥缸瓦盆,後來有了陶瓷魚缸。無論哪種材質,粗糙的缸壁都利於水中有益菌的附著和生長。在光照的作用下,魚缸長出青苔,青苔既為金魚提供養料,又可抑制水中綠藻生長,魚兒的糞便又能為青苔和有益菌提供養料,形成水中內生態環境,魚,苔,菌三者共享,相得益彰。

古法養魚的妙處在於

缸大口寬魚少,就像山水畫中的留白,還可以種植睡蓮,既有意境,又防止魚缺氧。一般投餵魚蟲,定期換水,保持水質新鮮。這就是古法養魚不用過濾、不用加氧,不用加硝化菌的秘密。


弊端在於,這種飼養方法也需要不斷的適時的去添加新水。尤其在室外,還得注意適當遮陽和遮雨。觀賞效果也只適用於一些可以俯視的金魚品種,對於需要側視來觀賞的金魚品種,觀賞效果就欠佳了。

---------------------------END---------------------------

[YEE水族世界]每日一更,請關注我,或翻閱我發表過的400多篇養魚文章,以幫助您在養魚過程中少走彎路。感謝您的閱讀!


YEE水族世界

現在的人們出門坐的是地鐵或者是開著私家車,手中永遠離不開的就是手機,眼裡看到的都是些高樓大廈。可以說,現代人眼裡腦裡手裡永遠是離不開的現代化和高科技,能真正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還存在嗎?

古法養魚,或許是現代的人們能在家中親近大自然的唯一方式了吧?


古法養魚不是在講究或者研討如何去把上濾或者下濾更好的與魚缸分離。

正好與現代的養殖方式相反,古法養魚講究的是缸,水,魚,青苔,陽光的五行合一,缸為土,水為水,金魚為金,青苔或植物為木,陽光為火。這種看似毫不相干的五行之物卻被古人完美的合為一體,這才是真正的古法養魚,這才是真正的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道法自然,萬物歸一。

古法養魚,從最開始的養缸算起,至最後的綠苔初成,總共有刷缸,困水,養蓮,養水,養蟲,養苔,結合適當換水,最後放魚等諸多步驟,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



刷缸是為了清潔缸壁,使缸壁更具有完好的呼吸作用。困水是為了通過陽光的照射釋放或殺死水中的有害物質,沉澱水中的雜質,同時吸引更多的微生物或水中生物入缸,以能更好的增加水中的有機物,培養有益菌,養蓮是為了適當的遮陽和更好的吸收魚兒的糞便,養水是為了青苔的養成,養苔是為了提供硝化細菌存在的場所,和魚兒綜合營養的提供,更會有利於金魚的髮色,養蟲是為了先行為魚缸提供一個生態系統的相對平衡,以及為魚兒提供更好的食物,換水是為了及時去除缸內的各種雜藻的叢生,為青苔的生長掃除障礙。



最終達到的,不是為了一缸水,也不是為了一缸魚,而是一缸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智慧與傳承,這就是古法養魚,這才是古法養魚!傳承的是文明,理解的是文化,精通的反而是內涵!

我是淘淘,更多觀賞魚養殖的知識敬請魚友們關注我的頭條文章和問答吧,多謝多謝!


淘淘2008

古法養魚一般是指使用古法飼養金魚或者錦鯉。即不使用現代化的器具,包括過濾器,充氧泵,加溫棒等電動養魚用具。還有養魚的容器不使用玻璃容器,採用的是大木盆,瓦缸,陶瓷缸,石頭缸或者直接在地面開挖的水池。

飼養環境多在室外庭院,也可以在室內。

飼餵的飼料一般都是去湖泊,小溪,或者小河裡撈魚蟲作為金魚的,或者熟蛋黃等。而不用商品顆粒飼料。

在飼養容器中還可以添加一些睡蓮,浮萍之類的水生植物,即可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質改善水質,還可以增加觀賞性,同時還能作為金魚的補充飼料。


多重愛好者

古法養魚的重點是在石缸或陶缸內培養水生綠植,缸底鋪沙石,先養好水再放魚。讓水生植物吸收魚的排洩物並提供魚所需的微生物和氧氣,自然形成內部生態環境。不過濾,基本不換水。要少養魚少投餵,讓缸內自然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系統,人為的過濾和除藻滅菌都背離了古法養魚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