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成敗的五大因素 —《孫子兵法》謀攻篇告訴你

《孫子兵法》第三篇:當戰爭不可避免,該如何和迎戰?

——本章企業的經營、銷售的策略、日常的生活等,皆可借鑑之。

而“謀攻篇”幾乎是大家最為了解的一篇,其主要要原因是得益於語文教材,其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句子,比如:“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和“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

決定成敗的五大因素 —《孫子兵法》謀攻篇告訴你

這正是孫子主張的: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功,力求不戰而勝,為實現這一目標,孫子強調能讓敵國全部屈服為上策;降服敵人後再屈服就稍差些,最好的將軍是還沒交戰就使敵軍全體降服!

戰爭的本質是有利可圖,任何生意來說,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成本,才是生意經營的永恆法則。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孫子兵法》

決定成敗的五大因素 —《孫子兵法》謀攻篇告訴你

孫子特別強調戰爭因以謀略取勝:用政治謀略取勝為上策;外交談判為中策;武力次之;攻城為下策。

在用人上,如果遇到一個有能力但品德不正的人怎麼辦?

用辦法讓他在該方面觀念轉變,使得他成為公司所用之人為上策;用利益收買為中策;斥責次之,直接開除為下策。

真正好的用人方法是:給人金錢是下策,給人能力是中策,給人觀念方是上策。

對於企業來說,企業之間攜手合作達成共贏是很好的選擇,而進行價格大戰明爭暗鬥實為下冊。(不斷下調價格的同時品牌價值也下降)

這裡就想提一下上篇小康的中美貿易戰的文章,若真打起來,用謀篇來說也就是下策,對中美兩方都是極為不利,細數之下這幾年中美兩國的大事件實在太多,現在看來,所有的事件也不過都是停留在上策政治解決或中策談判交流解決,五千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各國也都在爭相學習,不斷進步,所以,我想此次的貿易戰也會如以往一樣止步於上中策。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4,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孫子兵法》

決定成敗的五大因素 —《孫子兵法》謀攻篇告訴你

蠻力攻城是不得已的做法,不僅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若死傷無數之後還是失敗告終就更是一場大災難。

而企業也一樣,若方向錯誤,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最後結果卻不買賬,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場大災難了。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不僅僅企業,餐館、理髮店……直至每一個個人的方向錯了也一樣,所花費的時間,金錢都將白費。

聰明的人是用別人撞的頭破血流的經驗作為自己的經驗,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任何一件事,會更容易成功,所以,學習很重要,學習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很重要!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孫子兵法》

將帥懂得政治之道又會帶兵,則國強,反之,則國弱。

這裡相對應企業的所有管理型人來說也一樣,若只會做有關自己的業務事項,不懂管理,或只懂管理不懂業務,遲早會出大問題。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所以不管懂不懂業務與管理,時刻保持學習的狀態,人生才會走得更精彩。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孫子兵法》

戰爭能夠勝利有五個方面:準確的判斷力;懂得分配;是否上下一心;準備是否充分;君主明智的放權。

寥寥數語,卻將戰爭的決勝點概括的淋漓盡致,企業不也正一樣?

這也標題中所說的企業成敗的五因素:

1.對自己各方面能力有正確的認知,瞭解行事時機

2.合理配置各種資源,任務分配合理

3.上下一心,精誠團結

4.提前多方面做好準備,迎接機會的到來

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孫子兵法》

這句想必不用再解釋,中學時期的必背句子,大家都熟爛於心,已是膾炙人口。

在現在的21世紀高速發展中,知識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用盡一切方法掌握更多的知識,更快了解最新真實有用的資訊,當機會來臨,才能抓住機會,成功指日可待。

此章結束,看到這你會發現,只要你能深入瞭解《孫子兵法》,滲透到孫子的思維中,就能發現《孫子兵法》一書足以解釋這大千世道!

從此章節來看,我們至少可以學到三樣認知:高定位、大腦充分運用、多方面掌握信息,從而形成我們自己更高的世界觀,價值觀,成就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