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书法,能达到书法家的水平吗?

数枝雪1

开玩笑~~~宋徽宗的书法何止是一般书法家的水平!完全是开宗立派的大书法家啊!


宋徽宗自创的“瘦金体”独树一帜,形销骨立、斩钉截铁、干净利落,骨气丰盈,简直是书法界大胆而又才华横溢的创新。

小姐姐曾经试着学习临摹瘦金体字,真的很难临,临过就会明白,这清瘦细胳膊细腿里面包含着多大的能量。刚和柔最完美的结合,看似柔弱实则无比刚强。


真心不是一般书法家能达到的境界。

这种字体很好看,也很难练。简直不相信是用毛笔写出来了,看着完全像是钢笔美术字么。

再说说宋徽宗的画,也是简直了,曾经去上海博物馆看过宋徽宗的真迹(因为博物馆不允许拍照,所以网上找了几张画)


当细看那些博物馆真迹的时候就会震惊,这一笔一笔和素描有什么差别

宋徽宗的字画都是极致到丧心病狂的程度!

还有宋徽宗不仅自己画的好,他有一个学生也是牛逼到不行

王希孟



这个被中国绘画史上仅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被宋徽宗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宋徽宗指点笔墨,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画出《千里江山图》,时年仅十八岁!





(局部图)

所以,宋徽宗可不是一般的书法家哦!整个书法史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05茶学陈扯扯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称得上全能艺术家的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宋徽宗——赵佶,诗词歌赋无一不能。

他开创了“宫廷皇家美术学院”(翰林书画院),培养出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助推发展天青色汝瓷,更引领极简风、时髦慢生活Style,提升整个朝代的审美水平,把宋朝人品味调教得非常高。

他作为皇帝,诗、书、画三绝。书法自成一体,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瘦金体(又名“瘦筋体”),笔势遒劲,耐人寻味。

宋徽宗,《牡丹诗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早年他临摹薛稷、黄庭坚,个人书法稚嫩婉约;后期融合各书法家之长,刚劲强健,如屈铁断金。总体而言他独创的“瘦金书”有骨感美,结字至瘦,颇具筋骨之力似铁画银勾,字形夸张,线条丰腴,瘦硬却不失其肉。

宋徽宗,《闰中秋月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把汉字书写得锋芒毕露,运笔直来直往,有种西式直抒胸臆的美学意境。相比先人儒雅的书法之风而言,不藏锋、不妥协,宁为玉碎。是创新,也是特立独行的表达。

此外,“瘦金体”亦叫“天骨鹤体”,因其笔法漂洒,飘逸隽秀,看似瘦弱却像鹤腿一样有力、修长。

宋徽宗,《瑞鹤图》题字

当你放大看宋徽宗字体细节,你会感觉像是欢快潇洒的“音符”。因为其书法节奏、韵律都很有律动之感,小字有竹兰节气之美,笔画之间呈现游丝,美得自然又狂野,狂野又不失优雅。

宋徽宗书法作品放大看

宋徽宗不但擅长写楷书,其一气呵成的草书更大放异彩。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笔翰飞舞,奔放流畅,字里行间全是霸王之气。他的《千字文》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纵31.5厘米x横1172厘米 辽宁博物馆藏

而艺术巨擘宋徽宗不但能自成一派,临摹之作也非常备受欢迎。他重要的作品中《临唐怀素圣母帖》曾拍卖1亿+。

宋徽宗《临唐怀素圣母帖》局部,2008年拍卖,成交价:1.28亿元

其实,纵观古代书法史,宋徽宗书法在当时非常前卫,很多人审美还没跟上来。不过瘦金体作为众星捧月之书体,还是有很多崇拜者。蔡京曾模仿他的字体,虽然他行书了得,不比宋徽宗差,但瘦金体写得木有宋徽宗好看,蔡京临摹只为拍君王马屁而已。

总体而言,宋徽宗留给我们的书法真迹,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临摹学习的。


艺萃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宋徽宗的书法不仅限于你所说的书法家,更合理的观点是: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所创立的“廋金体”也在书法长河中独树一帜。

下面我想详细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朋友批评指正!

评价一个人的作品,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宋神宗的第11个儿子、是在位26年的皇帝,当时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风,但后来听信蔡京等人的谗言,国内政治形势变得十分之差,内忧外患,金国兵临城下后,把皇位禅让给了太子,算躲过了亡国之君的这个黑锅吧,靖康之变被金兵俘虏北去,最终驾崩于五国城,54年的人生,可谓是大起大落,本不是太子,却兄终弟及成了皇帝,本不善朝政,却做了20多年的圣上!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宋徽宗在书画方面的天赋极高,也与他在这方面的勤奋刻苦有关,他的书画作品传世并不多,但是他创立的瘦金体”却被后人不断追捧,这种银钩铁划,其瘦且硬的书风也载入了书法长河:

他的瘦金体《千字文》更是精品,展现了极高的艺术功力

除了在书法上的成就,宋徽宗的绘画则有更大影响,“院体”画更培养了很多的人才。

琴棋书画烧陶瓷都精通的皇帝,历史上怕是很少吧。

宋徽宗的书法,至瘦而不失其肉,这个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在他之前是不存在的,同时在字的转折处可见到藏锋,露锋的提顿痕迹,也是他书法的一大特点。

一个书家能写好字就已经很难了,如果再开创新书体,那就更不易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笔下春风

这个是绝对不用怀疑的。我们姑且把书法家的级别分为初学者、入门者、狭义书法家(即加入书法家协会)、名家(如曹宝麟先生、陈忠康先生)、大师(如林散之先生、沙孟海先生等)、最后能载入史册的宗师。

宋徽宗即是载入史册的一代宗师。宋徽宗治国无方,致使北宋灭亡,但与艺术上却使北宋末年的艺术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不仅仅表现在书法上,诗词、绘画、音律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书法上,宋徽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创瘦金体。第二,二王一路行书。第三,大草。

瘦金体,这恐怕是最能代表宋徽宗书法风格的了。关于瘦金体有一点需要说明,宋徽宗楷书学薛稷,继承了初唐“书贵瘦硬方通神”书学思想,并将痩硬发挥到极致,最终形成独具面貌瘦金体,绝非凭空想象,任意而为。其笔法犀利,铁画银钩,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

行书,从显存宋徽宗作品中可以看出,宋徽宗行书学二王,多出集王圣教序笔意,尤以王献之书法为宗。墨韵流畅,潇洒清劲,有如飘藤荡柳之势,具有瘦而劲,秀而润的艺术效果。在北宋书法尚意的情况下,宋徽宗行书可谓是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草书,宋徽宗草书学张旭、怀素。宋徽宗的草书有一种毫不掩饰的富贵气,疏朗、跌宕、灵动,充满高情远致,整体导气、融通、气脉舒畅。虽然有一些率意之笔,但总体气象神满气足。

宋徽宗是我国古代最具艺术气质的皇帝,虽然误国误民,但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经典。


《题李白上阳台帖》

《题欧阳询张翰帖》

《行书蔡行敕卷》
《草书纨扇》


古风书法

孰有帝王坐千古 唯有瘦金传万世

其实如上版主提问有些外行了,大家都已有表述我就不再重复,其实我们应该研讨的是宋徽宗的书画到了什么境界?

第一节 宋徽宗与王羲之

宋徽宗宫词一首云:

羲献真迹胜古初,搜求方得到皇居。

退朝彝鼎燃沉水,因染霜毫更学书。

这是宋徽宗亲笔所写的诗,描写的是当时的实景。可见宋徽宗曾苦学二王,再加上当时还存

有王羲之的真迹百余件(见《宣和书谱》著录)因而得其精要,瘦金体笔法暗合古法,乃是从深厚的传统中来。

第二节 瘦金体与颜体

瘦金体与颜体其实是同一高度的两座颠锋,一雄一秀,一阳一阴。一个用笔粗壮肥劲,以体现雄壮之美,一个用笔纤细瘦硬,以体现清秀之美。一个结字中宫外拓,外紧内松,以体现端壮茂密的美,一个结构内紧外松,中宫紧缩,充分体现了疏秀多姿的美。在气势上,颜体用笔平实,笔力内含,左右均衡,体现了庄严肃穆之美。瘦金体用笔倚侧,笔锋飞动,时有连笔,结字参差,极具动感,体现了飘逸洒脱之美。

在整体章法布局上,两者都体现了炉火纯青的传统功力,不论是宋徽宗的《楷书千字文》还是颜真卿的《多宝塔》、《颜勤礼》,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发现,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内容,首尾统一,若有神助。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为终篇之准,匠心独运而不露痕迹。粗看笔力纵横,细察各因字势,随字赋形。变化微妙毫不雷同、刻板之处,达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完美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其不同之处,略举例如下,悟性高的同学通过对比,能够更加准确的坚定的掌握瘦金体或颜体乃至中国书法传统的用笔结字的总规律。如果能深入而牢固的先掌握其中一种,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范本作参考,反其意而为之,则不用太长的时间研习,就可以迅速而准确的转换成另一种风格的字体,比漫无目的的死练要有价值的多得多。

颜体用笔粗壮结实,瘦金用笔纤细秀美,颜字四角撑满,左右相安。瘦金则呈上紧下松、左低右高之势,瘦金风流袅娜,颜书严肃稳重。瘦金笔锋飞动,如美女暨花,长袖善舞,是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无拘无束的少女。颜书则藏头护尾,似金刚闭目,高僧坐坛,又似谙熟世故的沧桑老人。

颜体中捺画或其他主笔不特意伸展,而与其他笔画尽量对齐,内部点画则尽量扩张,占满周围空白。如"游"的走之捺画的捺尾与上面的笔画对的很齐,周围没有特别突出的笔画,整个字显得外紧内松,端壮茂密,浑厚饱满。瘦金的创意则另有一番风味,它尽量收缩中宫笔画,放纵外围笔画,比如"游"收缩上部和左部,捺尾则尽量舒展,显得内紧外松,左紧右松,俊逸洒脱。

在书法布局上,颜体和瘦金体亦是各有千秋殊姿共艳。颜体传世绝多碑版,纵横成行,字字紧密,迫不容针,气势磅礴,瘦金传世之作多为尺版手卷,爱用字距特紧,行距特宽的形式,纵有行横无列,益发显得清新秀雅,挺拔瘦硬。如颜真卿的《颜家庙碑》与宋徽宗的《欲借风霜》诗贴。

第三节 三圣论

自晋唐以来,人多颂扬王羲之"中和"之美与颜真卿的"沉雄"之美为书法艺术的极致和集大成者。而对"瘦硬美"的集大成者宋微宗关注的太少,理解得不深。看待宋徽宗的书法成就也往往只着眼在其楷书"瘦金体"这一种书体上,而未对联系他的正,行,草三体来全面审视。只知其有楷书千字文,少有人提及他的草书千字文。更无人知其还有行书千字文。如同看王羲之。如果只知道他的行书《兰亭叙》,而不知道他还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贴》等等。看颜真卿则只知道《颜勤礼》而不知道还有《祭侄稿》《争坐位》等等。这样评价一个人显然是不公平不客观,极片面不严肃的。

我认为宋徽宗的"以瘦硬美"集大成为特色的艺术成就,应该是超越初唐欧、虞、褚、薛、北宋苏、黄、米、蔡等,是唐法与宋意的完美结合。是直可与王羲之,颜真卿两位超级大师并肩的中国书法坛第三位书法圣手!从理论上讲,王羲之是集不激不厉,浓纤适中的风格之大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刻苦的修炼而达到顶峰,颜真卿是集肥壮茂实,外紧内松的风格之大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勤奋探索,最后终于达到人书俱老的顶峰。宋徽宗则是综合了历代瘦硬飘逸,内紧外松的风格,并通过其天才的智慧加勤奋,终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顶峰。从此肥劲、中和、瘦硬三种风格都已大成,三足鼎立,各造其极,各奏其妙,并驾齐驱。谁也取代不了谁,如同三光日、月、星,照耀中国书法历史的天空,光芒万丈,启笛后人,影响无数大家。

瘦金一出,天下无书。 中国书坛再不是一圣或二圣统御江山的时代,而是肥圣、中圣、瘦圣齐耀长空,五彩缤纷的世界,其余百家,皆在三圣光环之间;或肥或瘦,或雄或秀,虽亦有佳妙之处,但都未能达到登峰造极之境;或偏工楷体,或独善草书,未有如"三圣"的融会贯通恰到好处之妙,纵观历代诸名家书作,"三圣"堪称超级大师,博涉多优,尽善尽美,其余百家不足观也!

词曰:

书坛至尊,

山阴兰亭。

号令天下,

莫敢不从。

颜、瘦不出,

谁与争锋?

颜、瘦既出,

羲、献何能?

想学习瘦金笔法介绍如下

永字八法与笔画大全

瘦金笔阵图

瘦金八法颂

  点 如丹凤侧目,其形秀美而有神也

  横 如玉钗横斜,其状修长而绰约也

  竖 如仙鹤独立,其韵优雅而不群也

  撇 如匕首斜切,其锋所向而披靡也

  捺 如金刀断玉,其情刚强而怀柔也

  钩 如新月如缺,其质银钩而铁画也

  挑 如利刃破空,其意挺拔而飞动也

  折 如老竹劲节,其骨铮铮而有声也


敬请关注:《瘦金体书法研修院》《集贤文化》

邱金生老师主讲的~瘦金体大讲堂视频教学讲座1000集,分为入门班,高研班,学士班,硬笔班。现已上线,热爱书法艺术的朋友可参与学习,交流!


集贤文化

不仅能达到,而且是大家。要谈他的书,就离不开他的画,他的书和画均在书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瘦金体”,也是他将书和画所结合的最成功的一个典范,这种字体与宋画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将绘画的线条感融入书法,再用这种书法来反哺绘画。

比如这张《山禽腊梅图》,若是替换成别的任何字体,这幅画都达不到它现有的美感。

按传承来说,徽宗所学二薛:薛稷、薛曜;而二薛所学褚遂良,褚遂良学欧阳询、虞世南;从字的结构来看,徽宗的字也有上述几位的影子。宋代讲究“尚意”,抛弃了唐人的“法度”,宋四家的字体都各有风貌,徽宗的字体也是独特的。

按视觉效果来说,“锋芒毕露”是形容徽宗字用得较多的一个词语。用极细的线条,和顿笔处的“面”形成了极强烈的对比,同时,还将字用线条“做”出了很多三角面,和大多数书家的“藏锋”不同,徽宗的字给足了尖锐的视觉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于书法史和我们传统的“中庸”“内敛”哲学来说,无疑是非常特殊的。

按理论角度,徽宗主持编撰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书谱》记载了徽宗时期内府所藏名家法帖,共二十卷,讲述了自篆书以下各种书种的变革和源流,是后世研究书法史的宝贵资料。

许多人强行拿徽宗的字和“颜、柳、欧、赵”等去比较,我觉得完全没有意义。清代陈邦彦曾跋赵枯瘦金书《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徽宗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正如宋代的“尚意”是要做真正的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考古系大师姐


宋徽宗做皇帝不行,做艺术家绝对是最顶尖的。就以他的瘦金体为例子,那可是千古第一份,自己开创的“笔体”,“颜体”,“柳体”,“瘦金体”等,都是开宗立派的称谓。


据搜狗百科:

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楷书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楷书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

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宋徽宗一生于朝政不见卓越,却将所有精力用在艺术创作上。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发掘的艺术天才如张择端,王希孟,更是名传千古。《清明上河图》的北宋市井长卷,《千里江山图》的山水长卷,几乎代表了同时代现存的北宋画作至高水准。《千里江山图》更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演出上被做为主题画轴出现。可见其艺术价值。



宋徽宗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创立了“瘦金体”。现在一提到宋徽宗,第一反应就是那充满筋骨,惊为天人的“瘦金体”书法。


“靖康之耻”成为宋徽宗一生最大的悲剧。倾尽半生致力的艺术,并未能挽救他的国家和他自己。

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底金兵南下。十二月十五日,金军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为庶人。随即开始了悲惨的做俘虏的后半生。


君笺雅侃红楼

一宋徽宗的书法,达的到书法家水平。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作的一种字体,在书法史上非常独特,并且具有个性的一种书体,她的个性非常的强烈,以至于造成了后世临摹瘦金体,和创作瘦金体,只能是瘦金体的现象,也就是说,写瘦金体这一路的书法家,无论怎么变,无论怎么改,他还是瘦金体,他的创造性,已经被宋徽宗完美的设计好了,无论你怎么玩儿,无论你怎么跳,也没有办法跳得出瘦金体这个圈。


二对于宋徽宗的评价,不能单独从书法的角度。宋徽宗除了在政治上比较,无能软弱之外,在绘画,书法等,其他方面,那可是一应俱全的,诗书画印无所不能,其中,他在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那当初他的花鸟画为最高,因为,赵佶的艺术,独创性和对后世的影响,也主要是体现在他的花鸟画中,在他的花鸟画中,一是物象意念的安排是非常具有独特性的,也就是说经营位置,他做到了非常巧妙的安排,也是具有独到之处,他观察事物和安排画面的能力,具有独特的视角。二是他写实的技术非常,具有独特性,他在写实方面,他要求形神并举,并不能只是,写生的逼真,不能只做到形体的想象,还要达到,精神上的相似,精神上的超越,也就是说,中国绘画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仅仅是写意还要写神,这一点是跟西方绘画的追求是有所不同的。三是要做到诗书画印的结合,从他的绘画作品上可以看得出他,不仅仅是,绘画功底非常好,同时书法功底也非常到位,而且好的作品上面一般他都有题诗,在诗的下面,落款处都会盖有非常精美的玉喜,或者是印章,所以说,他的作品是相对较为完整的。所以说从综合能力上来说,他成为书法家,那个是小看了他的。


三入错行也很悲催。
经常听到说,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作事业来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赵佶恰恰相反,他稀里糊涂当了皇帝,让一个文艺青年来管理国家,那注定是凶多吉少,所以他,被后世称为,史上最惨的皇帝,同时也有人称他为史上最有才的皇帝,史上最有品位的皇帝,史上最风流的皇帝,然而他却是亡国之君,但单从他的才能来说,他确实是一位非常有才的皇帝,在书法圈,他创造了瘦金体,在绘画圈,他提倡诗书画印一体,当然我,更同情他的是,他入错了行,没有选择他喜欢的事情当作他的事业。



问题的回答来自于【国画雅集】分享国画知识,传播传统文化,欢迎您的关注。


国画雅集

居然还有这样问问题的。这个问题,一时让我竟无语凝噎。

这个问题的回答竟有五百多条,看来与我同感的人太多了!

民间对宋徽宗的评价,多在于他是亡国之君,穷奢极欲,给百姓带去了亡国的痛苦。对于他的才华,不免埋上了阴影而有所轻视之。

崇信道教,是宋徽宗的整体气质

在整个书法史和美术史上,老百姓也不太常看到宋徽宗的作品和遗迹,因为确实数量也不太多——虽然一幅就足以震铄古今。

宋徽宗是艺术全才,艺术天才,他是中国艺术世界的多面手,也是所有历代帝王中,艺术品格和水准最高的(很多身处繁华的皇帝,对美的感受是麻木的,就是一根木头)他不是进入了缪斯之门的艺术家,他就是缪斯本身。

这是帝王才会画出来的画

中国艺术天庭里最高的那个席位,坐着的就是宋徽宗,他也许亡国去世了上千年,但是他的审美,不仅仅是书法——书法只是他不世出的艺术中,小小的伎俩——统治了中国人上千年,还将影响我们无数世纪。

瘦金书,大家都知道是宋徽宗所创。其实他还擅长其他书体,比如草书。

随便一写,神来之笔

对于书法史上的大家的出现,有时是一种时代的幸运,有时是个人性格使然。书法大家,尤其是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家是不能全靠练的。

我们看到历史上,尤其唐代以后,几乎所有的书法家都是在二王和欧颜柳赵的窠臼里活着,实质上都没有迈出去。即使是米芾,徐渭,身上也有无数二王的影子在。在书法的既成的铁的法度里,成为自己,太难了。如果有一位大侠,冲破障碍,博采众长之后,融汇练就了自己的独孤九剑,那就是天才的善之善者。就像宋徽宗。他的瘦金体独创一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体。既有前人高古的气韵,又有森严的法度,更有高洁澄澈,恬适隽永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不同凡俗之气。

他的气质,几人能有?他的才具,几人具备

(多说一句,能在遵守法度的前提下突破,再独树一帜,独创一体的,才是书法的天才,现代人里也不是没有,比如启功就是。很多人说他的水平如何如何,他的基本功当然不能和赵佶比,但是艺术之路的成就是一样的)



宋代之前历史上,就没有过瘦金书的美

高等级的书法在中国有两个不言传的要求,一要入晋格,二要有独创。这个晋人格调说穿了就是不俗,有仙气。普通人哪里来的仙气?怎么能不俗呢?所以帝王之身,才能有如此气度,就像他自己认为的:天下第一人,这可不是自我吹嘘,他是真的是古今艺术第一人。

骄傲的标记,王羲之也不敢称天下先



学书法还有第二个机缘,就是时代。一个学书者,处于哪个时代,他的作品就是哪个时代的水准。我们现代人如果生在唐代,写的再糟,也自带唐代雄强阳刚的气质,(我们看唐代的一个仆人所写的字,就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时代。唐代的著名画家也都是大官,时代怎么画,他们就怎么画,起手就是那个高度)如果生在宋代,自然就带有精美绝伦的文人气质。这是因为时代精神使然。宋徽宗他们老赵家,不以书法闻名的宋太宗,宋高宗的书法,全都是大家水准。宋徽宗的字,高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的周围像蔡京,童贯。宋四家的苏黄米蔡基本都是北宋人。在他身边的人,书法不行是完全没有机会的。即使像蔡京这样的书法家,在赵佶同志的书法面前,不过就是个小学生。



就像百年世仇的金国,金太宗,金熙宗,尤其是金哀宗完全是他的迷弟,对于宋徽宗的书法爱到不要不要的。还偷偷的练习看像不像。(我估计金国想要灭宋,就有想把宋徽宗抓来看活主写字的冲动)以亡国之君,能被封为天水郡王(一品官)几个女儿嫁给金朝皇帝,活得很好的,能有几人?光靠人品不行,主要看才华。

宋太宗赵光义书法

老赵家赵构的书法


宋徽宗不仅是书法上的帝王,在绘画,建筑,园林,音律,器物,甚至生活品味上,都是古今至高的典型。影响了西方生活方式的路易十四,对于宋徽宗来说,就是引车卖浆者流。支持艺术保护艺术家的美第奇家族,也都是太过业余。附庸风雅满地盖章的乾隆帝,根本看不见赵佶的项背。宋朝的宣和画院就是以他的品味而创立的,这让后世皇帝如果不搞点什么画院造办处什么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文化了。东方农耕民族艺术里特有的精深细腻,玩味无穷的质感,在宋徽宗身上是集大成的个体。他是汉民族文化的最高峰体现。

到现在,我们也以园林中必须有假山石为高雅。他的艮岳山上遗留下的一小块石头,都成为后世人的珍宝。宋代以后,所有工笔画的落款上,基本都得是瘦金书才可以,才当行。学习瘦金书成为工笔画家的基本功了。那些题写着宋徽宗的题跋的书画,都被认为是无需证明的真迹。后来的每位皇帝,内心都对他的生活心向往之(小瓠认为只有南唐后主李煜才有和他一比的资格)。


芙蓉锦鸡图,是美术课本里的必备

他艺术的品格,品味就是中国人的品格品味,他默默的影响着现代的我们,诚然他的作品不多,每一幅都惊为天人。试想一下,如果历史上没有他,现在中国人的审美还会是现在的样子吗?如果宋朝没有他,宋朝光耀万代的文化,是不是会黯然失色?

就书法来说,宋徽宗是书法家中的书法家,很多人想学他太难了,也因为自己的品性高度不和于他,学不像,才去学的别人。宋徽宗就在书法的深处滋养着我们,千万不要再问,他的书法行不行了,好吗?

我是《爱瓠说》书法篆刻,葫芦文化,工艺美术的小筑,还是书法圈里的死硬派。


爱瓠说

宋徽宗虽然不是个好皇帝,但他在书法史上绝对是排得上号的人物。

他的瘦金体,是楷书在唐代以后难得一见的一大创举。

他首创的瘦金体,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其绢秀而不流于柔弱,清劲而不失抛筋露骨,在有限的范围内用笔还是较好地发挥出其丰富多变的特色。

赵佶初学薛稷。薛稷为褚遂良的高足,也是褚遂良的外甥,其弟薛曜也是一代大家。宋徽宗正是取了他们的瘦劲之长,又加以新的陶冶提炼,形成了自己的瘦金体的风格。

瘦金体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徽宗的擅画。他的工笔花鸟也可称是登峰造极之作。

徽宗试图把书法中的丰富用笔动作借用到绘画上来,以提高工笔花鸟人物画技法的生命力。然后,又将这种瘦劲的勾线技巧再揉进书法中去,并随之形成了那种开张型的书法结构,最终完成了瘦金体的基本风貌。

当然,也有人认为瘦金体装饰性太强,属于美术字,失去了书法的很多趣味。赵佶的行书和草书也是不错的。

不管怎样,他和后主李煜一样,应该属于”男怕入错行“的典范。

赵佶《草书纨扇》

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