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最著名的一首詩,引起了後世千古的共鳴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渡漢江》是宋之問的代表作,相傳是宋之問從瀧州貶所逃回家鄉,經過漢江(也就是漢水)時,寫下了這首詩。詩人在其中運用了巧妙的抒情藝術,逐層遞進地表述了自己的體會,因為此詩直抒胸臆地傾訴出自己的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文人墨客無不對其大加讚賞,引起了後世千古的共鳴!

宋之問最著名的一首詩,引起了後世千古的共鳴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詩文翻譯:

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經歷一個新春。

越走近故鄉心裡就越是膽怯,不敢打聽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宋之問最著名的一首詩,引起了後世千古的共鳴

詩文鑑賞: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每個詩人內心都是孤獨的,所有現實的不順都在成倍地投影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前面兩句,宋之問寫出了音書的斷絕、時間的久遠,尤其是“斷”和“復”二字,似不著力,卻於平凡中見深意,用來加深自己貶居遐荒期間的那種孤孑、苦悶的感情。此時的詩人一定是承受了度日如年、難以忍受的精神痛苦,以至於他失去了對生活的精神慰藉。

宋之問最著名的一首詩,引起了後世千古的共鳴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近鄉”寫出了詩人因長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離貶地,走近家鄉;“情更怯”,則愈接近故鄉,離家人愈近,擔憂也愈厲害,以至於怕到“不敢問來人”,這兩句準確傳神地刻畫了詩人逃歸途中的內心感觸。讀到這兩句似乎想起了“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悲涼,這大概也是宋之問心中的一個心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