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耶的入门诀窍

儒、释、道、耶的入门诀窍

人性,就是人壳子的本性,这个人性其实并不那么可爱,因为人性有多少善,同时就有多恶,这个就和量子叠加态一样,善、恶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观察方式下,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而已。

人壳子所承载的,真正的“人”,其实这个“人”与人壳子没有关系,打上引号了。真正的“人”,道家称为“谷神”,是神,而非人;佛教称为“真如自性”、“佛性”,佛教更厉害,真正的“人”直接就是佛了,只是未觉醒的佛,也非人。

真正的“人”性,既没有善,也没有恶。《华严经》所说“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圣经所说“因信称义”,这里的悟、信,是指真正的“人”的自悟、自信。

如果,真正的“人”的没有觉醒,只是人壳子在悟、在信,这都是他悟、他信。

所以,学习儒、释、道、耶的关键在于《庄子》的“吾丧我”。吾是真正的“人”,而我是人壳子的越我认识。“吾丧我”通俗的说就是,没人壳子什么事,越安静越好,最好彻底安静(定),要让真正的“人”觉醒,知道真正的自己。

想要正儿八经的学习儒、释、道、耶,关键是要学会放下人壳子中的善念与恶念。其实,善念、恶念都是【屠刀】,在现实世界中,从古至今,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善念害人、杀人的事少吗? 真正自性的自悟,是从六祖所说的不思善也不思恶开始的。王阳明也说过类似不善也不恶的话。

学习儒、释、道、耶想要入门,就要学会平时在生活、工作中【按照第一念去做事】。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一般都能体验到【第一念】,这种【第一念】绝大多数的情况都被我们的“利益、预期判断”给否定掉了。

这种【第一念】,就是人壳子的意识【不思善、也不思恶】时,也能体验到意念。这种意念体验用《金刚经》的说法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教中的“无相布施”就是按照【第一念】去做的结果,只有这样布施才能积功德,否则只是积福报。

这种【第一念】用王阳明的说法就是【良知】。

所以,在生活、工作中,要学会感受、体验【第一念】。

,请关注:心智玩家——揭秘重叠结构世界、还原中华源头文化、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