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女护士路边施救倒地老人的行为?

如何评价女护士路边施救倒地老人的行为?

唐山发布微博截图

随后,网络上出现了质疑之声,怀疑女护士进行胸外按压抢救的病人,并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如何评价女护士路边施救倒地老人的行为?

今日环球网新闻截图

现在社会上对倒地老人扶不扶的问题存在很大分歧,此根源还在于施救者的助人成本问题。从以往的案例来看,施救者作为毫无相关利益的一方,出于助人为乐的目的 ,主动去帮助别人,但是万一造成不良后果,却需要施救者承担一定赔偿责任,让广大网友心生疑惑。

作为一种社会美德,“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需要大力提倡的,要不这个社会也太“冰冷”了。

但是施救,还是需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的,盲目的施救有时候往往会起到不好的效果。我想从专业角度点评一下施救护士的施救行为。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虽然施救护士的行为值得褒奖,但是其施救行为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

①病人的体位失当。

如何评价女护士路边施救倒地老人的行为?

施救现场

病人的体位是略有成角的,不利于呼吸及循环。而且病人躺在围墙外的绿化带工地上,该处土质比较松软,会对胸外按压的作用力形成缓冲,减弱按压效果。而且如果病人身下不平整,有异物的话,通过按压,可能会引起病人背部的损伤。同时施救者也没有进行开放气道的动作,如果气道发生阻塞的话,单纯的胸外按压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②判断是否意识丧失的方法不全面。

从视频中看,施救者并没有拍打病人双肩并在其耳边进行大声呼叫,有些晕厥的病人可能会在较强的刺激下清醒。而且也没有判断瞳孔对光反射。现在的手机都有手电筒功能,可以很方便进行瞳孔对光反射的判断,瞳孔对光反射的存在与否,以及敏感与否,对于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有重要意义。而且从视频中看,其判断颈动脉是否搏动的手法并不是很准确。

③判断呼吸消失不全面。

施救者只是用手指进行了呼吸的判断。在室外有风的情况下容易判断失误。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俯下身体用面部或耳朵感受,并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有起伏。

④没有为病人宽衣暴露胸部就进行按压存在风险。

暴露病人胸部有利于观察病人的胸廓是否有呼吸运动,也利于判断按压位置,在没有听诊器的情况下,还可以用耳朵直接紧贴心前区进行听诊是否有心音。如果在病人的衣服下有吊坠等异物而进行按压的话,可能会对病人的胸骨造成损伤,也会减弱按压的效果。

病人可能不是真的存在呼吸心跳骤停。施救者在按压一两次后,病人就已经出现肢体动作,说明意识已经有初步的恢复,而同时施救者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继续进行按压。而且在继续按压的过程中,病人有阻止其继续按压的动作。

呼吸心跳骤停的判断需要专业人士的判断,对于有呼吸心跳的病人进行胸外按压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也许施救者因为当时情况紧急,或者救人心切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判断。

这些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好在“人救回来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